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版是“这才是人生难预料,不想团圆在今朝。回首繁华如梦渺,残生一线付惊涛。柳暗花明休啼笑,善果心花可自豪。种福得福如此报,愧我当初赠木桃”。
我们大家都知道,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了著名的讲话,指出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但是,现在的大多数人对这次讲话的认识,可能还停留在新文学的发展上,而忽略了一个旧事物,它就是本土戏剧。
录音:程砚秋 饰 薛湘灵
配像:张火丁 饰 薛湘灵
琴师:钟世章 鼓师:张来友
根据1954年演出录音配像。由于当时历史原因,程砚秋先生对剧本做了不少修改。其后,又恢复了《锁麟囊》演出原貌。但程砚秋先生演出原貌的《锁麟囊》全剧录音已不复存在。故以此仅存的程先生1954年《锁麟囊》录音配像,敬请观众鉴谅。
事实上,本土戏曲作为“旧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民间最喜闻乐见也最具影响力的文学表现样式,早在新文化运动以来,就一直颇受“重视”。激进的新知识分子们,在发扬光大新戏剧的同时,一直对旧戏展开着持续不断的批评和争论。有认为我们必须抛弃本土戏曲,改学西方戏剧的,也有认为可以适当旧瓶装新酒的,但总之,持完全肯定意见的,基本没有。
二十年代,对本土戏剧好歹只停留在批评层面。但是建国之后,随着意识形态的大幅度笼罩,新思想与旧思想的彻底决裂,文艺批评也开始被实践化了。于是自五十年代开始,我国展开了大规模的戏剧改革运动,首当其冲的,就是旧戏改造。1950年,文化部戏曲改进委员会成立。同年,全国戏曲工作会议召开,1951年,《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发布。旧戏旋即进入了噤声期。
那么多的旧戏老戏,那么多的封建残余思想,怎么改造得过来?一个字:禁。
《九更天》、《翠屏山》、《一捧雪》,“提倡封建压迫、奴隶道德”;《四郎探母》等“宣扬民族变节”;一大批黄天霸戏是在“美化叛徒”;《游龙戏凤》、《贵妃醉酒》等属于“淫靡色情”;《锁麟囊》等“宣扬因果报应”;神鬼戏“迷信愚昧”;《芦花记》“宣扬愚忠”;《三娘教子》“提倡守节”;《二堂放子》“承认重婚,违反婚姻法”;《醉打金枝》“歌颂封建帝王将相公主驸马”;还有相当一批剧目涉及妓女、多妻、偷盗、污蔑农民运动等等,都已归入在禁或在审之列。
《锁麟囊》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戏目而已。
“柳暗花明休啼笑,善果心花可自豪。”多么一目了然的宣扬因果报应!除了封建的“宿命思想”之外,它还被批评犯有“阶级调和论”和超阶级的“人性论”的错误,被认为不宜公演,因此被长期挂起。
程砚秋心爱此剧,为能让它顺利上演,不得不提笔修改。而你听到的这句“莫再痴嗔休啼笑,教养器儿多辛劳”即是一个修改版本。而另一个更加政治正确的版本,则是:“休将往事存心上,协力同心来拯荒。力耕耘,勤织纺,种田园,建村庄。待等来年禾场上,把酒共谢那锁麟囊。”
除此之外还有几个细节,比如原本里赵守贞收下了锦囊和珠宝,而修改本则变成了“那女子心高洁尘俗不染,留下了锁麟囊把珠宝退还。”大约是因为赵守贞作为贫农代表,必须要刻画其善良守序的性格。其后,周恩来提议选程派名剧拍摄戏曲片,尽管做了如此用心良苦的改动,《锁麟囊》仍因不合时宜之名落选。
其实最惨的大概还不是《锁麟囊》,而是《四郎救母》,这出戏从五十年代一直被批判到八十年代,三十年里几无出头之日。
我曾经手工录入过一版洁本《牡丹亭》,也是类似命运下的产物。
原本:转过这芍药栏前,紧靠着湖山石边。和你把领扣松、衣带宽,袖梢儿揾着牙儿苫也,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
洁本:转过这芍药栏前,紧靠着湖山石边。和你把彩袖联、衣带牵,诉浓情傍着花魂颤。则待你玉貌漪年结好缘。
这个版本已经是80年代的了,可略作参考,在那个高压年代下,旧戏们的命运。
作者:丸丸 来源:知乎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