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大学 Dalian University 简称连大(DLU),位于 辽宁省 大连市 ,是综合类公办本科高校,入选国家 111计划 教育部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教育部 新工科 研究与实践项目, 辽宁省 一流学科 ”建设高校 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辽宁省 深化创新创业改革示范高校 CDIO工程教育联盟 成员单位、 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单位、辽宁省高价值专利组合培育中心,是全国首个向 国家知识产权局 申请专利开放许可的单位。
学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始建于1949年4月成立的大连大学(1950年7月大连大学建制撤销,1978年10月成立大连工学院旅大分校,后为大连工学院分院,1983年11月大连工学院大连分院独立办学更名为大连大学)、1948年3月成立的关东文法专门学校(后为大连师范专科学校)、1950年10月成立的旅大市卫生学校(后为大连市卫生学校)。1987年10月,大连大学、大连师范专科学校、大连市卫生学校三校合一,组建新的大连大学。2008年12月,大连铁路卫生学校并入大连大学。
截至2023年2月,学校占地面积109.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5.7万平方米,藏书159余万册;设有28个学院,2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开设67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7个一级学术硕士学位授予点,2个二级学术硕士学位授予点、9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有教职工6000余人(含2所附属医院),校本部教职工1600余人,专任教师1029名;全日制在校生16600余人(含研究生1800余人)。

大连大学 学校前身

  • 原大连大学
1949年1月25日, 中共中央 和东北局同意成立大连大学。3月15日,大连大学成立,将大连工业专门学校、关东电气工程学校、关东医学院和关东俄语专门学校合并,下设工学院、医学院、俄语专修科,并将原“满铁中央试验所”划归大连大学,成为大连大学的科学研究机构。4月15日大连大学在市文化宫举行创校典礼,4月16日正式开学。
1950年7月,按照苏联高等教育的经验,吸收苏联专家的意见,东北人民政府发布命令,取消大连大学名义,成立大连工学院(现 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医学院( 大连医科大学 )、大连俄文专科学校。
1978年10月,国家教委同意,辽宁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大连工学院与旅大市革委会合办大连工学院旅大分校,为旅大市培养人才。学校实行双重领导,以旅大市为主,面向旅大市招生,主要培养工科高级人才。
1979年7月,省革委会批准改名为大连工学院旅大分院。
1981年11月,随着旅大市更名为大连市,学校更名为大连工学院大连分院。
1983年11月15日,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大连工学院大连分院划归大连市,更名为大连大学,设立11个本、专科专业。
  • 大连师范专科学校
1948年3月,大连高级中学改制升级为关东文法专科学校,隶属关东公署,校址位于西岗区五四路82号(今大连教育学院)。共培养450名干部,除少部分随军南下和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大部分被分配在市内新闻、文教、财经、政法和党政部门。年底并入刚成立的大连大学。
1949年5月,关东文法专门学校改建为旅大高级师范学校,培养中学教师。10月16日,旅大行政公署决定将旅大高级师范学校与大连市立初级师范学校合并,成立旅大师范学校。
1978年12月28日,国务院批准旅大师范学校改为旅大师范专科学校。
1981年3月,辽宁省高教局批准旅大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大连师范专科学校。
1986年11月29日,国家教委决定大连师范专科学校改为大连大学师范学院。
  • 大连市卫生学校
1950年10月,为解决抗美援朝志愿军伤病员康复治疗问题,东北军区在旅大市设立了12所康复医院,急需大批医护人员,成立旅大市卫生学校,由旅大行政公署领导,同年底接受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期学员(军干班)。
1951年3月,东北人民政府卫生部将学校改名为旅大市医士学校,设医士(军干班)、护士专业。
1952年11月,长春东北医士学校、中央化工局大连职工医院附属护士学校并入学校。
1954年12月,学校改名为辽宁省医士学校,由辽宁省卫生厅领导。此时,学校由为抗美援朝战争培训救护人员转为国家中等专业学校。
1956年3月,学校更名辽宁省旅大卫生学校,仍由辽宁省卫生厅领导。同年9月,旅大市第五康复医院划归为学校附属医院,东北军区后勤部第五康复医院并入旅大市卫生学校。
1958年5月,学校升级为旅大市医学专科学校,学校设有医疗、卫生两个大专专业和医士、护士、助产士、儿童护理等中专专业。同年,旅大市卫生干部进修学校并入。
1962年12月,大连医学院附属卫校并入,开设检验专业。
1963年12月,由于国家调整教育布局学校又调整为中专,更名为旅大市卫生学校,由旅大市人民政府卫生局领导。
1977年,学校全面恢复招生。
1980年,经国家卫生部、教育部批准学校为全国重点卫生学校。
1981年3月,改名为大连市卫生学校。
  • 大连铁路卫生学校
1950年11月7日,大连铁路卫生学校创建于哈尔滨,是铁道部创立的第一所卫生专业学校。
1958年,学校南迁大连,升格为大连铁道医学院,同时设有中专部。
1963年,随着国家教育布局调整,更名为大连铁路卫生学校,由铁道部沈阳铁路局管理。
2002年,学校与大连医科大学联合办学,成立了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

