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台灣史前文化
依據 文字 的有無,可分為 「史前時代」 「歷史時代」 。人類尚未出現文字,未有文字記載的時期,稱為史前時代;有了文字以後的時期,則稱為歷史時代。而台灣的史前時代,依照使用的工具不同,可分為「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金屬器時代」。
舊石器時代(晚期)
時期:距今五萬年前至一萬年。
代表文化: 長濱文化
特色:當時的人們使用以 敲擊、打製而成的石器 ,已知用 ,居住在洞穴中,並以採集、漁獵的方式取得食物。
新石器時代
時期:新石器時代早期-距今一萬到五千年;新石器時代中期-距今四千六百年至三千五百年;新石器時代晚期-距今三千五百年至兩千年。
代表文化: 大坌坑文化 圓山文化 卑南文化
特色:新石器時代的人類對於大自然的依賴程度已經降低,此時期的人們以 磨製的方式製作石器 ,並且因為已經懂得使用火,因此也開始 燒製陶器 ,在新石器時代晚期甚至出現彩陶、黑陶。 農業也在此時期出現 。新石器時代早期的農業,以種植如芋頭等根莖類作物為主,中、晚期則改以種植稻米等穀類作物為主。農業出現顯示此時期的人類已經由採食進入產食,開始定居生活。
金屬器時代
時期:距今兩千年。
代表文化: 十三行文化
特色:此時期的人類開始 使用銅、鐵製的工具 。過著以農業為主、漁獵為輔的生活,聚落的規模與數量也增大。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台灣史前文化、史前時代、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金屬器時代
Keyword:Prehistoric Culture
參考資料
國民中學社會教師手冊 第一冊‧主題二。翰林出版。P.16-19
國民中學社會教師手冊 第一冊‧主題二。南一出版。P.18-22
何傳坤(2003)。台灣的史前文化(第一版)。新北市:遠足文化。P.2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