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 有用+1
0

委员长特别卫队

播报 讨论 上传视频
《中国宪兵:600人击退两万日军》中的文章
“委员长特别卫队”最初出现于“谢海云”发表于《文史春秋》2004年第4期的《 中国宪兵 :600人击退两万日军》一文中,文章中称,国民党组建的特种部队,直接接受 蒋介石 领导,在 抗日战争 中发挥了极大作用。 [1] 但该文中关于 参战 将领、战斗时间、 部队番号 等基本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错误,文章随意编造,多有不实。
历史上,所谓委员长卫队的原形可能是南京战役中的宪兵队,曾参于参与了 南京保卫战 ,主要承担的是维持城内秩序与安全任务,雨花台争夺战最激烈时刻,12月10日, 李楚藩 率领的宪兵教导团奉命赴雨花台支援,在雨花台浴血奋战阻击日军。 [2] 后来宪兵部队在从南京撤退时与敌肉搏,伤亡惨重。 [3] 而网络上流传的“委员长特别卫队”文章中提到的“梅村师团”在历史上并不存在,参与雨花台进攻的是日第六师团,师团长 谷寿夫
中文名
委员长特别卫队
对    象
卫队
来    源
西陆网
方    式
转载

文章原文

中国使用特种部队的历史很久远,红军时代就有精锐“手枪队”;抗日战争中“敌后武工队”大显神威; 朝鲜战争 时期, 中国特种部队 曾炸毁美军重要桥梁,破坏美军整个战役布势,最有名的是中国特种部队奇袭南韩最精锐的首都师白虎团团部的行动,为中国粉碎白虎团作出了决定性贡献……这些,战功卓著的特种部队可谓是家喻户晓了,但在 抗日战争 中还有一支特种作战部队——中国宪兵,至今鲜为人知。近日,据有关人士透露,才为世人揭开这段神秘的历史。
委员长特别卫队
中国宪兵的前身,大体可以上溯到 北伐战争 中叶挺的“ 铁军 ”,随着国民政府统治的巩固,蒋介石于1927年开始了对全国200万军队的选拔工作,经过层层严格筛选,组成了一支8000人左右的卫队。卫队的成员个个身怀绝技,以一当百;1933年,随着国民政府与德国的关系日益密切,应蒋介石的邀请,希特勒秘密派遣纳粹冲锋队王牌教官勃罗姆来华,进行中国宪兵的秘密训练工作,在勃罗姆的严格训练下,又有近4000名士兵遭到淘汰。至此,中国宪兵正式形成。在德国教官近乎法西斯手段的严酷训练和几乎先进到牙齿的德式武器装备下,他们如虎添翼,终于成为了中国乃至整个东北亚最为精锐的部队。
委员长特别卫队登上新闻周刊
英国大使许阁森面容惊愕,日本大使川越茂面色苍白,德国大使陶德曼则微笑着对法国大使说:“这是我们德国人用法西斯精神训练出的军队。”在一旁的美国大使詹森由衷感叹说:“Wondfull(精彩)!Wondfull!这是中国两支最好的部队之一。”陶德曼不服气地反问:“在中国还有哪支部队可以与他们抗衡?”詹森回答说:“只有一支,那就是 成吉思汗 的部队。”
这支神秘的部队,就是 南京国民政府 自1928年起倾尽国力秘密组建,并于1933年邀请纳粹 德国特种部队 教官进行训练而成的王牌特种部队——委员长特别卫队,其代号为 中国宪兵
据日本女间谍 川岛芳子 于1946年交代,1934年国民政府阅兵后仅30分钟,日本情报机关就接到了土肥原从南京发来的密电,上面只有一句话:中国宪兵现身南京,战斗力极其强大。 [4]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江南战场上,中日双方几乎集中了最精锐的兵力。中国宪兵也受命开赴前线。南京戍卫司令长官 唐生智 曾建议将中国宪兵组成小分队,通过空投的方式打人日军的后方,破坏日军的主要军事基地,这个高明的建议反而遭到了蒋介石的训斥。蒋介石担心这支价值连城的军队如果有任何损失,都是挖心之痛。于是,在这种“保存实力”的思路下,中国宪兵在战争的开始阶段始终在南京原地待命,充当了抗战的看客。
小试牛刀展神威
随着上海等地的陷落,日军向南京发起了总攻,蒋介石逃往武汉,也许是出于断后的考虑,他将中国宪兵留在了南京。随后,唐生智率领10万南京守军与日军展开了巷战,中国宪兵却还在营房处于待命状态,因为没有蒋介石的命令,任何人都是无权调动这支部队的。
战况越来越紧急,第五军军长张治中及其部队被日军包围在 雨花台 。这支抗战的英雄部队伤亡惨重,甚至连张治中的警卫队也伤亡殆尽。为了拯救第五军,唐生智痛下决心,冒着被枪毙的危险,与中国宪兵旅长 易安华 (易安华不是宪兵系统的,他是野战部队的,由蒋介石警卫部队改编的。但易安华是做宪兵出身的)密谋,调动了中国宪兵两个营的兵力去雨花台接防。
