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强弩之末的日军,却让国军发生了“豫湘桂大溃败”

为啥强弩之末的日军,却让国军发生了“豫湘桂大溃败”

学过历史课本的都知道“豫湘桂大溃败”这回事,然而历史课本要讲的是上下五千年,显然不可能在这个事件上耗费太多的笔墨。


然而事实上,这次国军的大溃败却对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所以值得我们再去深究一下这段历史。


虽然在抗战史上,国军的屡战屡败早已成为常规操作,但是这次战役却是已经到了1944年,不管是日军还是国军,情况都已经和抗战初期不可同日而语。


啥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日军的实力已经越来越弱,而国军却由于国民政府抱上了美国这个大腿,接受了大量的军火援助,实力比抗战初期反而变强了(当然是相对而言。经过7年的消耗,中国也早已是虚弱不堪了)。


你说抗战初期,一个农业国家去对抗一个工业国家,国力悬殊导致的军力悬殊,国军不断的以多败少尚有情可原。但是到了这个时候,竟然仍是一触即溃毫无战力,确实让全世界为之惊叹。


战役结果把盟军的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的鼻子都气歪了。也让刚参加完开罗会议自诩为三巨头之一的蒋委员长在全世界面前丢了大人,气的晚上睡不着觉,又熬夜写他的强国日记去了。


1944年是什么概念?豫湘桂战役发生的时间点是1944年4月到12月,豫湘桂战役结束后,转过年来的9月份,半年多的时间,日本就投降了。


这就好比让一个垂死之人打的满地找牙,你说国军的战斗力到底有得有多渣?


现在我们的历史书实际上已经趋向客观,所以对国军在当年的抗日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进行了足够的肯定。但是有一些民国吹却过犹不及,开始神话某些国军将领,当然也包括老蒋。


那从实事求是的历史观来看,这自然是矫枉过正了。国民政府及国军作为中国的合法政府和军队,承担了大部分的战争任务自然是理所当然的,这其中也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事迹,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但是无论如何,也掩盖不了当时国军战斗力低下的事实。


至于战斗力为啥那么渣,咱们在之前的文章也提到过。并不是单兵素质有多渣,甚至说可以一点都不渣。战力渣的原因是国军内部打小算盘的人太多了。那句话怎么说来?“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就是这个道理。


举两个简单例子就可以看出国军单兵素质不渣。


第一个事就是云南解放后逃亡金三角的李弥余部,在团长李国辉的带领下,几千个人把堂堂缅甸正规军打的实在没办法,灰头灰脸的去找联合国告状。

第二个事是朝鲜战争中,其实很多入朝作战的部队都是当时三大战役中起义或投降的成建制的部队,人还是那批人,到了朝鲜战场就跟脱胎换骨一样,战斗力强成什么样咱就不在这儿细说了。


所以说,是强还是弱,是狮子还是绵羊,抛却硬件因素不说,影响因素就一个,按照让子弹飞里面张麻子的话来说就是,“信念,信念,还是TMD信念”!


扯得有点远了。下面进入正题。


1 背景


咱们以前讲过,日本侵华战争开始后,实际上也就开始的两年打的比较激烈,也就是1937年和1938年。其实从1939年开始,大型的会战就很少见了。原因是啥?小日本打不动了。


日本本来是想速战速决逼迫中国投降。没想到蒋委员长也是个硬骨头,决心以空间换时间,从南京退到武汉,又从武汉退到重庆,老子就是不投降。一边跑还一边喊,“真正的战斗刚刚开始”,直接让日本人懵的一逼。


日军在中国战场投入了上百万兵力,一听挺多,架不住中国疆域大啊,这百万兵力要攻占中国,就跟在大海里撒了一车沙子差不多。你这打仗得需要兵力吧?在攻占的城市驻扎需要兵力吧?总之,日军人数不够用的了。


再一个原因就是日本国力跟不上了。日本是一个岛国,本身就缺乏资源,特别是石油橡胶啥的,全靠从美英那儿买。慢慢的国库里本来就不多的那点钱就消耗的差不多了,美国就有点不想搭理他了。这石油橡胶对日军来说是必需品啊,一旦这个玩意缺乏,基本上就玩不大转了。总不能让日军天天赶着毛驴拉着大炮去打仗吧。