大连大学 合并组建

1986年11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复大连大学、大连师范专科学校、大连市卫生学校联合办学,校名定为“大连大学”,采用一校三方四地办学模式。
1988年4月,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划归为学校附属医院。
1995年,大连大学换建搬迁集中办学,实现实质合并。
1999年4月,国家教委公布大连大学本科教学工作评价合格。
2002年6月1,大连市人民政府批复大连瓦房店师范学校并入大连大学,增挂“大连大学初等师范学院”校牌,举办面向初中毕业生招生的专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学制5年,统计上列入大连大学,其人、财、物隶属关系暂时不变。
2003年9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2004年8月,大连市政府确定学校为大连市人才储备基地。
2005年11月,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揭牌,大连铁路医院并入大连大学。
2006年4月,学校入选 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08年12月,大连铁路卫生学校并入大连大学。
2010年,大连大学决定由原大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大连市卫生学校和大连铁路卫生学校共同组建成新的大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以培养高职学生为主,同时保留原有的中专建制。
2014年12月,学校入选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2016年1月,学校入选 CDIO工程教育联盟
2017年1月,学校获批辽宁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7月,学校获批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
2019年9月,学校获批辽宁省公共文化研究基地。 12月,大连大学附属盘州市人民医院正式揭牌 ,学校入选辽宁省首批“辽宁最美校园”。
2021年,学校获批辽宁省高价值专利组合培育中心,并成为全国首个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开放许可的单位。
2022年7月,大连大学生命健康学院、大连大学乡村产业振兴研究院成立。
大连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
学院
专业名称
建筑学
土木工程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工程管理
化学工程与工艺
化学
环境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车辆工程
工业设计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自动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数学与应用数学
电子信息工程
软件工程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物理学(师范类)
大连大学中山临床学院
临床医学
大连大学新华临床学院
临床医学
医学检验技术
口腔医学
护理学
大连大学生命健康学院
生物工程
生物技术
制药工程
中药学
园艺
工商管理类
国际经济与贸易
金融学
旅游管理
酒店管理
大连大学人文学部
法学
历史学
汉语言文学
汉语国际教育
小学教育(师范类)
日语
英语
翻译
音乐表演
舞蹈编导
音乐学(师范类)
美术学(师范类)
视觉传达设计
服装与服饰设计
环境设计
体育教育(师范类)
运动康复
运动训练
会计学(中外合作)
旅游管理(中外合作)

大连大学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2月,学校 有教职工6000余人(含2所附属医院)。校本部教职工1600余人,正高职17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10人,博士生导师20余人,专任教师1029名,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选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人,辽宁省攀登学者1人,辽宁特聘教授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21人,辽宁省优秀教师3人,辽宁省优秀专家3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3人,辽宁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省高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24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5人,其中副主任委员3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双聘): 宋振骐
全国优秀教师: 吴蒙华
辽宁省省级教学团队: 护理学教学团队、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教学团队 小学教育专业教学团队 细胞生物学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教学团队
辽宁省优秀专家: 潘成胜、王永奇、赵德伟、张强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名师: 翟羽艳、李泽光、常晓丹 、安力彬、刘金寿、陶然、张春梅 、关萍、孙惠欣 、曾常茜、高日晖 、白会人、关萍、李冬梅、李泽光、张殿龙、郝虹

