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 个回答
资深一线语文教师,重点中学多年班主任经验,曾参与区级命题及中考语文评卷工作。现将阅读理解答题模板分享给大家,以供大家参考。本文将分别为大家介绍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小说及古诗词考点分析,文章最后还有中考高分作文写作技巧分析,中考语法考点分析。
打字不易,收藏数已过四万,请大家在收藏的同时也点个赞和喜欢,爱你们!
先谈中考阅读理解如何评分,一定是按照标准答案给分吗?是的,按点给分,答对了多少点就给多少分。
举例 :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划线句子。(3分)
答案:1.比喻修辞(1分),
2.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了×××的××特点(1分)
3.表达了作者的××情感(1分)
答到了几点就几分,如果,答不来,乱编一通,有没有点同情分?没有…
第一、记叙文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篇头:开篇点题;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或者埋下伏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内容;总结上文.....内容;
3、文尾:点明中心,突出......主题;深化主题,含蓄委婉或者直接抒发......情感,总结全文;照应开头,与.....相呼应。
(二)加点词的作用
如果有2层含义
格式:本义+语境中的含义
如果采用了修辞手法,先分析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拟人
答题模板:采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写了......表达了......;
2、排比:增强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点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增强语气
如果没有采用修辞手法,就从动词,形容词入手。
格式:什么词生动形象的写了什么,突出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题目的考点,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拟人、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参考修辞手法答题模板,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如果没有采用修辞,可以从结构上回答,点明主题,与......相呼应,承上启下,总结全文,总领全文,再加内容上,表达了...情感。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换了之后没有那么生动形象,所以不能换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换了之后则不能体现这种生动感,所以不能换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原文事实不相符。
(五)一句话中某几个词或者某几段的顺序能否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或者是时间顺序,逻辑顺序)规律不一致。
(2)该词或这几段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或段落是递进关系,或者是时间顺序,或是逻辑顺序,层层深入,所以不能交换。
(六)段意的概括或者文章主旨的归纳
1.记叙类文章:如果是写人的文章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结果怎么样)。
如果是写景的文章
格式:什么景物怎么样,抒发了什么情感
如果是写事的文章
格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交代清楚。
2.说明类文章: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怎么样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是什么。
格式:作者的论点 +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
(七)插叙的作用
使文章结构更具变化、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人物性格,使文章结构脉络更加清晰、主题更突出。
(八)标题的作用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作为文章的线索
3确定文章的写作对象,确定文章的感情基调,作为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4一语双关
5文眼,揭示文章中心主旨
6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富有哲理,发人深省
7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
注意,具体分几点答题,小可爱们要结合具体文章来分析,避免纸上谈兵。
第二、议论文考点分析
一、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二、论点: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和表示的态度。
三、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四、论证方式:立论
驳论(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
五、议论文的结构:1、并列式 2、对比式 3、层进式 4、总分式
六、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 2、道理论证 3、比喻论证
4、对比论证 5、引用论证 6、类比论证
七、议论文语言特点:
1、准确性 2、概括性
3、鲜明性 4、生动性
常见问法及答题格式:
1.请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解析]论点我们可以从题目、开头、中间去寻找议论句,找到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和表示的态度的句子。
2.请指出画线句所使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解析]
1)举例论证。以......为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引用论证。通过引用…名言警句格言谚语,证明了…道理或观点,使论证更权威更有说服力。
3)比喻论证。将……比喻为…,证明…..论点,使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增强说服力。
4)对比论证。将…和...进行对比,鲜明地突出了…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3.简要分析本文或本段的论证思路。
[解析]通读全文或整段,明确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分成了几个部分,再分点答题。1)首先写了.......2)接着写了.......3)然后写了......4)最后写了.......
第三、 说明文考点分析
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
说明文的类型: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作比较、下定义、引资料、作诠释、摹状貌、列图表。
常见问法及答题格式:
1.画线句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解析]
1)举例子,举了......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
2)引资料,引了...资料,有力地说明了......增强文章说服力
3)列数字,直观准确地说明了.....使说明准确具体,更具说服力。
4)打比方,将...比作...,生动形象说明事物的...特点,增强文章趣味性。
5)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6)作比较,把...和...进行比较,突出了...特点。
7)下定义,科学准确揭示了说明对象的内涵。
8)摹状貌,对...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生动形象。
9)作诠释,对...加以具体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10)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特点。
2.第一段从...谈起,有什么好处?
[解析]
形式新颖,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本文说明对象......
