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音
ㄉㄚ
ˋ
ㄓ
ˋ
ㄖㄨㄛ
ˋ
ㄩ
ˊ
漢語拼音dà zhì ruò yú
釋 義指具有極高智慧的人,往往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愚笨。語本宋.蘇軾〈賀歐陽少師致仕啟〉。
△
「
大巧若拙
」、「
大勇若怯
」
典故說明「大智若愚」原作「大智如愚」,見於宋.蘇軾〈賀歐陽少師致仕啟〉。歐陽少師,指的是歐陽修,因為他當時任官太子少師,也就是太子的老師,所以蘇軾才稱他作歐陽少師。歐陽修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不但是宋代著名的文學家,也是著名的史學家。蘇軾亦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但實為歐陽修的後輩,甫入京時,因受到歐陽修的大力提攜,所以對他一直非常的欽服。〈賀歐陽少師致仕啟〉為歐陽修辭官獲准後,蘇軾寫給他的信,文中用「大勇若怯,大智如愚」稱頌他的勇氣與智慧。早在《老子》中就有「大巧若拙」這句話,意思是:真正靈巧的人,往往外表看起來似乎笨拙。蘇軾的這兩句話明顯脫胎於此,意指真正有勇氣的人,反而不會去彰顯他的勇敢;真正有智慧的人,反而不會去賣弄他的聰明。後來「大智若愚」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被用來表示具有極高智慧的人,往往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愚笨。出現「大智若愚」的書證如明.李贄《焚書.卷三.雜述.李中谿先生告文》:「蓋眾川合流,務欲以成其大;土石並砌,務欲以實其堅。是故大智若愚焉耳。公之向道,其篤也如此。」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表示具有極高智慧的人,往往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愚笨。
使用類別
用在「深藏不露」的表述上。
-
這位長者的為人處世,令人有一種
大智若愚
的感覺。
-
大智若愚
,可以避災免禍;鋒芒畢露,往往遭嫉受害。
-
老李是一個
大智若愚
、深藏不露的人,我們應該多向他請教。
-
小慧看起來呆呆的,讀起書來卻過目不忘,難怪老師說她
大智若愚
。
-
我看老王是
大智若愚
,不相關的事,他都糊裡糊塗,屬他份內的事,卻一清二楚。
-
媽媽說爸爸是
大智若愚
,因為他只聽得見願意聽的話,其他的話,都裝作聽不見。
-
表面上看起來他好像不太靈光,沒想到這一連串的問題都是靠他來解決,真是
大智若愚
啊!
辨 識
近義成語
大巧若拙
、
大勇若怯
、外愚內智、
深藏不露
、
深藏若虛
反義成語
鋒芒畢露
、
露才揚己
「大智若愚」及「大巧若拙」都有深藏不露的意思。
「大智若愚」側重於形容聰明有才華的人;「大巧若拙」側重於形容懷有精湛技藝的人。
大智若愚
|
大巧若拙
|
例句
|
○
|
ㄨ
|
小慧看起來呆呆的,讀起書來卻過目不忘,難怪老師說她∼。
|
ㄨ
|
○
|
小張看似笨手笨腳,打起球來卻矯健靈敏,技藝超群,交手過的人無不說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