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父母忙於工作,多將孩子交給學校或安親班,父母照顧孩子的時間減少,相對親
子間的互動
機會亦減少許多,因此作者認為將「現代母職角色信念」
」
歸納為「主動
╱
接納、情感
╱
支持」二個向度是不足的,「現代母職角色信念」除了「主動
╱
接納、情感
╱
支持」
以外,
還必須包括傳統母職角色信念中之「養育
╱
照顧」。綜合以上二者,研究者認為現在「母職角色信念內涵」應包括下列三項:
1.養育
╱
照顧、2.主動
╱
接納、3.情感
╱
支持。
雖然親職角色
因著
時代的變遷而有所改變,傳統上,母親扮演家務處理、教養子女的角色,而父親則是經濟提供者、家中的掌權者,而現在雖然父親也漸漸投入協助家務處理、分擔子女教養的角色,但女性仍是家務工作重心,歸究其主要原因,乃是深受性別刻板印象之影響,因此當我們要破除親職角色之分化時,首先必須先破除刻板印象之迷思,身為家庭教育者,我們除了提供各項親職教育、親子溝通等課程
以外,
我們也必須協助家庭成員進行價值觀的澄清,破除刻板印象的迷思,破除父權社會權威、
疏離的父子關係之界線,讓親子之間可以多一些互動、溝通,彼此之間有更多的彈性,而非威權的限制。
親職角色扮演會影響到親子關係互動、夫妻關係協調、家庭和諧,因此父母在親職角色扮演上,必須朝向現代親職信念內涵發展,父親要成為
新好父親(兼具男、女性特質),經營經營親子關係、夫妻關係、分擔家務;而母親也要成為好母親,除了傳統的養育
╱
照顧
顗
外,也要給予子女、丈夫多些關懷、接納與支持,夫妻之間
彼此相互學習、支持,以扮演新時代之親職角色,共同為創造家庭幸福而努力。
王以仁(
2001)。
未來的家庭發展與親職教育
。台北:心理出版社。
王
郁
秀(
2006)。
單親父親之親職實踐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世
新大學性別研究所,台北。
王叢桂(
1998)。
父職的實踐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社會心理學角度的分析
。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87-2413-H031-
001。台北:中華民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白怡娟(
2004)。
雙生
涯
家庭中的父親對父職角色認知與實踐歷程之研究
。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麗絲(
2001)。從台灣看日本家庭教育。載於
日本家庭生活教育考察之旅成果報告(頁3-4)
。
李慧美(
2003)。開啟親世紀的親職教育。
載於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主編,
家庭教育學(頁
559-593)
。嘉義:
濤石文化
。
吳宗立(
1999)。開放社會中學校親職教育的推進。
教育實習輔導季刊,4(2),
66。
林文瑛、王震武(
1995)。
分流教育的社會效果分析
。台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林莉菁(
1999)。
單親父親的男性角色與親職角色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台北。
侯佳惠(
2002)。
成人學習者性別角色刻板印象之轉化學習歷程研究
。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馬惠芬(
2003)。
男性眼中光的父職參與、父職自我效能與親子關係滿意度之自我評估研究:新竹科學園區周邊幼兒園所調查資料之分析
。輔仁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敏容(
2005)。
育有青少年子女母親之父職期望、期望差距與其婚姻品質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嘉義。
高淑清(
2000)。雙薪家庭:角色分擔的開始。載於中華民國家庭教育學會主編,
家庭教育學(頁131-154)
。
臺
北:師大書苑。
高淑貴
(
1986)。雙生
涯
家庭親職功能的實施。
社區發展,35 ,
31-36。
翁雅雪(
2005)。
學齡兒童氣質與父親父職實踐之研究
。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允中(
2006)。
單親家長對青春期子女親職性溝通之
探討-以財團法人
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南部地區家扶中心單親家庭為例
。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
佩韻(
1998)。
離婚單親
父親父親
角色與親子關係之研究
。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瀞文(
1997)。女性的母職:社會學觀點的批判分析。
社教雙月刊,77,
20-25。
陳源湖(
2002)。
婚姻暴力中的性別意識型態與權力。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性別、知識與權力研討會」論文集。
陳靜雁
(
2002)。
單親母親之母職經驗與內涵
。暨南大學社會政策政與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軼辰(
2003)。
線上遊戲
參與行為
─
消費者性別角色認同之探討
。長庚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論文。
陳皎眉、王叢桂、孫
蒨
如
﹝
民
91 年
﹞
。
社會心理學
。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莊雪芳(
2004)。
台中市母親母職角色信念與教養方式之相關研究
。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佳樺(
2001)。
父親參與父職教育方案相關因素之研究
。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懷真(
2003)。
婚姻與家庭
。台北:巨流。
廖永靜(
2000)。社會變遷、家庭變遷與家庭教育需求。載於中華民國家庭教育學會主編,
家庭教育學(頁35-78)
。
臺
北:師大書苑。
劉金花
﹝
民
88 年
﹞
。
兒童發展心理學
。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劉秀娟(
1997)。
兩性關係與教育
。台北:揚智文化。
劉惠琴(
2000)。母女關係的社會建構。
應用心理研究,6,
97-130。
賴宜櫻
(
2004)。
獨當一面:單親家長親職之研究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延仁
(
2004)。
兒童保護案件中施
虐
父親其父職角色之研究〜以身體虐待或疏忽為例
。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芊玲(
1998)。
我的母職實踐
。台北:女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