后来日本发现这么下去不是办法,时间在中国这边啊,再这么耗下去早晚让中国给耗死。不是没有石油吗?不是没有橡胶吗?东南亚有啊。虽说东南亚是欧美的势力范围,但日本人已经是慌不择路了,决定干票大的,在1941年12月偷袭了珍珠港,直接跟美国就干上了。


美国人也从一个军火商华丽转身,操着武器直接下场了。这基本就宣告了轴心国的必败。


到了1943年,反法西斯战争的局势开始反转。


苏军在斯大林格勒经过惨绝人寰的决死奋战,挫败了德军的进攻,苏军开始由守转攻,成为二战的一个转折点。


在欧洲战场,盟军登陆意大利西西里岛,欧洲战场的局势也开始逆转。意大利人一看局势不好,直接把墨索里尼抓了起来,也不管其他轴心国的伙伴了,自己先投降了事。


至于日本,在美国发动的中途岛海战中损失惨重,海军精锐尽失,太平洋上已经失去了制海权,美国海军也开始了打地鼠游戏,日军的运输船只出来一只打一只,直接把日本海军打的生活不能自理了。


对日军来说制海权的丧失导致了两个严重的问题。第一个是东南亚的石油橡胶运不出来,那就支撑不了战争的继续进行。第二个问题是给养运不进东南亚,驻守东南亚的50万日军困不死也得饿死。


东南亚的日军不仅要面对美国的海上封锁,还要面对中国远征军的陆上攻击,已经开始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眼看着德国进入守势,意大利直接投降,日本人知道不能再等了。等到德国战败,到时候盟军就能抽出身来群殴自己了,那时候铁定完蛋。所以,趁着美苏还没有从欧洲战场抽出身来,赶紧把东南亚的日军救出来,成了日本的当务之急。


海上交通线已经不可能了,那就只有打通一条陆上交通线。而这条交通线,就是连接平汉铁路、粤汉铁路、湘桂铁路的一条线路。只要这条线路打通,即使海上交通走不了,也可以通过陆路和东南亚连接起来。


再一个问题就是日本必须要摧毁美国在中国的空军基地。陈纳德建立的飞虎队咱们都知道,当时对中国抗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此时飞虎队的实力在美国的直接援助下已是今非昔比,可以直接从中国起飞攻击日本本土。这是日本来说是很致命的。


于是,发动一场战役打通中国的陆上交通线,解救东南亚日军和摧毁美国空军基地,成了日军大本营的紧急课题。


这场战役,在日本被称作“一号作战计划”,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豫湘桂战役”。


2 准备


先解释一下为啥叫“豫湘桂战役”。豫是河南,湘是湖南,桂是广西,顾名思义,这次会战主要是在这三个地区开战。


因为蒋鼎文的第一战区司令部设在河南(豫)的洛阳,薛岳的第九战区长官部设在湖南(湘)的长沙,第四战区长官部则设在广西(桂),日本人要打通设想的铁路线,这三个地方是必须拿下来的地方。


这就是“豫湘桂战役”这个名字的由来。


从网上找了一个地图,一看就明白了。黑色虚线的就是日本想打通的铁路线。




1944年的日本,连年的战争消耗早已让财政不堪重负,以战养战的策略又未能实现,国内早已经是穷的一逼。实际上到这时候的日本人也基本已经看明白世界形势了。意大利已经玩完,德国已现颓势,要翻盘几无可能。到时候收拾完德国之后,美国、苏联、英国,加上自己以为能三个月搞定却搞了7年没搞定的中国,哪个也不是好相与的,不用说群殴了,随便提溜出一个,就能搞定自己这个落水狗。


但是日本人的性格有点像张作霖年轻时候,赌性大不说,还是一个光棍性格。你要让他自己认输不玩,对一个赌红了眼的赌徒来说,那比杀了他还难受。宁愿把家底都赌上再梭最后一把大的,赢了会所嫩模,输了下地干活。


