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既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其中,被誉为天下三大行书的有《兰亭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诗》。在这篇文章中,小编将会带大家欣赏中国三大行书。


提起著名的行书书法作品,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就是王羲之的经典传世之作《兰亭序》了。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为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是王羲之五十岁时的得意之作。历代书家都推《兰亭》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作者的气度、凤神、襟怀、情愫,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古人赞美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


《祭侄文稿》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行书纸本,二十三行,凡二百三十四字。书于公元758年(唐乾元元年)。此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祭侄文稿》),取义成仁,英烈彪炳之事。祭悼其侄颜季明更见疾痛惨怛,哀思郁勃。本帖通篇用笔之间情如潮涌,书法气势磅礴,纵笔豪放,一泻千里,悲愤激昂的心情流露于字里行间。被元人鲜于枢誉为"天下行书第二"。


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的《黄州寒食诗》作者是苏轼,《黄州寒食诗帖》彰显动势,洋溢着起伏的情绪。诗写得苍凉惆怅,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苏轼将诗句心境情感的变化,寓于点画线条的变化中。因为有诸家的称赏赞誉,世人遂将《寒食帖》与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唐代颜真卿《祭侄稿》合称为“天下三大行书”。

有人将“天下三大行书”作对比时说:《兰亭序》是雅士超人的风格,《祭侄帖》是至哲贤达的风格,《寒食帖》是学士才子的风格。它们各领风骚,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书法史上行书的三块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