此时,日军已经几乎完全消灭了第五军,攻击雨花台的是日本甲种师团梅村师团(梅村师团根本就是个虚构的,历史上不存在。)(日本在二战中一共拥有六支 甲种师团 ,两支作为关东军守备东北,后被苏联红军消灭,两支留守日本国内,后于1940年参加了 太平洋战争 。另外两支就是被中国人所熟悉的梅村师团和“日军之花” 板垣师团 ,始终投放在中国战场,并与国共多支军队交手,是侵华战争中日军的骨干力量。)师团长梅村是蒋介石在东京留学时的同班同学,并且曾经因为决斗胜利而缴获了蒋介石的家传宝刀,这件事情也是蒋介石青年时代的奇耻大辱。然而,也正是这位梅村师团长,在雨花台争夺战中,最终成就了中国宪兵的赫赫威名。
当两个营的中国宪兵与第五军在雨花台接防完毕的时候,梅村气势汹汹地发起了新一轮攻击浪潮,他得意地认为他面对的只是一批疲弱不堪的第五军战士,然而,就在这个时候,雨花台响起了德式冲锋枪的怒吼,大吃一惊的梅村刹那间大脑一片空白。在20年后的回亿录中,他这样描述自己的心情: “我的头脑一片空白,不知道是兴奋还是惶恐,我突然意识到,我们真正的对手来了。”
如果说开始日本人只是惶恐的话,那么之后的一天时间则成了这些所有经历过这场战争的大和武士心中永远的噩梦,两万多日军对两个营中国士兵的战斗,成为了梅村师团历史上最大的耻辱。600名中国宪兵,平均每个人将防守一段25米长的阵地,平均每个人要面对50名日本甲种师团土兵,战斗从早上打到黄昏,一批批日军倒在了雨花台上,始终不能前进一步。梅村师团也不愧是日军战斗力最强的部队,始终攻击不止,在最危急的时刻,梅村亲自带领敢死队,拿着当年从蒋介石手中赢得的宝刀,与中国宪兵在阵地上拼起了刺刀,然而中国宪兵也以硬对硬,上上枪刺与日军展开肉搏。终于,号称天下无敌的梅村师团,在黄昏时分倒在了中国宪兵坚忍不拔的精神面前,仓皇地丢下上千具尸体撤退。值得一提的是,在拼刺刀的战斗中,梅村的那把宝刀被中国宪兵的战士缴获,梅村自己也被砍伤了胳膊,幸得部下掩护才保住了一条性命(这在武士道精神中可谓奇耻大辱),而中国宪兵也付出了惨重代价,50多名战土长眠在雨花台上。
错误决定遭轰炸
战斗结束后,兴奋的唐生智连忙打电话向蒋介石报功;蒋介石得知梅村战败,宝刀复得时大喜。但
是得知中国宪兵参战后不由勃然大怒,将唐生智狠狠责骂,并下令没有自己的手令,任何人都不能擅自调动中国宪兵。于是,在上层的压力下,刚刚打了胜仗的中国宪兵部队,不得不撤离雨花台,回到营房驻地。然而,正是这个错误的决定,使得日本谍报机关得知了中国宪兵的驻地位置(后得知,出卖中国宪兵部队驻地资料的就是间谍川岛芳子),从而改变了中国宪兵的命运。
当天深夜,日本空军出动轰炸机50多架,对中国宪兵的驻地展开了疯狂的轰炸,大部分战士在睡梦中被炸死,侥幸逃出者仅200人,这支国民政府倾注心血组建的王牌部队,就这样因为蒋介石的错误决定而覆灭了。
巧合的是,第二天,蒋介石向唐生智发布了撤退的命令,日军趁机占领南京,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开始了。
随后,蒋介石将中国宪兵剩余的200多人化整为零投放到了西南战场,参加了西南战场的大部分重要战役。特别是在震惊中外的 长沙会战 中,正是由于中国宪兵小分队成功偷袭了日军的临时机场,才使得日军失去了制空权,为长沙会战消灭上万日寇奠定了基础。在1942年新五军入缅作战中,当部队被日军团团围困的时候,又是3名中国宪兵战士,凭借超强的生存能力穿越了日军的封锁,与英美部队取得联系,使新五军避免了全军覆没的厄运。这支部队在化整为零以后显示了强大的战斗力,并立下了卓越的功勋。但同时他们自己也损失惨重,抗战胜利以后,他们只剩下50多人,其中一半人已经因受伤而身体残疾。
同室操戈臭名昭著
1946年,国民政府重新改组中统特务组织,这些中国宪兵的剩余人员被任命为中统教官,甚至有人在渣滓洞集中营供职。1949年以后,他们中的大部分逃往台湾,少部分在解放后被镇压枪毙。逃往台湾的那一部分又很快成为了台湾特务的骨干,在解放后50多年的两岸特工战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抗日战争 中损失惨重的宪兵部队最后执行的任务却是非常臭名昭著的,那就是准备暗杀毛泽东。然而,由于宪兵部队内部思想上产生了分裂,一部分人不愿意同室操戈,反对刺杀;一部分人则坚决执行命令,进行刺杀行动。最后,进行刺杀的宪兵部队在刺杀行动中被共产党的中央警备团全部歼灭,好像只逃脱了几个人,这几个人后来在国民党那边继续从事特务活动。因为反对刺杀而没有参加行动的那些宪兵部队成员也分成了两派,一派倾向于共产党,最后都去了延安;一派则反对内战,最后两不相帮,保持中立,当了逃兵,脱离了军队。 [5]

