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空谷幽兰育儿
每次听到“妈妈,为什么我没有爸爸”这样的声音,就会涌上一股心酸。
单亲家庭对孩子的成长和心理造成极大影响,这种社会问题早就成为了普遍现象,这多半由于配偶死亡或者父母离异所致。
相比之下,配偶死亡更有不可抗力的因素所在,若是因为父母离异所致,出于母爱更加的细腻、柔软,以及孩子与母亲天生割不断的情感,多数情况下,孩子会跟着妈妈一起生活。
在母子相依为命的生活中,单亲妈妈不仅要面对经济方面的压力、外界的有色眼光和胡言乱语,同时也会面对孩子提出的尴尬问题。
比如“妈妈,为什么我没有爸爸”之类的话,而作为一个母亲,你的回答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案例一:父母离异,即便一方不在身边时常陪伴,父母对孩子的爱不会少、也不会变。
今年三岁的瑶瑶开始上幼儿园了,上学前一天晚上,瑶瑶想着马上就要认识更多小伙伴了,就兴奋不已。第二天早上,瑶瑶背着新书包,由妈妈送到了幼儿园。
在幼儿园门口,瑶瑶发现,大部分小朋友都是由爸爸妈妈一起送来幼儿园的,自己却只有妈妈一个人送,心里有点失落,但想到这是第一天上学,马上就恢复了激动的心情。
瑶瑶是在单亲家庭中成长的孩子,爸爸两年前和妈妈离婚了,当时瑶瑶只有一岁,离不了妈妈的照顾,所以就判给了妈妈。因为年龄小,不懂事,所以瑶瑶并没有觉察到自己身边缺少了一个陪伴的人。
但是现在不同了,瑶瑶上幼儿园了,身边的小朋友多了,也会慢慢察觉到自己和别人的不同。
下午放学,妈妈发现瑶瑶情绪不太对,就问她怎么了,瑶瑶犹豫了一下问,“妈妈,为什么我没有爸爸”。
瑶瑶的妈妈先是一惊讶,这些年她们在一起生活,把瑶瑶照顾的很好,自认为孩子没有爸爸也能够健康长大。
关于“爸爸”的这个问题,妈妈一直没有考虑过,如今孩子问出来了,才发现孩子开始懂事了。
妈妈梳理了一下情绪,“若无其事”的对瑶瑶说:
“谁说瑶瑶没有爸爸,瑶瑶肯定有爸爸啊,只不过不和我们一起生活,但是非常疼爱瑶瑶,他有空就会来看我们的。
”
得到妈妈肯定的答复,瑶瑶才露出笑容。
妈妈赶紧转移了话题,和瑶瑶谈论着晚上的美食,牵着手一起回家了。
案例二:妈妈的沉默,让孩子默认了被抛弃的“事实”。
10岁的强强也成长在单亲家庭,这个年纪的孩子正是顽皮、叛逆的时候,强强的妈妈是一位公司管理者,平时工作忙。
小时候强强也问过妈妈关于“爸爸”的事情,妈妈总是沉默、遮遮掩掩,或是告诉他“你爸爸走了”之类的话,总是就是随便糊弄过去。
久而久之,强强默认了“爸爸不要自己”的事实,再加上妈妈忙于工作疏于照顾,强强的性格更加孤僻,产生自卑的心理。
“父亲”这个角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孩子在婴儿时期,的确对妈妈的需要会更大一些,那是因为妈妈的照顾会更加周到、更加细腻。
但是随着孩子逐渐长大,特别是在四五岁的时候更需要和爸爸在一起,因为爸爸拥有宽厚的肩膀、结实的胸膛,还有在困难面前不会掉泪的坚强和勇敢。
无论发生什么,爸爸的一句“放心吧,有我在”都能打消孩子内心的恐惧、不安和担忧。
父亲是孩子的依靠,能给予他安全感,一个优秀的父亲,会成为孩子心目中崇拜的“偶像”。
父亲应该是孩子生命中第一个出现的男性形象,孩子成长过程中,多一些陪伴才能更多的了解他,多一些认同,才会带给孩子更多的自信,并且父亲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也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莫尔豪斯大学的社会系教授Obie Clayton博士说:“父亲对女儿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比对男孩的影响更大。假如在生活中,父亲可以更高质量的陪伴他们的女儿,这些女孩在未来的道路上也会走得更顺利。”
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得到来自于父母双方的陪伴和认同,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当他长大回忆儿时时,如果所有的美好都来自于母亲,将会成为终生的遗憾。
北宋司马光虽然官居高位,但是他的生活却很节俭,对儿子的教育也是相当严格,他训诫儿子“食丰而生奢,阔盛而生侈”、“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是为了让他儿子不要成为一个奢侈腐化的人,要以俭朴为美德。
在司马光的教诲下,他的儿子司马康从小就勤奋好学、俭朴自律,长大之后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阿莫纳什维利说过:“父亲是孩子的知心朋友和导师,既严格又正直,言行一致,成为孩子的榜样。”
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有父亲陪在身边做指导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即便你学识不多,但是做人做事的道理总可以传授给孩子。
然而不是每个孩子成长中都有父亲的陪伴,作为母亲,“父亲”这一角色的缺失要及时弥补,当面对孩子提出尴尬的问题时,妈妈要如何回答?
