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1st Dialogue==================

首先贝克莱定义了什么是『事实』(truth),即与常识(common sense)最相符,与skepticism最不符。这点对于之后的论证很重要,因为在接下来的论证中贝克莱将证明substratum的概念是absurd的,因此不存在substratum。

其次他定义了什么是『可被感知的物体』(sensible things)。

Sensible things are those only which are immediately perceived by sense.

『可被感知的物体』一定是被我们的感官 直接 感知到的,而非间接。比如当我们在看到一个单词的时候,我们所 直接 感知到的是字母的形状、颜色等,而我们 间接 感知到的是这个单词的意思。因此通过视觉我们直接感知到的有光、颜色、形状;通过听觉直接感知到声音;通过味觉直接感知到味道;通过嗅觉直接感知到气味;通过触觉直接感知到硬度、质地。例如一个苹果所拥有的『可被感知的特质』(sensible qualities)是红色、圆形、光滑、甜味、果香等等。




鉴于贝克莱整本对话集都在吐槽Materialism(唯物主义)(主要是洛克),先介绍一下洛克的观点。他认为『可被感知的特质』分为两种,『主要性质』(primary qualities)和『次要性质』(secondary qualities)。主要性质包括一个物体的密度(density)、硬度(hardness)、质地(texture)、体积(bulk)等,次要性质包括颜色、味道、声音等。主要性质和次要性质的区别(distinction)分为如下几种:


  1. 这些qualities的产生原因(causes)是the substratum (实体)underlying the substance。主要性质与它们的产生原因相似,而次要性质则不。打个比方,声音是由空气中的particles震动传入我们的耳中产生的,在这里空气中的particles就是其主要性质,而声音是次要性质;particles与其实体相似。
  2. 主要性质和感知者(perceivers)无关,即主要性质不会因为感知者观察角度的改变而改变,但次要性质会。比如一只苹果,不管你从远处观察它还是从近处观察它,它的体积都保持不变;但是在亮处和在黑暗中一只苹果的颜色是不同的,
  3. 若没有mind感知,次要性质不存在,但主要性质依旧存在。比方说如果一棵树在空无一人的森林中倒下,没有人在场,这棵树倒下时是否还有声音? (if a tree falls in the forest and no one is there to hear it, does it make a sound?) 洛克认为这样就没有声音了,但是空气的震动仍然存在。

关于substratum他有更详细的解释,如下:

  • 当把所有的『sensible qualities』都去掉的时候,一个substance下还有一个 substratum ,即是这个物质的实体(essence),或叫物自体。
  • 这个substratum是物质(material)的且没有任何性质(property)的,它支撑(support)着这个物质的所有sensible qualities,也就是说所有sensible qualities都存在于物质中,因此不管有mind感知与否他们都不会有所改变,他们依旧存在且保持原样。
  • 这个substratum是无法被感知到的(inconceivable),不知道它具体是什么样子,但是我们仍然认为这个substratum存在。

--------------------------------Enough for Locke-------------------------------------

Berkeley在第一个dialogue中提供了如下的几个argument来证明洛克的substratum是错的:


Argument1:

定义:substratum是一个物质(material)的、没有任何性质(property)的、但是支持所有性质存在的物自体。


  1. 物质的东西占据空间。
  2. 占据空间的物体有extension(广延)的性质。
  3. 按照定义,一个substratum必须占据一定空间。因此有extension的性质。
  4. 按照定义,substratum没有任何性质。
  5. 所以substratum的定义存在矛盾(contradiction)。
  6. 所以substratum不存在。

根据定义,substratum spreads under the substance。 然而 spreading 这个词意味着其肯定具有extension(即广延)的性质,也就是说,substratum implies extension。因此,substratum也必须要有一个extension的性质,而根据洛克的观点这个性质还需要一个substratum在它之下支撑着它。这样下去是一个无限循环,因此material substratum存在的理论不成立。

Argument2: 贝克莱指出,洛克所定义的inconceivable substratum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因为"it is absurd to say one can conceive a thing that is not conceived. " 因此洛克的理论不正确。

Argument3:他先提出,如果我们能构想(conceive)一个并不正在被任何人感知(perceive)的东西,那么说明可以存在一个inconceivable substratum。因为这个物体并不被mind感知着,但在我们的构想中它依旧存在,说明物体可以在不被感知的情况下存在着。 然而 他指出这个假设成立的先决条件是我们需要能够think of an unconceived thing. 但是一旦我们think of此物,我们就已经conceived到它了。因此此假设不成立。

(#对于这个argument可能的反驳:此语境下贝克莱把perception和conception当做一个事情来看待,但是严格来说conceiving是指我们在想象(using imagination),而perceiving是指我们直接看着某物,直接观察某物。因此的确有可能我们conceive a tree that is unperceived. 并且若要说明perceive和conceive不是相同的,可以从动作发出的时间不同的角度来考虑。比如说我们conceive一棵 史前时期 的树;我们可以conceive它,但是我们肯定没有在perceive(观察)它。)



但是洛克不是说第一性质存在于物质的实体中吗?没有了实体那由什么来支撑这些sensible qualities?贝克莱指出,所有的sensible qualities都是 ideas in our minds ,它们不存在于物质之中。也就是说,主要性质和次要性质其实 并无什么区别 ,主要性质其实与次要性质相同,它们的存在都取决于感知它们的人(perceivers)。


贝克莱在对话集中的Real (“scientific”) object/Apparent object (“as we perceive it”) argument反驳了洛克的 distinction1

贝克莱指出,以科学角度来说,我们认为声音的本质是空气中particles的震动。但是如果声音真的仅为震动的话,那么也就是说声音不能够被听到,因为微粒的运动无法被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