豫湘桂战役,就是日本人最后的孤注一掷了,也由此开始了日本国内有史以来最痛苦的战争动员。


此时的日本国内早已是惨不忍睹,连饭都吃不饱了。为了准备这次战役,把压箱底的存货都拿了出来。油料、武器弹药、汽车、舰艇、医疗物资、粮食,甚至慰安妇都全部出动。


国内的青壮年早已经征召的没剩几个人了,这次又硬着头皮在国内征召了十几万人,加上关东军和华北派遣军的精锐,勉强凑齐了五十万人马。至此,国内的男丁除了十六岁以下和六十岁以上的,中间基本上是没啥人了。


这是一次孤注一掷的赌博,是一次彻底掏空日本战争潜力的赌博。日本人就像一个赌红了眼的赌徒一样,豁出去了。


其实想想也是,日本人估计也想明白了,能用的都用上吧,即使这次不用,估计以后也没机会用了。最后一把梭,万一赢了呢?至于即使侥幸赢了以后如何面对盟军的群殴,似乎不在这个赌徒考虑的范围之内了,走一步看一步吧。


总而言之一句话,日本为了这次战役,做了充分的准备,其动员规模超过了当年的“日俄战争”,堪称史上空前。


好了,讲完了日军,再来看看我们蒋委员长领导下的国军是如何准备的吧。


一句话,没啥准备。


此时的战争局势,对中国来说,已经是很明显的看到了曙光。欧洲战场盟军已经进入了反攻,胜利是迟早的事;而在印度换上全套美械装备的中国驻印远征军,反攻缅甸的战事也是进行的相当顺利。


蒋委员长此时的心情大好。国际上的地位已比肩三大巨头,国内的威望也一时无两,在日记里发牢骚多年的蒋委员长,似乎已站到了人生巅峰。


他对此时的对日战争策略,是“固守待援”。拼了这么多年,终于不用再拼了。他设想的是,一方面牢牢守住重庆,保住中央政权;一方面让装备美械的精锐远征军肃清东南亚日军以消除后顾之忧;至于剩下的,就等苏美搞掉德国之后,从欧洲战场抽出身来介入中国战场。


老蒋的这个想法倒也没错。这个方法最安全啊,到这个时候了,再去单挑万一出个三长两短就不值得了,等凑齐了人手,群殴落水狗多爽。还有一个想法老蒋没明说,那就是别自己拼光了,最后让中共捡了便宜。自己还得留着人手收拾那群土八路呢。


但是以后的事实证明,蒋委员长这个避战的想法,差点要了自己和国民政府的命。他没想到日本都到这个时候了,还竟然把底裤都押上。去上演了最后的疯狂。


连蒋委员长都是这个思路,国军的其他高级将领自然也好不了哪里去,齐刷刷的都是“等胜利”的想法。这自然包括即将出场的几位主角—汤恩伯、陈诚、白崇禧等人。


这帮子人现在在忙什么?他们忙的不是备战,而是在忙着战后的政治布局。


说到这儿不得不多说几句了。蒋委员长的南京国民政府,咱们历史课本上都说了,是“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为啥这么说呢?因为当时国内除了老蒋的中央军之外,还有很多的军阀势力。这些军阀把自己的地盘当成自己家的后花园,除了名义上听命于中央政府,实际上属于高度自治状态。


比如说张学良的东三省,阎锡山的山西,李宗仁和白崇禧的广西,还有大大小小军阀混战不止的四川,都是自己说了算,老蒋根本插不进去手。对这些军阀来说,地盘和枪杆子就是命根子。将军无兵不如狗嘛,所以如何保住自己的势力,这才是这些军阀们首先要考虑的。至于国民政府和蒋委员长的指令,不损害到自己利益怎么都好说,如果损害到自己,那就呵呵了。这也成了贯穿国民政府始终的不治之症。


所以说老蒋其实当了那么多年名义上的一把手,心里的憋屈只有他自己知道。


但是到了抗战初期,这个局面得到了相当大的改观。蒋委员长竟然意外的发现自己说的话好使了。各大军阀在民族存亡之际,竟然摒弃前嫌,共同拥护蒋委员长为抗战领袖,听从蒋委员长的指挥,也不再保留实力,哪怕拼个全军覆没也在所不惜。