文章存疑

  1. 1.
    文中提到的“梅村师团”意为“没存”,是钓鱼者留下的网洞。
  2. 2.
    参与雨花台进攻的是日第六师团,师团长 谷寿夫 ,而非“梅村师团长”。1947年谷寿夫被中国军事法庭引渡回南京,经公审后被押往雨花台枪决。
  3. 3.
    文中提到“日本在二战中一共拥有六支 甲种师团 ”,但实际上日本在二战初期就有17个一等甲种师团。(参见:甲种师团词条)
  4. 4.
    文中所说600人对战2万日军部队,大获全胜,自己仅损失50多人,数据过于夸张,可媲美手撕鬼子。 [6]
  5. 5.
    文章中提到“南京保卫战中守卫雨花台的是张治中的第五军”,但张治中于9月23日辞职回家乡巢湖养病,后改任大本营管理部长,又于11月初出任湖南省主席,并未参与 南京保卫战 [6]
  6. 6.
    原文中提到中国宪兵旅长,实际上国民党军宪兵部队不设旅级,司令部以下只设团、营、连编制。 [6]
  7. 7.
    文中提到“梅村师团长”是蒋介石在东京留学时的同班同学,但蒋介石在日本只读过初级预备军校性质的振武学校,而日军中佐以上军官均须毕业于帝国陆军大学或士官学校。 [6]
  8. 8.
    文中提到的“全自动冲锋枪”德军于1938年才大规模装备部队,而文中的时间为1934年。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