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成本控制与施工成本分析
1. 施工成本控制的依据:
① 工程承包合同;
② 施工成本计划;
③ 进度报告:提供了每一时刻工程实际完成量,工程施工成本实际支付情况等重要信息;
④ 工程变更:除了上述几种主要依据外,有关施工组织设计、分包合同等也都是施工成本控制的依据。
2. 施工成本控制的步骤:
① 比较:按照某种确定的方式将施工成本计划值与实际值逐项进行比较;
② 分析:在比较的基础上,对比较的结果进行分析,以确定偏差的严重性及偏差产生的原因,这一步是施工成本控制工作的核心。
③ 预测
④ 纠偏:纠偏是施工成本控制中最具有实质性的一步。
⑤ 检查:它是指对工程的进展进行跟踪和检查。
3. 人工费的控制:
人工费的控制实行“量价分离”的原则,确定用工数量与单价;
4. 材料费的控制也按照“量价分离”的原则,确定材料数量与单价。
5. 材料用量的控制具体方法如下:
① 定额控制:实行限额发料制度;
② 指标控制
③ 计量控制:准确做好材料物资的收发计量检查和投料计量检查。
④ 包干控制
6. 施工机械使用费主要由台班数量和台班单价两方面决定。
7. 赢得值法的三个基本参数:
①已完工作预算费用;
②计划工作预算费用;
③已完工作实际费用
8. 赢得值法的四个评价指标:
① 费用偏差=已完工作预算费用-已完工作实际费用,当费用偏差为负值时,即表示项目运行超出预算费用;
② 进度偏差=已完工作预算费用-计划工作预算费用,当进度偏差为负值时,表示进度延误;
③ 费用绩效指数:当费用绩效指数<1时,表示超支;
④ 进度绩效指数:当进度绩效指数<1时,表示进度延误。
9. 费用偏差反映的是绝对偏差。
10. 偏差分析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常用的有横道图法、表格法和曲线法。
横道图法:具有形象、直观、一目了然等优点,但这种方法反映的信息量少,一般在项目的较高管理层应用。
表格法:是进行偏差分析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将项目编号、名称、各费用参数以及费用偏差数综合归纳入一张表格中。
用表格法进行偏差分析具有如下优点:
(1)灵活、适用性强。
(2)信息量大。
(3)表格处理可借助于计算机。
11. 纠偏措施如下:
① 寻找新的、更好更省的、效率更高的设计方案;
② 购买部分产品,而不是采用完全由自己生产的产品;
③ 重新选择供应商,但会产生供应风险,选择需要时间;
④ 改变实施过程;
⑤ 变更工程范围;
⑥ 索赔
12. 施工成本分析的依据:
① 会计核算:会计核算主要是价值核算。会计是对一定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计量、记录、分析和检查,做出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营业收入、成本、利润等会计六要素指标。
② 业务核算:是各业务部门根据业务工作的需要而建立的核算制度。业务核算的范围比会计、统计核算要广,会计和统计核算一般是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而业务核算还可以对尚未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
③ 统计核算:是利用会计核算资料和业务核算资料,它的计量尺度比会计宽,也可以用实物或劳动量计量。
13. 成本分析的方法包括:
① 比较法:又称“指标对比分析法”。通常有
(1)将实际指标与目标指标对比;
(2)本期实际指标与上期实际指标对比;
(3)与本行业平均水平、先进水平对比;
② 因素分析法:又称连环置换法,这种方法可用来分析各种因素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③ 差额计算法:是因素分析法的一种简化形式。
④ 比率法:
(1)相关比率法:由于项目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又相互影响的,因而可以将两个性质不同而又相关的指标加以对比。
(2)构成比率法:又称比重分析法或结构对比分析法。通过构成比率,可以考察成本总量的构成情况及各成本项目占成本总量的比重。
(3)动态比率法:就是将同类指标不同时期的数值进行对比,求出比率。
14. 综合成本的分析方法:
① 分部分项工程成本分析:是施工项目成本分析的基础。它的对象为已完成分部分项工程。分析的方法是:进行预算成本、目标成本和实际成本的“三算”对比。
分部分项工程成本分析的资料来源是:预算成本来自投标报价成本、目标成本来自施工预算、实际成本来自施工任务单的实际工程量。
由于施工项目包括很多分部分项工程,不可能也没必要对每一个分部分项工程都进行成本分析。
② 月季度成本分析:是施工项目定期的、经常性的中间成本分析。
月季度成本分析的依据是当月季的成本报表。
③ 年度成本分析:企业成本要求一年结算一次,不得将本年成本转入下一年度。年度成本分析的依据是年度成本报表。
④ 竣工成本的综合分析:凡是有几个单位工程而且是单独进行成本核算的施工项目,其竣工成本分析应以各单位工程竣工成本分析资料为基础,再加上项目经理部的经营效益进行综合分析。
单位工程竣工成本分析,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1) 竣工成本分析
(2) 主要资源节超对比分析
(3) 主要技术节约措施及经济效果分析
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的结算