大连大学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2月,学校有17个一级学术硕士学位授予点,2个二级学术硕士学位授予点、9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有7个省重点(培育)学科,8个学科入选辽宁省“提升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学科,2个学科入选辽宁省一流特色学科,软件工程学科入选辽宁省一流学科,临床医学学科入选ESI全球前1%。
一级硕士学位授予点: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化学、生物学、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临床医学、护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设计学
辽宁省一流学科: 软件工程
辽宁省高校重点学科: 专门史、有机化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外科学
辽宁省高校重点培育学科: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结构工程、企业管理
辽宁省高水平重点学科: 化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外科学(骨外)
辽宁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专门史、计算机应用技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结构工程、企业管理

大连大学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2月,学校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一流专业建设点7个、新工科建设及卓越计划项目2个,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国家级一流课程5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2部、国家级教材建设奖1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国家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
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护理学、小学教育、生物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护理学、汉语言文学、日语、化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 、小学教育
国家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 大连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第二批)
国家级大学实验示范中心: 基础物理实验示范中心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含建设): 大连大学生物实验教学中心、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中心、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心等
辽宁省示范性专业: 日语、医学检验、小学教育、护理学、生物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辽宁省特色专业: 医学检验、日语
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土木工程
辽宁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 智能协同与认知计算中心
精品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宇宙探索与发现、现代科技与人类未来、汉字与中华传统文化、西方古典文明、人体局部解剖学、自然分娩接产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国家级精品课程
无机化学及实验、改变世界的化学
国家级双语示范课
国际贸易实务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宇宙探索与发现、四大名著与传统文化
国家级精品视频共享课
无机化学及实验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现代科技与人类未来、宇宙探索与发现 、无机化学
辽宁省级精品课程
液压传动、普通物理实验、有机化学、神秘的东北历史与文化、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细胞生物学、基因工程、医学免疫学、护理学基础(高职)、化工原理、大学英语、生物化学、大学体育、普通生物学、当代教育学、工程力学
辽宁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汉字的传统文化解读、现代科学技术概论
辽宁省级精品视频共享课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古代汉语(上)、古代汉语(下)、人体局部解剖学、宇宙探索与发现、急危重症护理学
辽宁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人体局部解剖学、电路原理、跨文化交际、西方古典文明、材料力学典型变形导航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管理》沙盘之重走长征路、基于三坐标的机械零件精度综合检测虚拟仿真实验、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免疫诊断虚拟仿真实验、桥梁检测及荷载实验虚拟仿真教学项目、人巨细胞病毒核酸定量检测虚拟仿真实验、仙人洞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虚拟仿真实验、消费者行为学、自然分娩接产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创新教育、舞台艺术实践、病原生物学、电子商务、妇产科护理学、环境工程制图与CAD、民事诉讼法、人体局部解剖学、生理学、中药药剂学、汉字与中华传统文化、急危重症护理学、史学概论、现代科技与人类未来、宇宙探索与发现、大学物理B、大学英语、电路原理、发酵工程、房屋建筑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A、基础日语、酒店前厅与客房管理、口腔预防医学、跨文化交际(大学英语IV)、旅游策划原理与实务、民法学、日语阅读1、书籍装帧与插图、数据库系统原理、文字与版式设计、无机化学A、西方古典文明、信号与系统A、药理学、仪器分析、有机化学、中级英语阅读
  • 教学成果
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2部、国家级教材建设奖1项,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 《设计素描快速进阶(第2版)》《PhotoshopCS6核心应用案例教程(全彩慕课版)》等2部教材入选职业教育“十四五”首批规划教材,《妇产科护理学(第6版)》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0项。
累计获得国家级竞赛奖励105项、省级761项。其中,按照省教育厅绩效考核统计认定的高质量学科竞赛标准,学生获省级一等奖168项,在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再获全国一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创新赛)全国二等奖2项,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获全国一等奖1项,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获全国银奖1项、铜奖2项。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首次参赛获全国三等奖1项,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首获全国三等奖2项,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创新创业竞赛首获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教学成果获奖(部分)
项目名称
获奖级别
地方综合性大学开放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
2020年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以两性两化为指南,构建“GDA三阶段”“课内课外双平台”大学英语课程新体系
2020年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以导师制为载体践行科研促进教学构建“三位一体”生物学实践教学体系
2018年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普通地方高校大学语文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2013年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国家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
2013年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生物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创新与实践
2013年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深化大学通识教育改革的实践探索—以史学和数学课程的交融与整合为例
2013年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创新教育实施途径的探索与实践
2013年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塑造先进文化,培育特色人才—地方综合性大学专业人才素质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2005年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科学研究与实验教学相互促进,提高本科人才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2005年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备注:表格中为省级一等奖以上

