吐谷浑
2
吐谷(yù)浑(313年-663年),又称吐浑,是中国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国名, 是 西晋 至 唐朝 时期位于 祁连山脉 和黄河上游谷地的一个古代国家,共传15代22位君主 , [1] 历时350年,本为辽东鲜卑 慕容部 的一支, 藏族 人民称之为阿柴,其祖先是中国历史上的 东胡 。 [2]
吐谷浑最盛时的疆域东起今 甘肃 南部、 四川 西北,西到今新疆若羌、 且末 ,南抵今 青海 南部,北隔祁连山与 河西走廊 相接, 国土东西2000公里,南北1000公里 。 [3] 吐谷浑境内以 鲜卑人 、 羌人 为主,前者是统治民族,后者是居民的主要构成部分。 [4]
西晋 末,首领吐谷浑率部西迁到 枹罕 。后扩展,统治了今青海、甘南和四川西北地区的羌、氐部落。晋永嘉年间,建立国家。 至其孙 叶延 ,始以祖名为族名、国号 。 南朝 称之为河南国;邻族称之为阿柴虏或野虏。 东晋十六国 时期,控制了青海、甘肃等地,与 南北朝 各国都有友好关系。吐谷浑 夸吕 即位时定都于 伏俟城 。 [3] 隋朝 与之联姻。 唐朝 时,被征服,加封青海王 。唐朝后期,吐谷浑逃至河东,唐称之为退浑、吐浑。唐 龙朔 三年(663年), 吐谷浑被吐蕃所灭 ;同年,诺曷钵复国,但已成为唐朝的保护国,丧失了独立性。 [4] 至此,吐谷浑宣告灭亡。 [2]
吐谷浑经济以 畜牧业 为主,兼营 农业 , 手工业 、 采矿业 、 冶炼业 也有所发展。吐谷浑的文明程度较高,已进入 封建化 时代。 [4] 吐谷浑所据之青海地区是中西交通的中心之一 ,联系着中原与 漠北 、 西域 、 西藏高原 、 印度 等地的交往,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