1. 采用合同中工程量清单的价格或价格有几种情况:一是直接套用;二是间接套用;三是部分套用。
2. 关于工程价款的调整,《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有如下规定:
① 在发、承包双方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当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政策发生变化,国家建设主管部门或其他授权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据此发布工程造价调整文件,工程价款应当进行调整。
② 若因施工中出现施工图纸与工程量清单项目特征描述不一致时,发承包双方应按新的项目特征。
③ 若因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漏项或非承包人原因引起的工程变更,造成增加新的工程量清单时,其对应的综合单价按下列方法确定:
(1) 合同中已有适用的综合单价,按合同中已有的综合单价确定;
(2) 合同中有类似的综合单价,参照类似的综合单价确定;
(3) 合同中没有适用或类似的综合单价,由承包人提出综合单价,经发包人确认后执行。
④ 若因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漏项或非承包人原因的工程变更,需要增加新的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项目,引起措施项目发生变化
⑤ 当工程量清单项目工程量的变化幅度在10%以内时,其综合单价不做调整,执行原有的综合单价;
⑥ 当工程量清单项目工程量的变化幅度在10%以外,且其影响分部分项工程费用超过0.1%,予以调整。
3. 索赔费用的组成:
① 人工费:是指完成合同之外的额外工作所花费的人工费用;由于非承包商责任的的工效降低所增加的人工费用;超过法定工作时间加班劳动;法定人工费增长以及非承包商责任工程延期导致的人员窝工费和工资上涨费等。
② 材料费:包括材料实际用量超过计划用量而增加的材料费;由于客观原因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由于非承包商责任延期导致的材料价格上涨和超期储存费用。
为了证明材料单价的上涨,承包商应提供可靠的订货单、采购单,或官方公布的材料价格调整指数。
③ 施工机械使用费:承包商自有设备,一般按台班折旧费计算
④ 分包费用
⑤ 现场管理费
⑥ 利息:(1)按当时的银行贷款利率;(2)按当时的银行透支利率;(3)按合同双方协议的利率;(4)按中央银行贴现率加三个百分点。
⑦ 总部企业管理费:(1)按照投标书中总部管理费的比例3%--8%计算;(2)按照公司总部统一规定的管理费比率计算;(3)以工程延期的总天数为基础 ,计算总部管理费的索赔额。
⑧ 利润:一般情况下:(1)由于工程范围的变更、(2)文件有缺陷或技术性错误、(3)业主未能提供现场等引起的索赔。一般监理工程师很难统一在工程暂停的费用索赔中加进利润损失。
4. 索赔费用的计算方法:
① 实际费用法:是计算工程索赔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② 总费用法:
③ 修正的总费用法:去掉一些不合理的因素,使其更合理。
5. 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的主要结算方式
① 按月结算
② 竣工后一次结算:建设项目或单项工程全部建筑安装工程建设期在12个月以内,或者工程承包合同价值在100万元以下的;
③ 分段结算
④ 结算双方约定的其他计算方式
6. 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的按月结算方式:
① 工程预付款:它是施工准备和所需材料、结构件等流动资金的主要来源,国内习惯上又称为预付备料款。预付时间不迟于约定的开工日期前7天,发包人不按约定预付,承包人在约定预付时间7天后向发包人发出要求预付的通知,发包人收到通知后仍不能按要求预付,承包人在可在发出通知后7天停止施工。
工程预付款额度:一般是根据施工工期、建安工作量、主要材料和构件费用占建安工作量的比例以及材料储备周期等因素经测算来确定。
② 工程预付款的扣回:T=P-M/N:其中:
P—承包工程合同总额;
M—工程预付款数额;
N—主要材料、构件所占比重
③工程进度款:(1)采用可调工料单价法计算工程进度款;(2)采用全费用综合单价法计算工程进度款
④竣工结算:工程竣工验收报告经发包人认可后28天内,承包人向发包人递交竣工结算报告及完整的结算资料;总监理工程师审定竣工结算报表,
7. 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的动态结算
① 按实际价格结算法
② 按主材计算价差:一般采用当时当地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公布的信息加或结算价
③ 竣工调价系数法
④ 调值公式法:
(1)确定计算物价指数的品种,一般来说,品种不宜太多,如水泥、钢材、木材和工资等;
(2)要明确两个问题:a:在签订合同时要写明考核几种物价波动到何种程度才进行调整,一般都在±10%左右;二是考核的地点和时点,地点一般在工程所在地,或指定某地市场价格(即基准日期的市场价格和与特定付款证书有关的期间最后一天的49天前的时点价格)。各成本要素系数之和加上固定系数应该等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