大连大学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2月,学校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和辽宁省创新团队8个,建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1个、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3个,3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以及35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
教育部创新团队: 生物启发式计算理论及其应用创新团队
国家级科研机构
级别
科研平台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计算机辅助设计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智慧航运与物流网络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骨科植入材料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省部级科研机构
级别
科研平台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先进设计与智能计算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
智能信息处理与网络技术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
智能信息处理与网络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智慧医疗协同创新中心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
生物有机化学重点实验室
通信网络与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
复杂结构系统灾害预测防治重点实验室
骨关节病细胞工程重点实验室
糖脂代谢研究重点实验室
乳腺及消化肿瘤分子标志物高通量筛选及靶向药物转化重点实验室
跨境电子商务与数据科学重点实验室
放射性粒子及热精准治疗研究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信息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
生物有机化学重点实验室
复杂结构系统灾害预测与防治重点实验室
生物物理学重点实验室
通信与信号处理重点实验室
特种加工与功能材料制备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工程实验室
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实验室
智慧航运与物流网络技术工程实验室
光电信息技术工程实验室
特种光学功能晶体工程实验室
辽宁省工程研究中心
光学式三维数据获取及处理工程研究中心
药用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肺结节多学科诊治工程研究中心
辽宁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海洋微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岩土与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制冷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化工环保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有机天然产物功能性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海洋药物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辽宁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岩土与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辽宁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中心
教育部国别研究中心
环印度洋岛国研究中心
市级科研机构
级别
科研平台
大连市重点实验室
大连市微电子技术重点实验室
大连市通信与网络重点实验室
大连市先进网络技术重点实验室
大连市蓝莓及小浆果资源开发重点实验室
大连市脑功能与脑疾病功能磁共振重点实验室
大连市肿瘤生物医疗和基因检测重点实验室
大连市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大连市先进催化材料重点实验室
大连市动物免疫学重点实验室
大连市智慧医疗与健康重点实验室
大连市海洋薇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
大连市环境感知与智能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
大连市糖脂代谢重点实验室
大连市汽车工程重点实验室
大连市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
大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大连市隧道与地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大连市沿海工程灾害防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大连市骨植入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校级科研机构
国防科学技术研究院
先进设计技术中心
土木工程技术研究与开发中心
现代农业技术研究中心
党风廉政建设研究中心
现代服务业国际合作研究中心
东北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研究院
中国东北史研究中心
电子商务与物流研究中心
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体育科学研究及棒垒球管理中心
辽南音乐舞蹈艺术研究中心
骨科医学研究中心
智慧医疗研究中心
整形外科研究所
生物治疗技术临床转化研究中心
心脏病研究中心
-

