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记者 甄智力 万前进 李皓
槐河北岸,
太行山
东麓,当5月的阳光透过枝头,星星点点洒满山坡时,鲍家滩的樱桃红了,村主任王志飞也开始了一年中最忙碌的季节。
“大家看看,鲍家滩的樱桃熟了,5月15号正式开园,欢迎大家来采摘。”爬上山坡,走进樱桃园,王志飞习惯性地拿出手机,先拍一段小视频,发到网上后,这才跟记者聊起了鲍家滩种樱桃的这些事儿。
赞皇县鲍家滩村地处浅山丘陵地带,几千亩山坡地全是片麻岩,王志飞随手从地上抠出一块,“看着是石头,一捏就碎,种啥都不长。”
因为土地贫瘠、收成不高,以前村里除了老人孩子,年轻人都扛着行李走了。“我当时还在外边打工呢,村里啥产业也没有,就是种地,
收入
也特别低。”
5月中旬,
石家庄
周边各地的游客纷纷来到鲍家滩的樱桃园内采摘。长城网记者 万前进 摄
“1997年,我们村在农科院工作的一位专家给引种了2000棵
樱桃树
。”站在樱桃园的一道山岗上,王志飞指着满山遍野的樱桃树告诉记者,“经过专家考察,我们这里属于太行山山前小气候,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土是片麻岩,水是山泉水,特别适合樱桃
种植
。”
一亩山坡地能种45棵樱桃树,树苗5年长成,6年挂果,一年能收入1.5万元左右。算清了这笔账,家家户户的年轻人都回村种起了樱桃树,到2015年鲍家滩的樱桃种植已经高达6000余亩,成为太行山区规模最大的樱桃种植基地。
“产业起来了,销路成了问题了。”村里人起早贪黑种樱桃,吃苦受累没问题,但是要说起搞宣传做推广,想方设法把樱桃卖出去,这可难住了朴实的乡亲们。“樱桃从采摘到结束就一个月,季节性特别强,卖不出去只能烂在树上了。”
“2018年我当选村主任的时候,心里没别的想法,就要干好一件事儿:卖樱桃!”王志飞1980年生人,为了帮村里人卖樱桃,这个“80”后尾巴尖儿上的村主任,从上任第一天就开始围着樱桃树转圈子。
5月中旬,鲍家滩村
美早
、黄蜜、
红灯
等40多个品种的樱桃进入成熟采摘期。长城网记者 万前进 摄
“现在的樱桃销售一半靠采摘就能解决,剩下的一半都是发快递。”说起这几年樱桃的销售,被晒得黝黑的王志飞
红光满面
,就像熟透了的鲍家滩
大樱桃
,“
顺丰
、
京东
、
邮政
等好几家
快递公司
都在我们村驻点。
京津冀地区
上午采摘,下午就能到货,最远我们发到
广州
,48小时内你就能吃上新鲜樱桃了。”线上线下销售同时发力,鲍家滩的樱桃终于打开了销路,这个只有472户的小山村,每年单靠卖樱桃就有1500多万元的收入。
“5月15日村里的樱桃开放采摘,每天来我们村的车得有3000多辆,这么多人过来,我们能不能把产业做得更大一些?”鲍家滩的樱桃火了,但是作为村主任,王志飞的心里已经开始盘算着下一步的打算,“现在我们主要还是靠卖樱桃,下一步能不能卖
樱桃酒
、樱桃罐头,发展农家乐?想方设法就是为了让村里人把这个‘金饭碗’端稳了。”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