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白局唱唐诗,是怎样一种“长安三万里”?7月28日,第十三届南京白局暑期公益传习培训班在甘熙故居正式开营。南京金陵风白局曲艺团的老师们坚持用接地气的方式传承白局,这次新一届培训班开营,也是新老学生们的大聚会,大家一起以白局会友,好不欢乐。

“白局是用老南京话唱明清俗曲和江南小调,曲种多、唱腔丰富,所以又叫‘百曲’,是我们南京宝贵的文化财产。南京云锦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白局也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你们都是南京娃娃,都有责任把我们的南京白局传承下去!”78岁的南京白局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黄玲玲老师说“非遗传承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几十年来,我有太多太多经历,到了今日,汗水终于换来了成果,大中小辈的人当中都有我们的‘种子’。我想我的老师当初托付我的任务,嘱咐我一定要把白局传承下去。希望南京的小朋友们能把南京唯一的说唱艺术代代传承、发扬光大。”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黄玲玲和女儿许茹,把唐诗《静夜思》《悯农》《乌衣巷》变成白局唱出来,朗朗上口,韵味悠长;还把秦淮风味小吃也唱进白局,“风味小吃味道好,秦淮八绝配成套,五香豆五香蛋,油炸干回卤干,葱油饼豆腐脑,开洋干丝素菜包……”好听又好吃。黄玲玲将南京白局经典曲牌配上唐诗,让孩子们能够用南京白局唱诵传统古诗词、传扬中华文化。她的女儿许茹是南京白局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她先从教说南京话开始,一字一句地教着台下的小学员们。

学员中还有拖家带口来学白局的,体现了魅力非遗的传承。跟随黄玲玲老师学习白局多年,音乐老师李蕊的本科论文研究的就是南京白局,当上老师后,她还在学校开设相关文化社团。“我们这样的音乐老师先学起来,再回到校园教给学生,这样白局传播的面更广、受众更多。”李蕊大女儿种钊雨从小听阿婆讲南京话,听妈妈唱白局,小小年纪就喜欢上了白局。听她用稚嫩的南京话像模像样地唱出《我的家乡在南京》片段:“建康路有个夫子庙,夫子庙有很多桥,桥下就是秦淮河……”大家纷纷鼓起掌来。

科睿小学学生发展中心周老师介绍说,这个暑假,该校新三(6)中队小飞象小队的孩子们在众多主题中选择了“南京非遗·跟着大师学白局”,带着对白局的好奇与热爱来到这里,跟着老师了解白局、学唱白局、传唱乡音。

8岁开始跟随黄玲玲学习白局的操博如今已经走上工作岗位,但白局仍旧是他业余时间坚持的热爱。“我是南京人,从小就觉得白局挺好玩的,跟表哥一起学,慢慢对它了解越来越多,一直坚持学了下来。“总体学习的过程比较慢,比如学一首曲牌,要很好的掌握语言和唱法技巧,要接近一个月的时间。”现在操博经常在甘熙故居和南博参加白局演出。在保留原汁原味的非遗的同时,积累不少传统曲牌之后,也尝试跟黄老师进行交流,做一些全新的构想和改编,展现年轻人对传统非遗的年轻化传承。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徐珩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