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戌集中》《阜部》 阮
《唐韻》虞遠切《集韻》《韻會》《正韻》五遠切,𠀤音邧。《玉篇》山名。
又《玉篇》關名。《前漢·成帝紀》流民欲入五阮關者,勿苛留。
又國名。《詩·大雅》侵阮徂共。 又姓。《廣韻》出𨻰留。
又《唐韻》《集韻》《韻會》𠀤愚袁切,音
元
。《說文》代郡五阮關也。《前漢·地理志》作五原。《正韻》阮,古
原
字。
又《廣韻》五阮郡。《前漢·地理志》作五原郡。《註》秦九原郡,武帝元朔二年更名。 《篇海》同
𨸘
。
——《
康熙字典
》
“
阮
”的
Unihan資料
簡體
與
正體
/
繁體
西晉
阮咸
善彈的琵琶,此琴因他得名阮咸
-
(
泉漳話
,
白話字
)
:
ńg
/
goán
/
oán
/
úiⁿ
-
(
潮州話
,
潮州話拼音
)
:
nguêng
2
/ nguang
2
吳語
(
上海
,
吳語學堂拼音
)
:
6
gnioe
-
nguêng2 - 潮州;
-
nguang2 - 汕頭.
-
樂器“
阮咸
”的簡稱。相傳西晉
阮咸
善彈此樂器,因而得名。
-
《文苑英華》卷一九五引唐·袁郊《甘澤謠‧紅線》:“
紅線,潞州節度使薛嵩青衣,善彈
阮
。
”
-
《宋史‧樂志一》:“
先以鍾磬按律準,次令登歌,鍾、磬、塤、箎、琴、
阮
、笙、簫各二色合奏。
”
-
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一:“
選甚嘲風詠月,擘
阮
分茶。
”
-
凌景埏校注:“
‘
阮
’,指一種很像現在月琴的樣子的樂器。
”
-
清·孔尚任《桃花扇‧訪翠》:“
大家比較技藝,撥琴
阮
,笙簫嘹喨。
”
-
姓
。今為
越南
第一大姓氏。例:
阮囊羞澀
。
-
《通志·氏族略二》:“
阮
氏,商之諸侯國,在岐渭之間。周文王侵
阮
徂共,見於《詩》。子孫以國為氏。後漢有巴吾令
阮
敦,
阮
氏惟盛於晉、宋。
”
-
商
代
諸侯
國名。在今甘肅省
涇川縣
境,為
周文王
所滅。
-
《詩‧大雅‧皇矣》:“
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侵
阮
、
徂
、
共
。
”
-
鄭玄箋:“
阮
也、徂也、共也,三國犯周而文王伐之。
”
-
《字彙·阜部》:“
阮
,國名。今陝西平涼府涇州是也。
”
-
侄
的代稱。
阮籍
與侄
阮咸
並有盛名,世稱“
大小阮
”,後用“
小阮
”作為侄的代稱,簡稱“阮”。例:
賢阮
。
簡體
與
正體
/
繁體
我儂
/
我侬
(
góa-nâng
, “we”)的合音。
-
(
泉漳話
,
白話字
)
:
goán
/
gún
-
(
潮州話
,
潮州話拼音
)
:
uang
2
/ ung
2
/ ng
2
-
(閩南)
我們
-
(福建)
我
我們
(「第一人稱複數代詞(包含式或不區分包含性)」)的各地方言用詞
[地圖]
†
[
五阮
關、五原關]古
關
名,漢置,在今河北省
宣化縣
西南。
-
《說文·𨸏部》:“
阮
,代郡五阮關也。
”
-
段玉裁注:“
《地理志》代郡有五原關。《成帝紀》作五
阮
關。
”
-
《漢書·成帝紀》:“
秋,關東大水,流民欲入函谷、天井、壺口、五
阮
關者,勿苛留。
”
-
顏師古注引應劭曰:“
五
阮
在代郡。
”
-
見:
附录:漢語詞彙索引/阮
阮
(
表外漢字
)
音讀
(未分類):
げん
(gen)
阮
(
wan, won
)
(韓字
완
,
원
, 修正式:wan, won, 馬科恩-賴肖爾式:wan, wŏn, 耶鲁式:wan, 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