之前写过一篇《台儿庄战役》,里面提到的川军,几百万士兵扛着低劣的装备,走出四川,参加了大多数的会战,作战之英勇,让国人动容,用鲜血捍卫了慷慨激昂的川军尊严。


然而,等到局势缓解的时候,这帮子人的老毛病又犯了。


在日本积极备战豫湘桂战役的时候,国军不是不知道。毕竟各战区的参谋也不是吃干饭的。然而当情报一级一级汇报上去,却没有得到最高司令长官的重视。


他们没空管这个了,或者是不屑管这个了。从上到下,从蒋委员长到普通士兵,此时都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认为日本已经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


打了这么多年的仗,总有打完的时候。而打完仗就得过日子了。这个时候的国民政府,特别是在蒋委员长自以为是的政治平衡手段的操作之下,早已经形成了数不清的派系。


政府内部有军统、中统、蓝衣社,军队势力有嫡系、桂系、晋系,其他由头的有保定系、黄埔系、政学系,还有何应钦系、李宗仁系,等等等等,大系套小系,各种势力互相交错,超级复杂。


既然马上要胜利了,胜利后肯定要论功行赏,重新排座位。现在的布局就是提前为战后的政治局面做准备,否则到时候再去抢,估计连汤喝不上。


这些大佬们天天忙的要死,电话电报不断,有人的找人,没人的托人再找人,抓紧一切时间往要害部门安插自己的势力。


至于参谋们提供的日军调动情报,被有意无意的忽视了。


从双方对战争的准备情况,不难猜到战争的结果。不但败了,还败的非常难看。


3 过程


战争结果本来不想写了,毕竟大家都知道“豫湘桂大溃败”这个事,就是千里大溃败这么个结果。


但是一想,写文章有始有终,既然都写到这儿了,还是把过程再挑有意义的讲一讲。


“豫湘桂战役”历时八个月,作战区域非常广。按照作战区域,又分为了三个会战,分别是:

1.豫中会战~~在河南(豫)

2.长衡会战~~在湖南(湘)

3.桂柳会战~~在广西(桂)


1、豫中会战。

豫中会战的国军指挥是汤恩伯,对,就是那个被称为河南四害(水、旱、蝗、汤)之一的汤恩伯,带兵30万,对阵冈村宁次指挥的15万日军。


咱不能因为汤恩伯战败了或者名声不太好就对他做出完全否定。这个人属于蒋介石嫡系的中央军,在抗战初期表现还是不错的,比如说在台儿庄大捷中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但是这个人行政能力不行,导致部队腐败层生,战斗力低下。再加上备战不足,虽然国军在洛阳保卫战、许昌保卫战中做了激烈抵抗,甚至连三十六集团军上将司令—川军将领李家钰也壮烈殉国,但是最终没有抵挡住日军的进攻,洛阳最终陷落。


值得一提的有两件事。第一个是37天丢了38城,可谓是丢脸丢到太平洋的大溃败。第二个是在溃败路上经常被当地老百姓打黑枪,还发生过被老百姓缴械的事。汤恩伯吏治腐败,加上部队军纪败坏,老百姓民不聊生,非常仇视这支部队。


日军攻陷洛阳后,抛却既定作战方针的话,实际上可以往西进兵陕西然后从北面杀入重庆,或者是进兵湖北然后往西攻击重庆。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从南京退到武汉,再从武汉退到重庆的蒋委员长,就真的有可能跑到西藏去打游击了。


只不过日军没有这样干。不是不想干,是真的干不动了。


战后蒋鼎文和汤恩伯被撤职。鉴于军事实力的巨大差别,失败不丢人。丢人的是一触即溃,丝毫没有给蒋委员长争口气,让委员长在国际上丢了大人。


2、长衡会战。

长衡会战的主要战场是湖南的长沙和衡阳。镇守长沙的就是第九战区司令长官,“战神”薛岳。这老兄确实在抗战那几年表现优异,发明了“天炉战术”,愣是打退了日军的三次进攻。


但是他没想到这一次不一样了。天炉战术简单来说就是中路边战边退,把敌人吸引到设定的决战区域,然后由两侧进行合围,聚而歼之。这个战术的前提条件是,人数必须要比敌人多,而且要多很多。


这次战役的日军指挥官是横山勇,为了对付薛岳的天炉战术,调集了三十六万兵力,去对阵薛岳的三十万人。你不是靠人数优势么?我人比你还多,看你的天炉战术怎么玩?