3.加点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解析]
不能删。加点词表频率/程度/约数/范围。删去后句子意思与实际情况不符或表达不够严密,故不能删。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严密性。
整理了下:
1、表时间限定:已经、一直、早已、一向、渐渐、在当时、最早等
2、表程度限定:最、比较、几乎、相当、很、非常、特别、尤其、稍微、更加等
3、表估计或推测:大约、可能、左右等
4、表数量限定:多、有余、很少等
5、表范围限定:全、都、大部分、总共、少数等
6、表频率的词语:屡次、往往、常常、经常、通常、总是、有时等
7、表质地的词语:软、硬
第四、 小说考点分析
一、文中某个人物形象的作用
1.结构上,将作品中的人物,情节串联起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前后情节连贯。
2.艺术上,衬托......人物的作用,突出了.....的人物形象。
3.主题表现上,表现了......的主题。
二、某句在文尾的作用
1.结构上,首尾呼应,通过...产生...戏剧效果,余韵悠长,耐人寻味。
2.情感上,表达了....情感
3.思想内容上,以.....深化作品的主题
三、环境描写的作用
1.通过环境描写,渲染....气氛,交代故事背景
2.与.....形成鲜明对比,形成悬念,暗示后面情节起伏变化。
要掌握好这些答题技巧并熟练的使用,只背诵是不行的,必须要大量的练题并且分析自己的答案和标准答案的差异在哪里,并用专用笔记本记载下来,防止下次因为同样的原因丢分。多练习中考题是必要的。
第五、 古诗词鉴赏方法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有言“一切景语皆情语”,古诗中的景物已经不是单纯的景物了,它是带有诗人感情色彩的知己,代替诗人来诉说他的或悲伤、或欢愉。
表达技巧 在古代诗歌赏析中很重要,表现手法主要有:典故、烘托、渲染、铺陈排比、比兴、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借古讽今、象征法、一语双关等等。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拟人、比喻、借代、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特点常用的术语有:生动、形象、凝练、简洁、明快、清新自然、新奇、优美、绚丽多彩、含蓄委婉、质朴、自然隽永等。复习时要系统归纳诗歌的各种表达技巧的作用,储备诗歌知识。首先要弄清和区分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品读、辨析。风格流派:豪放派与婉约派;浪漫与现实;山水田园派。
赏析古代诗词,最重要的是理解诗词内容,可以按照几个步骤进行:1多读诗歌的题目和内容,多读几遍,其义自见;2抓住意象(诗歌中的景物);3进入诗歌意境,描绘诗歌意境;4联系作者生平背景,诗人所处的朝代以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总的说来,鉴赏诗歌的捷径就是:1概括诗歌主旨;2联系作者背景;3分清意象特点;4进行情感归纳。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题目要求,不可随意答题;二是分点答题,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思考答题用语,力求用语准确、专业、规范。
我们需要区分的专业术语
“方式和手法”的区别
艺术手法,又称为表达技巧,分为以下几类: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
2、表现手法:联想、烘托、抑扬、照应、象征、对比、正侧结合、运用典故、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3、修辞: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对比、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很多同学都私下问我中考如何写作文, 作文看似是主观输出,但其实也是有写作套路在里面的。掌握了其中的讨巧结构和点睛句式,你会发现写高分作文跟写日记一样轻松。
当然有啊
我初二的时候没背模板主观题全凭运气
上A次数屈指可数 120/150是A
初三背了之后
质检和中考直接年段第一
一次133一次134
一个普通班小five天天被段长 实验班老师宣传
我实验班朋友每天叨叨
他们老师又拿我刺激他们
很惶恐但是 确实是爽啊
得阅读者得天下这句话真的不假
另外像古文方面也要细细去反复复习
作文其实可以速成 不用花大段时间的
一晚上就可以弄出一篇考场50+作文
语文提分比数学真的容易很多
特别我这种读书不多的小孩 写的很多东西其实经不起推敲
我们老师叫我的作文“第一眼作文”
就是不能再看第二眼
啊偏了 我港一下模板的事情
模板就是要反复用的 刚开始背很困难
看了都挺烦的 不知道怎么背 你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背
然而可能背了还是不会用考不好
不要沮丧啊 有些题目不规范 确实不按套路来
我初三有次语文考好差
我们老师问我怎么回事
我说 这卷子它不按套路出牌qaq
老师说 那都要按你的套路来考吗
我:对啊(轻轻
但是我觉得中考肯定是会按套路来的
老老实实的 挑一个不多的 一劳永逸
你每次大考就背一次 每次都背
不要嫌麻烦 越到后面越快的 考试写起来也爽
考完再和阅读答案对照
基本都踩得到
到中考前已经滚瓜烂熟了 肯定考得好的
我那时候背的叫降龙十八掌 十八种而已
毕业之后被我们语文老师要走啦
但是我有存照片
你们有人要的话 我再发出来8
我真的好喜欢我们语文老师嘻嘻嘻
个人认为语文学习上 跟对老师真的能少走很多弯路 我小学初中都很幸运遇到了很好的老师
实验班有些 太过于富有人文情怀的老师
不是说不好 应试教育下可能不太有用吧orz
语文不是玄学 你要把他当成你的甜心小宝贝
每天催眠自己 对他诉说爱意
很快就可以考好了 加油
———————————————————
多图预警嗷
我的建议是只背“答题模板”,理解着背。
我背的时候一般手舞足蹈用动作来加深理解
还有
题目如果问表现手法
你不清楚到底是那种,就把所有表现手法一一罗列排除。
我当时是记首字。“对铺象衬欲,照托融设伏”
十种手法。
————————————————————
太多人问我书名了
这个是那本练习册
《降龙十八掌》是买这本送的
觉得最有用的套路这本里没有 你们别去买
懂我意思吗上面那本是练习册
降龙十八掌的封面我没留 不知道有没有单独卖
所以我觉得没必要去买一样的
市面上很多答题套路都差不多的宝贝们
我不是推荐你们买这个啊orz
放图是因为太多人问我了
还是自己去挑适合的比较好
不要买了这本练习册买错了来骂我呜呜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