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归化再次成为了中国体育圈的热词之一,只不过在不同的圈子里,造成热议的原因截然不同。

随着中国男篮进入了一个相对困难的时期,篮球迷们也开始讨论起了引进、使用归化球员的问题。有了中国足球的先行试水,这一问题的敏感性已经大大下降,但篮球迷们的态度和当年的足球迷们大差不差:

有的人认为可行,有的人则坚决不同意;有的人希望归化球员至少要具备民族、国家认同的可能性,有的人则希望着眼点只需从实力出发即可。

大家喜欢的运动虽然不同,但想法其实都是类似的。

而在足球圈这边,“归化”已经成为了近似于失败的代名词。

因为在最近几天,根据秘鲁当地媒体《自由报》的消息,中国归化球员萧涛涛正在着手准备恢复秘鲁国籍,如若成功,这将是中国足球历史上第一位恢复原籍的归化球员。

然而,从中国国籍到秘鲁国籍,萧涛涛留下了什么呢?

2019年,作为秘鲁第三代华裔,原名罗伯特-萧的他成为了广州恒大归化程序中的一员,然而和其他知名归化球员不同,改名为萧涛涛的他从未得到广州恒大教练组的信任,三年间不断被外租离队,绝大部分时间都在中甲联赛度过。

这位有过入选秘鲁国青队经历的球员,在中甲联赛的36场比赛里,也只打进了3粒进球和1次助攻。

相较于萧涛涛留下的东西,他带走的东西显然更多。

三年的时间里,作为归化球员的他拿着广州恒大发出的高薪,日子显然比他在秘鲁踢球的时候滋润得多,如今合同结束,拿钱走人,恢复原籍也毫不费力。

已经获得数千万元的他可能赚到了秘鲁同行们一辈子都赚不到的钱,而中国足球则用这笔钱买到了又一个教训。

对于这种在国家队层面用处不大的归化球员,大众关心得并不多。

除了即将变回罗伯特-萧的萧涛涛之后,北京国安的归化球员侯永永在707天之后,前不久才重新回归中超赛场。从2019年到现在,他仅仅为北京国安出场28次。

另一位和他境况相似的球员李可,本赛季也受到伤病影响,正在从第三次手术里进行康复程序,何时回归球队目前还是遥遥无期的未知数。

至于还需要大量时间累积才能入选国足的德尔加多,本赛季无法代表外援众多的山东鲁能出战中超,所以在前不久的二次转会期间,他已经加盟中甲的昆山俱乐部。

相较于此,球迷更熟知的几位巴西裔球员,早已马放南山。

五名原籍来自巴西的球员,只有费南多还在赋闲当中,艾克森、高拉特、阿兰和洛国富都已经回到巴西联赛,以外援的身份为球队效力。

其中洛国富的境况算是不错,毕竟还在巴甲联赛,而且他还有了两粒进球入账;阿兰虽然加盟弗鲁米嫩塞,但还没有出场过;艾克森和高拉特所在的格雷米奥和巴伊亚,目前都是巴乙联赛的球队。

严格来说,这些球员还可以代表中国国家队出场比赛,而且在媒体上,他们也表达了类似的想法,只不过没有了高薪打底,代表一个远在大洋彼岸,毫无利害关系的国家比赛,对于他们还剩下多少吸引力?

这一点只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

纵观中国足球从2019年开启的归化浪潮,超过10人的规模,花费超过10亿元的巨大代价里,只有蒋光太一人算是物有所值。

他代表中国国家队全程打完了十二强赛,期间的表现也算是足够出色,即便广州恒大后期已经无力支付这些归化球员的高工资,他也一直在中超联赛效力,转会到上海海港之后,未来几年还可以为国足所用。

