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果子狸(花面狸)
详细内容
作为SARS病毒的中间宿主,“果子狸”这种动物想必大家并不陌生。在今年开年的新冠疫情中,果子狸和其他“野味”一起,又被推上风口浪尖。在2月24日刚刚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中,全面禁食陆生野生动物的决定被表决通过了。包括果子狸在内的54种野生动物,以后吃了算违法,人工饲养繁育的也不行 [1] 。

一、关于果子狸
虽然果子狸已经到了让人闻之色变的地步,但恐怕还有很多人并没有经过果子狸的“庐山真面目”。
果子狸属于食肉目灵猫科,也叫花面狸、白鼻狗、花面棕榈猫等 ,是珍贵的野生动物,被列入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2] 。
1.分布地域
果子狸是东半球 陆地热带和亚热带林缘动物 ,其分布区域主要限于我国横断山脉以东和秦岭以南地区,即在大陆动物地理区的东洋区(主要是亚洲热带部分,包括南亚及中国南部)范围内。而近年来,科学家考察发现果子狸的分布区北界已越过秦岭而向北推移。 总的来说,果子狸喜温暖,害怕严寒,以北回归线附近分布最为集中 [3] 。
2.隐蔽的巢穴
果子狸像其他野生动物一样,具有 高度的警觉性 。它为了躲避天敌和人类,常栖息于隐蔽的、环境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的、有大树遮蔽的山坡中,利用天然石缝、岩洞为巢窝,很少在荒山秃岭处建洞穴。果子狸栖息的洞穴几乎全在深山小溪旁边向阳山坡上。洞穴距溪流远的32米,最近的14米。栖息环境冬、夏有别,夏季洞穴常在距小溪较近、有大树遮蔽的山坡上,冬季多远离溪水,在杂草丛生、树木稀少的峭壁上筑巢穴居 [3] 。
3.生活习性
果子狸在野生条件下, 栖息地随季节而迁移 。秋末冬初,果子狸在低凹、背风向阳的深洞中,开始一年一度的非连续性的浅度冬眠;到初春,气候转暖,果子狸开始出洞,时间和活动量逐渐增加,除觅取食物外,另一重要活动就是求偶;入夏,母狸进入妊娠期,为给幼仔营造一个安全的生长环境,常迁移至山多林深的安静、隐蔽、气候凉爽溪谷两侧,找洞穴居,准备产仔;秋天是果子狸最活跃的季节采食量达到全年最高点,体内脂肪加速沉积,体重也达到全年最高点 [3] 。
果子狸是 夜行动物 ,具有敏锐的夜视能力,眼球大而微突,晶状体呈黄绿色,能感受来自四面八方的微弱光线;白天则隐居洞穴中,反应迟钝、嗜睡,处于蛰伏状态,少体内的能量消耗 [3] 。
果子狸 喜群居 ,且是一种 领域性很强 的物种,常常聚集在一起堆叠而睡。果子狸有集粪行为,定点排粪,它们的粪堆是一种领域标记,示意别的个体不得入内 [3] 。
二、成体和幼体的区别
果子狸外部形态与其他灵猫亚科的动物相似, 成年狸 除头上有白斑以外,其他均无斑纹,体型中等。一般体长45—65厘米,体重3-7千克,大的可达8-10千克。尾长30-75厘米,略长于身体,不具缠绕性。体形瘦长,冬季较肥,皮下脂肪厚。四肢较短,前肢略长于后肢,前后肢各具五趾,尖端具爪,爪略具伸缩性。足垫发达肉红色,无毛,善攀缘,臭腺不发达 [4] 。
头狭小,吻尖,鼻突出于吻端,鼻孔较大,上腭两边长,有长短不一、黑白相间的胡须,呈八字形排列。眼大而有神,眼球微突出,晶体黄色。两耳较小,摆动灵活。头部和颈部背面毛色为灰黑色,体背部深棕色带灰,体侧棕灰较浅,腹部灰白色。喉部、前胸毛色呈黄白色。前肢棕黑色,后肢上半部深棕色,下半部棕黑色。从鼻端到头后部以及眼上下自两耳基部至两肩各有一条白色斑纹[4]。
而成年之前的果子狸的生长发育,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3] :

1. 仔狸期
从出生到断奶为仔狸期,此期约45~50天。初生仔狸体重100~145克,绒毛丰满,毛色较深,面纹明显,黑白相间,外形与成年狸相似。初生时,仔狸双眼紧闭,听觉极差;7天后耳孔开张,相继睁眼。20日龄门齿显露,30日龄长出犬齿,40日龄生出日齿。
仔狸期以母乳为其主要营养来源,1~10日龄生长逐渐加快,25日龄日增重最高,随后母狸泌乳量下降,生长速度减慢。

2.幼狸期
从断奶至6月齡为幼狸期。 这一阶段是果子狸生长高峰期 ,只是在断奶后1个月内,因断奶而处于应激敏感状态,生长发育受抑制,日增重只有10克左右。断奶应激期过后,生长发育加快,日增重可达20~25克。6月龄平均体重可达到3.5千克左右,随后进入浅度冬眠期。
3.青年期
从6月龄到20月龄为青年狸期,在7~8月龄的浅度冬眠期过后,9~18月龄是果子狸 第二个生长发育高峰期 。此时果子狸的生殖器官发育成熟,已具备生殖能力,身体各器官也发育成熟,生长发育阶段基本结束。20月龄之后则是成年期,等到第二个冬眠结束即24月龄,果子狸进入繁殖时期。
三、饮食习惯
果子狸是 泛食性物种,以采食植物为主 。据观察和剖胃资料分析,植物性食物达69.5%,其中野果是基础食物,占50%。凡是皮肉较软、略带甜味的野果,均是果子狸喜食的食物,这也是得名“果子狸”的原因。香蕉是它最喜食的食物,野草占10.7%,瓜菜8.9%,二者是果子狸的替代食物。只有在严冬或初春,野果缺少时才采食一些瓜菜和植物的茎 [3] 。

动物性食物 占果子狸日食量的30.5%,是它的次要食物。动物性食物提供高质量的动物蛋白质,对果子狸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有重要作用。鼠类是果子狸最喜食的动物性食物,占动物性食物的41%;其次是蛇、鸟、蛙、蚯蚓、小昆虫等。在春夏之交,常爬树掏鸟蛋或雏鸟食用,甚至时常潜入农家院落偷食鸡、鸭,其剔骨、留皮、食肉利索而熟练 [3] 。
正是由于果子狸食性之杂,鼠类、鸟卵、青蛙等动物会成为它捕杀的对象,导致了果子狸除了自身会携带一些病毒、寄生虫之外,也会沾染其他野生动物身上的病毒。果子狸也是 中国鼠疫的宿主动物之一 ,云南曾从果子狸血清中检出鼠疫F1抗体阳 [5] 。

从曾经所谓的“山珍”,到如今的“人人喊打”,果子狸本身何罪之有?需要警醒的人类自己,管住手也管住嘴,摒弃那些陈旧的观念和毫无科学依据的说法,坚决地向野味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