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3日,全国政协委员, 嫦娥二号 嫦娥三号 总指挥 、总设计师顾问 叶培建 在北京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根据航天 白皮书 公布,中国已开始载人登月工程 关键技术 的攻关。

中国载人登月工程 2023年

2023年5月29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表示,中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已启动实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已全面部署开展各项研制建设工作,包括研制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长征十号)、新一代载人飞船、月面着陆器、登月服等飞行产品,新建发射场相关测试发射设施设备等。
2011年10月25日, 绕月探测工程 嫦娥一号 卫星系统 总指挥 兼总设计师、 中科院院士 叶培建在南京演讲。期间,他表示,中国载人登月工程计划可能在2025年前后实现。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人凭借 “阿波罗”计划 率先登上月球。时隔半个世纪,为什么中国还一定要登月呢? 叶培建 表示:“ 联合国 月球公约上说:‘月球是全人类的’,这很好,但后面还有一句话叫‘谁开发谁利用’。要相信一句话,如果今天不去,将来想去都去不了,所以在能去的时候一定要去,所以中国一定要去。”
叶培建表示, 中国载人航天计划 共有“三步走”,第一步是从“ 神舟一号 ”走到“ 神舟七号 ”,前4个 载人飞船 是无人的,“神五”时杨利伟上天,实现中国人第一次进入太空的梦想,虽然比“太空旅行第一人” 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 晚了几十年,但两个不是一个 数量级 加加林 只飞了一个小时,是伞降;杨利伟飞了一天,是软着陆, 返回舱 已达到“容3个人7天往返”标准。加加林落地偏差达400公里;杨利伟落地时,落在中国 内蒙古 ,当时设计“100乘以90公里着陆”都算准确着陆,但最终落地偏差只有10公里,后来“神六”、“神七”落地误差只有1公里,3条飞船实现了第一阶段的全部任务。
计划第二步,是继续突破载人航天的 基本技术 :多人多天飞行、 航天员 出舱在 太空行走 、完成飞船与空间舱的 交会对接 叶培建 说:“研制单位正在进入二期计划,最近几天,研制单位就会打‘神八’,打上去以后,‘神八’和‘ 天宫一号 ’要实现远程交会对接,对接后,组合体会在太空运行12天,科学家要进行动力学、 姿态控制 等验证。‘天宫一号’里面没人,但是按照有人生活来设置环境的,温度、湿度、氧气等指标都要进行检测,为解决将来人进去的问题。二体对接后,还要再分开,进行第二次交会对接,主要是为了掌握实践经验,最后实现2次无人交会对接后 将实现有人交会对接任务,验证组合体飞行、人能在其中生存等问题。”
叶培建说 “第三步就是建立中国自己的 空间站 ,先向太空打出核心 舱段 ,再打很多 舱口 与其对接,用 太阳翼 进行发电。2020年,中国将建立60吨级的空间站,并且,不需要宇航员那样严格的身体条件,只要有基本身体条件就可以去,有钱大佬突发奇想上天空转转,也可以去。好像到2020年,天上只有中国的空间站,美国的、国际的都没了。这是因为,到时候,现有的空间站寿命到了,新兴国家还没有这个能力,所以只有中国的”。
中国科学院院士 、绕月探测工程 首席科学家 欧阳自远 曾经表示,对于中国载人登月工程计划的时间,国内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一些专家说中国可以在2020年实现载人登月工程。美国宇航局局长格里芬发表演说时也曾说 “假如中国人愿意的话,2020年他们是可以实现载人登月工程的”。第二种说法,航天科技集团的 叶培建 院士 公开发表 过自己的观点,认为2025年比较合适。第三种说法,中国科学院编制的50年长远规划中提了一个 时间表 ,认为中国要实现载人登月工程是2030年。
欧阳自远表示,对于载人登月工程国家还没有公布一个明确的时间表,但已经在做积极的论证和准备。基于和嫦娥三期一样的原因,中国载人登月工程的发射工作也将在 海南 进行。
2013年3月28日,据《光明日报》报道,国际 空间研究委员会 中国委员会副主席、 中国工程院院士 戚发轫 表示,中国有可能在2025年实现航天员登月的计划。在 北京航天城 当天举行的“ 李锦记 航天奖学金”颁发仪式上,戚发轫介绍,根据中国的规划,2014年左右在 深空探测 领域,将把十几吨的 航天器 送到 地球轨道 ,2020年前将建成自己的空间站。在探月方面,2020年前将实现“回”的任务,即飞行器不但在月球上落下来,还取一些东西带回地球,并计划在2025年实现航天员登月。戚发轫还介绍,中国将建成全球的自主 北斗 导航系统 ,中国的人、车、船、飞机在世界任何地方都可靠自己的卫星来导航定位。而且,今后普通人也将 有机会 进入太空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