然而,足球终归是一项团队运动,一名归化球员的成功使用无法带动整支球队的成绩飞跃,而一名归化球员所带来的问题,则可能转变为整支球队需要解决的危机。

这一点,篮球迷或许没有想到,但足球迷早已深有体会。

足球和篮球是不同的运动,所以在归化规则上也略有不同。

比如在国际篮联的规则里,明确规定一支国家队在所有赛事中,只能拥有一名归化球员,至于归化球员的定义,则相对简单:16岁后获得国籍的球员,都被视为归化球员。

至于如何获得国籍,国际篮联没有区分,不管是通过亲属、血缘关系获得国籍,还是通过长期居住获得国籍,在国际篮联的视角中都是一样的。

鉴于这一情况,中国男篮的归化规模不会很大,而且在人员选择上自然需要慎之又慎,但和足球一样的是,归化的代价小不到哪里去。

原因很简单,我们本身是一个对归化不友好的国家。

从程序上来说,中国不承认双重国籍,所以归化球员在入籍中国之前,首先需要放弃原有的国籍。

这一条就会直接导致归化成本的上升。广州恒大当年之所以在归化程序上花费了近十亿元,除了这些球员本身具备的能力之外,出现的溢价本质上就源于你需要开出足够的筹码,才能让球员放弃原有的国籍。

另外,在汹涌澎湃的民族感情面前,归化始终是一个相对敏感的话题。此前只有一次进军世界杯经历的国足尚且如此,曾经拥有过姚明的中国男篮也需要归化球员,这一点本身就让人难以接受。

所以哪怕是在同意归化的球迷群体里,更多的人还是希望归化球员带有中国血统。

然而这就诞生了一个中国足球已经思考过的终极难题:

带有中国血统的归化球员,很可能水平不够,无法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水平足够的非血缘归化,其实就是奔着挣钱来的。

如果中国承认双重国籍,归化球员就可以相对自由地在自然年里四处挣钱,但不承认的话,我们就需要开出更高的价码,而且最好将其固定在国内联赛效力。

就像艾克森、洛国富这些巴西球员,和广州恒大有合同的时候,你还能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管控”,然而合同结束,马放南山之后的结果,就是你很难预计他们能否在国家队需要的时候,出现在国家队的训练场上。

毕竟他们恢复原籍的程序,其实比入籍中国要简单得多。

退一万步来说,假设中国男篮找到了一名符合设想的归化球员,程序顺利,水平高超,价码合适,在国内联赛效力,国歌响起的时候,还会唱国歌。

隐患,依然存在。

篮球运动的场上人数比足球少,但归化球员的数量也被严格限制,所以依然逃脱不了团队运动的终极特点:

单个水平高超的球员无法持续、有效带动全队,一旦能力出众的球员出现状态波动、伤病影响等问题,全队的表现和成绩便会回落到平均水平上。

到了那个时候,分锅大会就会极其热闹。

不喜欢归化球员的人们,会把矛头直接指向归化球员本身,而赞同归化球员的人们,则会把矛头指向队员、教练等其他环节。

国内球员太菜,所以归化球员发挥不出来;教练太差,所以归化球员发挥不出来。如果有更好的球员或教练,就一定能如何如何。

如果仅仅如此,很多人还能接受,但互联网的舆论趋势注定只会走向非理性,而不是走向理性,在今年年初的十二强赛期间,一个经典的评论就是:

这几名来自巴西的归化球员,就算几个月没有训练,也比国内这些人强。

在这样的语境下,没有人会感到舒服的。

所以,相较于达到目标,归化球员更容易变成一个契机,变成一个外界批评教练战术水平不足,批评国内球员水平不足的契机。

互相攻击的最后结果,比皆大欢喜更有可能。

至于像洛国富那样在不了解详情时,直接在社交媒体上炮轰中国足协的事情,也有可能发生在中国篮协的身上,到了那个时候,归化球员到底是来帮忙的,还是来添乱的?

这个问题,就只能留待当事人们自己来处理了。

不管选择什么样的归化球员,但凡中国体育走到了这一步,大家本质上都是为了快速提高水平,达到成绩目标的。

这一点,足球、篮球,抑或是冬奥会上的那些单人项目,都是一样的思路。

然而,谷爱凌这样的成功例子,极难从单人项目直接复制粘贴到团队项目中,这就意味着从程序到管理,再到之后的使用,团队项目在归化的各个环节都会打上一个折扣,折来折去,水平下降,那原有的目标还能达到吗?

所以,中国男篮可以好好研究中国男足的归化过程,因为后者没有成功的经验,但遍布失败的教训。

绕过这些前人趟出的坑,说不定篮球能够收获不同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