大连大学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2月,近年来承担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标志性科研项目,获辽宁省首批“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2021年全口径科研经费达到2.24亿元;学校先后获批7项国家科技奖,覆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获批近百项省部级科技奖,2021年一项科研成果入选首届辽宁省高校十大科技进展;2018年以来,学校再获国家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辽宁省技术发明一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辽宁省技术发明二等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获辽宁省第六、七、八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6项、三等奖9项。近年来学校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单位和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授权发明专利973项,国际专利授权4项,2021年获批辽宁省高价值专利组合培育中心,并成为全国首个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开放许可的单位。
科研获奖
项目名称
获奖类别
2013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一体化XXX指挥系统
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机动车动态监控监管关键技术及应用
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系列卡拉胶寡糖的酶法制备技术与生产工艺
2013年海洋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
灵巧机械臂本体设计及智能控制技术
2021年辽宁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机械装备(压缩机)低频振动噪声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
2021年辽宁省技术发明二等奖
智能感知与大数据处理远程医疗平台”
2021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检医结合的孕期云健康管理系统
2021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一体化远程医疗援助系统
2014年辽宁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非结构化数据管理关键技术及应用
2014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人体三维光学运动捕捉系统数据处理方法
2012年辽宁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复杂条件(急倾斜煤层)采动覆岩移动致灾机理及应用
2012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菇渣海洋微生物转化技术
2012年辽宁省技术发明二等奖
东西北产藏药荨麻属植物现代化研究
2012年辽宁省自然科学三等奖
一类单体新药人参皂苷Rg3创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2012年辽宁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大连大学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6年底, 大连大学图书馆 拥有图书148.5万册,期刊为763种,报纸114种;电子图书34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1.3万余种,中文数据库21种和外文数据库15种;古籍资源、校本资源达2万余册。
  • 学术期刊
《大连大学学报》开设“东北亚研究”“大连研究”等特色栏目。“东北亚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学报名栏”。2016年《大连大学学报》被辽宁省高校学报研究会评为“辽宁省高校优秀社科期刊”,“东北亚研究”栏目被评为“辽宁省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
学校注重教育国际化建设,积极开展国际间交流与合作,吸引海外智力为我校及大连市服务。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日本、韩国等18个国家的134所高校、科研机构和知名企业等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并与多所高校开展了中外合作办学、师资及研究生联合培养、学生短期交流等国际化人才培养合作,与多个海外团队开展了国际科研合作、智库合作等,每年均邀请一批海外知名专家到我校交流,并有部分专家被聘为客座教授。学校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号召,承建了“教育部环印度洋岛国研究中心”,并分别在塞舌尔大学和科摩罗大学建设了孔子学院。学校的办学内涵不断丰富,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也助力了大连市国际化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
学校徽志由三部分构成,中心主体部分由三个汉语拼音字母G、S、Y变化组合而成,代表1986年11月原国家教委批复成立新的大连大学后,学校当时联合办学的三部分构成---大连大学工学院(G)、大连大学师范学院(S)和大连大学医学专科学校(Y)。第二部分由“大连大学”的中文和英文DalianUniversity共同组成一个圆环。第三部分由中间字母下方的波浪型图案和日期组成。
学校徽章为长方形,印有“大连大学”。学校校旗为长方形旗帜,旗面正中印有蓝色的“大连大学”,旗面为白色底,上面配以学校徽志。

大连大学 精神文化

  • 校训
文明自强,求是创新
文明是时代对人才的呼唤,也是我们学校应该追求的特色。未来的世界充满激烈的竞争。什么是最强的竞争力?文明是最强的竞争力。靠文明铸成的综合素质,把高度科学文明精神融入每个人的血液,中华民族才能像奔流不息的黄河永远向前!大连大学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自强是中华民族从屈辱到自强的灵魂,也是大连大学取得重大进步的精神支柱。消极等待,怨天尤人,永远不能成为强者。越是困难,就越要自己努力,越是后来者就越要自强不息,这才是大连大学当前和永远倡导的精神状态。
求是是历代伟大革命导师提倡的思想方法。我们前面的路很长,建设一所优秀大学的任务还很艰巨。只有不倦地学习,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把解放思想、坚持改革的气魄和严谨治学、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我们才能进步,事业才能发展。
创新是历史前进的钥匙。时代在飞速前进,事物在不断变化,只凭前人的经验,照搬别人的成果而缺乏研究问题的能力,缺乏超越意识和主体意识,就只能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爬行,我们大连大学就是要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特色,自己的语言,自己的行动。
  • 校歌
《大连大学我心中的挚爱》
作词:赵亚平作曲:杜明
走近广阔的大海,奔向高耸的山脉,
扎根原生的土地,告别过去,走向未来;
体会大海的胸怀,学习高山的气概,
感受大地的厚重,新绿勃发,满园豪迈。
啊,大连大学,我的生命已和你融在一起,
啊,大连大学,你是我心中的挚爱。
今天,你使我英姿焕发,
明天,我为你增光添彩。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校长
党委副书记
刘昱
党委常委、副校长
麻凤海、李清
党委常委、党委组织部部长、工会主席
包枫娇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大连市监委驻大连大学监察委员
裴丽丽
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文化建设办公室主任)、党委统战部部长
高凯
党委常委、总务处处长
马荣霞
党委常委、附属新华医院(新华临床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王卫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