战斗结果也确实如此。薛岳根本没想到日军来了这么多人,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守了好几年打败三次日军进攻的薛岳,这次顶了不到一个月,长沙陷落,落入敌手。


倒是后面的衡阳保卫战是一大亮点,堪称是抗战史上最惨烈的城市争夺战。血战衡阳的主角是第十军军长-方先觉。谁也没想到在薛岳失守长沙仓皇而逃之后,守卫衡阳的方先觉竟然能以一万八千人,对抗了五万之众的日军整整47天。美中不足的是方先觉为了不放弃伤兵,率众投降了。但不管怎么样,方先觉绝对不失为一个抗战英雄。


所以后来老蒋还奖励了一枚青天白日勋章。


至此,长衡会战也已失败告终。


3、桂柳会战。

这是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的最后一站—广西。这次会战国军表现比前两次会战更渣,所以就不多说了。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外号“小诸葛”的白崇禧竟然在开打之前把自己的嫡系部队三十一军和四十六军调走了。剩下的部队也不是傻子,一看就知道白崇禧这是保存自己实力,直接就军心涣散了。一开打脚底抹油的比坚持抵抗的还要多,导致日军根本就没遇到激烈的抵抗,轻松拿下广西。


再一个原因就是在印度带领中国驻印远征军的史迪威,没有同意蒋介石的意见,从日军后方发起进攻策应一下广西战场,即使不同意出兵,给广西缺枪少炮的部队送些装备也行。对老蒋一肚子意见的史迪威统统拒绝了。


总之,1944年12月,广西陷落。为期8个月的豫湘桂会战以中国的大溃败告终。


4 影响


先说说日本。日本虽然打赢了这场战役,但是并没有实现战略目标。铁路线一直全线通车,因为打通了也守不住。至于美国空军基地,倒是攻占了一部分,但也没有阻止美国空军的继续轰炸。倒是日本自己付出了巨大的消耗,自己把自己拽坑里去了,加速了失败的步伐。


主要想说的是对中国的影响。


客观地说,豫湘桂战役的失败,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毕竟双方的军事实力差距在那儿摆着,况且这次日本出动的兵力是历次会战之最,达到了创历史的50多万。


而且中国经过多年的艰苦抗战,已经到了灯尽油枯的地步,就是咬着牙在坚持。咱们就事论事,老蒋虽然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在民族大义上,在对抗战的贡献上,这是不容忽视的。有句话并不是开玩笑,当时蒋介石确实有如果重庆守不住就到川西和西藏那一带的想法。说明这老兄还是挺刚的。


言归正传,刚才说了,经过多年抗战,中国已经是异常困难了,物资极度缺乏,国外援助物资占了很重要的地位。小日本为了逼迫中国投降,夺得制空权和制海权之后,加上后来又占领缅甸,把仅有的几条通道都给截断了。后来就有了有名的“驼峰航线”,这才把支援的物资运到中国。(驼峰航线很壮烈也很感人,需要单独一篇文章写一写)


问题是援助物资的分配权在史迪威手里,也就是那位在印度的远征军领导人。这老兄打心底瞧不上老蒋,加上有私心,这些有限的援助物资自己先留了一大部分,然后给了陈纳德的飞虎队一部分,等分到国内战场就寥寥无几了。


所以说,豫湘桂战役的时候,别看国军调集了100多万人,武器装备跟日军相比,还是占了绝对的下风。那还说啥?装备差,物资少,战斗力弱,再加上勾心斗角没有牺牲精神,失败是必然的。


但是,但是,失败不要紧,重要的是要表现出视死如归的勇气和必胜的信心,而不是一触即溃的千里大溃败。


这让中国在全世界丢人丢大发了,更让巨头之一的蒋光头大光其火。1944年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德军开始全线溃败。盟国中的主要国家中美苏英,苏军、美军、英军都是势如破竹的进入了反攻,但是国军展现给世界的依然是大溃败(此处汗颜、尴尬……)。估计国军各将领也都无感了,反正打了这么多年也基本都是败仗,也不差这一仗了。


他们可没想到这会影响到战后的国际政治格局。


相比于盟军的勇猛表现,中国国内战场的拙劣表现,让盟军的几大巨头及其生气加鄙视。本来对中国以积弱之国拖住日军主力这么多年还有一点敬佩之情,还拉着蒋委员长参加了开罗会议当了一把巨头瘾,这一下子别说敬佩之情了,剩下的全是不满和鄙视了。