现在的孩子获取信息的渠道比较多,信息量也比较大,如果孩子已经懂事了,他会根据得到的信息“展开想象”。
“是不是爸爸不要我了”
“爸爸是不是不喜欢我”
“爸爸和妈妈真的离婚了么”等等等等。
与其让孩子这么胡乱猜疑,增加心理负担,还不如直接了当地告诉他。
不管是离异还是其他原因,如实地告诉孩子,但大人之间的恩恩怨怨不要说给孩子听,最后一定要告诉他“爸爸永远都爱你”
,不要担心孩子无法接受,当你把问题跟他分析清楚了,反而会减轻心理负担。
我有一个同事,就是单身妈妈,丈夫因为车祸不幸去世,五岁的孩子也问过“爸爸”的问题,同事不忍心告诉他,所以就说:
“爸爸去了很远的地方,等你长大之后爸爸就回来了,所以你现在要乖乖听话,做个坚强勇敢的孩子,这样爸爸才会更喜欢。”
对于幼小的孩子,还不太懂事,即便是直接告诉他实情,他也未必能听得懂,不妨巧用“善意的谎言”保留他内心的美好。
单亲妈妈一个人带着孩子很不容易,赚钱养家和教育孩子很难两全,但妈妈也要及时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
得知爸妈分开的事实,他的性格会更加内向孤僻,习惯性的把情绪藏在心里不表露。
这时候妈妈应该善于观察,多陪孩子说说话,比如吃饭的时候,和他聊聊“这道菜味道怎么样”、“在学校和同学相处怎么样”、“今天有没有什么新鲜事发生”。
妈妈要主动分享自己的故事,才能促使孩子向你打开心扉。
即便是爸爸妈妈离婚了,双方也不是仇人,毕竟两个人还有孩子,作为妈妈应该知道孩子内心是渴望父爱的,既然如此何不让爸爸经常来看看孩子呢?
比如周末的时候,让孩子和爸爸一起过,或是三个人一起去游乐园玩、看一场电影、吃一顿饭,一起说说近来发生的事儿。
尽管都是平凡的小事,却充满了幸福和愉悦,拉近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距离,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
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坚强独立的性格都应该具备。
妈妈的心总是柔软的,看不得孩子吃点苦,受半点罪,凡事都想亲力亲为,而单身妈妈更是如此,这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孩子没有爸爸,我应该多宠着点”。
越是强化这个观念,越是宠爱孩子,反反复复,总有一天他会拿这句话向你索取更多的宠爱。
单身妈妈一定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坚强独立的性格,很多事情让他自己独立完成,适当的交给他一些生活中的事情去做。
当他失败,给予鼓励和支持,当天成功,给予赞扬和奖励。平时多带孩子去户外玩,接触同龄小朋友,当孩子在交往过程中发生争执时,建议先不要干涉,试着让他自己解决,减少对妈妈的依赖性。
有人说,母性的爱是德行礼仪、品格气质,父性的爱是方向性引领和理性作为,最理想的状态是一个孩子由爸爸和妈妈共同陪伴成长。
但如果爸爸不在孩子身边,单亲妈妈就要同时充当“父亲”的角色,不仅要面对外界的压力,还要随时准备回答孩子的提问,肩膀上的责任会更多。
不过大部分单亲妈妈都是伟大的,她们希望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健康的环境长大,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给予更多的关爱与呵护,也是在这样的力量下,培养出来的孩子并不比别人差,反而更优秀。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