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草书采千古之遗韵、集百家之所长、熔
众法
于一炉,世人尊之为“
毛体
”。 其
狂草
源于
张旭
、
怀素
,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风格独具,盖世无双。特别是他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写的行草书体,体势开张、雍容大度,章法纵横驰骋,笔墨潇洒淋漓,布局严谨,用笔恣肆,浑然天成,遒劲刚健,纵逸奔放,为千古绝唱。
毛体
书法是以行草为主,布局严谨,用笔恣肆,浑然天成,遒劲刚健,纵逸奔放,大气磅礴,刚劲挺拔,苍劲有力具有个人独特风格的书法艺术。毛泽东的狂草也是毛体书法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毛主席将其感情、理性、技法统一于笔端,书写了诸多文章、书信、诗词、题词、批注,堪称书法皇冠之明珠,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书法艺术财富。毛泽东逝世后,工作人员整理他的遗物,发现收藏最多的东西就是碑帖,拓本、
影印本
碑帖共600余种,认真看过的有400多种,其中反复研读的有
王羲之
、
智永
、
怀素
、
欧阳询
、张旭、
米芾
、
宋徽宗
、
宋高宗
等的
书帖
。“二王”帖及
孙过庭
、怀素的草书帖,是他时常批阅的。可见书法是他一生的至爱。
毛体书法
应用
在中国,
毛体
是人们最为熟悉、阅读人数和阅读次数最多、
出版印刷
和发行次数最多的一种书法。毛主席亲笔题名的大学中学有十多所,其他许多高校、政府机关和商家店铺的牌匾和格言也使用毛体。历史上有
欧体
,颜体,
柳体
,
二王
的
行书体
,张旭、
怀素
的狂草体等,近些年来,群众自发学习并研习,提出了新的书法概念——毛体书法,形成了一种新的
书法流派
。
毛体书法
受到了广大书法爱好者的推崇和喜爱,各种关于毛体书法艺术的书籍、字画出版发行,在许多地方还成立了专门研究毛体书法的学会、研究会、艺术馆、创作中心等。现今还有很多毛体书法的专业网站,有专门毛体字库等等。中国第一本毛体书法字帖在
襄樊
出版,字帖是由
襄樊市
两名毛体书法爱好者编写的。包括临习准备、用笔、结体、章法和
毛体
书法欣赏等内容,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
毛泽东书法的应用
在2006年7月2日至3日,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
丹阳
市
人武部
、丹阳市委宣传部和陕西毛泽东书画研究会联合主办的,《郭小林
毛体
书法展》在丹阳市举行。
2007年9月9日在韶山纪念毛主席逝世31周年活动中,中国韶山网和湖南省毛体书法研究会携手合作,推出首届全国
毛体书法家
评选活动,以弘扬毛泽东
书法艺术
,确立毛体书法的历史地位为目的,利用中国韶山网这一网络前沿
时尚媒体
推介毛体书法家,造就毛体书法新人。通过毛体书法万里行的方式,在韶山起航,从南到北,从城市到农村,从地方到北京,走进了十一个省市,产生了较大影响。
2009年是新中国60华诞,研习毛体长达60多年的毛体书法家郭文章策划并实施了“560工程”,即以研习60多年根于
毛体
又有创新的行草在60米长卷上,书写了60首闪烁着中国革命足迹的毛泽东诗词,并精心镌刻了60方寿字,组成一大寿字,置于长卷之首,完成了一位
毛体书法家
的宿愿,向新中国60大寿献了一份厚礼。这个长卷在军博举行的祖国万岁书画展隆重展出,受到新华社等媒体和观众的极大关注。成为毛体书法事业发展的一个亮点。
首届全国
毛体书法家
评选活动先后有湖南、湖北、陕西、安徽、辽宁、江西等省级毛体书法协(研究)会加盟协办,参评选手遍及30多个省市,年龄跨度从20多岁到90多岁,其中不乏优秀女毛体书家参评,在海选、晋三十、晋十的渐进评选过程中评选出全国百佳、三十佳和十佳。首届全国毛体书法家评选活动于纪念毛泽东主席诞生115周年之际在北京降下帷幕,毛主席孙子毛新宇博士和夫人
刘滨
女士及数位毛家亲人,
左权
将军女儿
左太北
女士等参加在北京钓鱼台举行的毛体书法排行榜颁奖大会并给十佳作者颁奖,
中央电视台
、
湖南经视
、中国韶山网等21家媒体与会报道。
第二届全国毛体书法家评选活动活动于2009年6月25日纪念毛主席1959年回韶山50周年“穿越三重门”活动时在韶山正式启动。活动历时近二年,新的
毛体
书法百佳、三十佳和十佳即将选出。
为了在更广大的层面宣传和推广
毛体
书法,中国韶山网策划了“毛体书法万里行”活动。毛体书法万里行活动从毛主席家乡韶山起航,先后走进北京、(湖南)长沙、(山东)
泰安
、
汶上
、(山西)
运城
、
交城
、大寨、(山东)
德州
、(湖北)武汉、(
辽宁
)
沈阳
、(山东)
东明
、(河南)
新乡
等地。毛体书法万里行得到了所到之地相关单位的热情支持,引起当地政府和媒体的高度关注以及当地群众的热烈好评。毛体书法万里行不仅活跃了当地的文化气氛,让当地书画爱好者和群众一睹领袖书法的风采,而且是一次思想与灵魂的洗礼,同时也是一次爱国主义和
励志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