于是,就有了后续的《雅尔塔密约》。为什么叫密约?就是把中国抛一边,美英苏三国把战后的大事给定了。实际上中国作为对抗法西斯的主要国家之一,不管是从哪一个方面说,都是有权利参加这个会议的。


但是没有。为啥?人家就是瞧不起你,不愿意带你玩了。为什么瞧不起你?豫湘桂大溃败,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别不服。尊重都是自己争取来的,不信你看看朝鲜战争之后的中国地位是如何变化的。就是打出了威风,打出了尊严,然后才有了苏联的156项的全面落实,以及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对中国的尊重。


国民政府和国军的表现,显然是属于烂泥扶不上墙,也把我们中国给坑了。作为战胜国,除了得到了一个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其他一点好处没得到不说,还让苏美英三国给坑了一把狠的。


收拾完欧洲战场,就得收拾日本了。看着还在中国国内耀武扬威的日本军队,罗斯福不想让美国兵去当炮灰,就怂恿斯大林上。斯大林说让我上可以,我要外蒙古维持现状,我要租借旅顺和大连港,我还要中东铁路……


罗斯福一看这大胡子没完没了,赶紧说行行行,你想要啥给你啥,就怕老蒋不同意。斯大林说那你别管了,只要你老罗和老丘没意见,剩下的交给我去做就行。罗斯福和丘吉尔一商议,管他妹的,反正损失的也不是我们的,让老蒋头疼去吧。


就这样,雅尔塔协议就把中国给卖了。


再延伸一点。蒋介石一看三大巨头不带自己玩,偷摸的去雅尔塔开会了,就知道不是啥好事,千方百计的打听会议内容,还真让他打听到了。他是坚决不想当这个历史罪人,于是想了很多招数想改变这个协议内容。


他觉得罗斯福这老头还是比较讲道理的,就让宋子文找罗斯福,说大连和旅顺如果租借给苏联,他就是中国的历史罪人,坚决反对这样做。可惜话还没带到,罗斯福就病死了。


后来他又想了一招,想私下找日本单独议和,这样苏联就没有了出兵的借口,也就不用兑现那些丧权辱国的协议了。正好日本的时任首相小矶国昭也正有此意,于是找了一个叫缪斌的中间人去谈。没想到日本军方强烈反对,这件事又没办成。


狡诈而又不讲理的斯大林登场了。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扔了一颗原子弹,一个城市就这样没了。斯大林一看,我靠,这原子弹怎么这么厉害?美国要再扔几颗,小日本不就得投降了?你要投降了我还有啥借口出兵中国?


于是,不顾苏日两国之前签订的《互不侵犯条约》,两天后直接对日宣战。1945年8月9日,一百五十万苏联红军杀进了中国东北。这老狐狸这就是开始耍赖了,就想生米做成熟饭,只要我大军到了东北,我想要的东西你给也得给,不给也得给!


后续就是我们都知道那样了,老蒋没办法,捏着鼻子和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基本上按照雅尔塔协议的内容执行了。


看出来没有?不管你是明抢也好,阴谋诡计也罢,归根结底是需要有硬实力的。没有硬实力的国民政府,,就这样把中国的权益给出卖了。


万幸,腐败到根子的国民政府和束手无策的蒋委员长,早已经失去了民心,在四年之后被赶到了那个小岛上,我们的领袖出面去苏联,费了老大劲又从斯大林手里把旅顺和大连港又要了回来。


最后再说几句。我们不能否定蒋介石和国民政府在抗战中起到的巨大作用,不能否定无数国军将士不惧强敌勇于牺牲的民族精神。但是,也不能否认国军的腐败以及各自心怀鬼胎导致的战斗力低下的事实。这影响了我们打败日本的进展,也影响了世界各国对中国的看法。豫湘桂战役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并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民族的自强和自立,是需要我们付出巨大代价才能换来的。正如,我们当前所面对的世界格局也是一样,祈求和投降换不来别国的尊重,只有怀有破釜沉舟的勇气,怀有为了中国利益不顾一切的勇气,才能打出我们的中国梦!


这,就是历史带给我们的经验。

编辑于 2022-09-23 08:30

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