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4年正月,杨廷和再次向嘉靖提出辞职。

这次,嘉靖没有挽留,而是任由他离去。

在此之前,杨廷和与嘉靖产生矛盾,因为对给嘉靖的父亲兴献王上尊号这一问题意见不一致,两个人为此都很不高兴。即使是在请辞的奏章之中,杨廷和仍然难掩心中不平之气,言辞颇为激烈。

对此,年仅17岁的嘉靖态度鲜明:他同意杨廷和退休的同时也提出批评,认为他不应该将过错都推给自己,指责杨廷和的言行不符合为臣之道。

虽然嘉靖对杨廷和颇有微词,但是仍然表现出对老臣的优待:他赐给杨廷和玺书,之前荫封一子为锦衣卫指挥使的授命不变;照例供给杨廷和车马、钱粮以及所需的护卫人员等。

看起来杨廷和这位大明首辅有一个很不错的结局。

可是,让人没想到的是,四年之后,嘉靖突然又重新议定在“大礼仪”之争中群臣的罪过,认为众人中以杨廷和罪过最大,他就是罪魁祸首,因此下旨直接将他削职为民。

杨廷和是四朝元老,从明武宗正德年间开始担任内阁首辅,明武宗朱厚照去世后,正是杨廷和草拟遗诏,决定迎立朱厚熜即位,从而为稳定当时的乱局起到关键作用。

无论是在正德朝还是嘉靖朝,杨廷和一直担任内阁首辅,他虽然威权赫赫却始终为官清正,官场上没有任人唯亲,生活中坚持朴素清贫,为什么最后却落个削职为民的下场呢?

只为给一位去世的王爷上尊号就丢官罢职、削职为民,杨廷和坚持原则付出的代价是不是太大了?在这件事情上他究竟做错了什么?

说到底,还是他看错了朱厚熜。

1、天才少年

杨廷和19岁就考中进士,因为资质文采俱佳而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庶吉士是个很有前途的职位,明朝的内阁辅臣大多出身于此,但凡被选为庶吉士,日后必定为朝廷所重用。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学问、资质值得称道之外,杨廷和还有一副好相貌,他长相秀美,性格沉静,做事周详稳重,所以早在他13岁第一次参加会试时就被国子监丞黄明善看中,准备将女儿许配给他。

杨廷和考中进士时,他的准岳父黄明善已经被调任为云南督学,所以杨廷和考中后先去云南成婚,然后才回京城入职,从此步入仕途。

此时正是成化年间,明宪宗朱见深在位。从成化十四年担任庶吉士到明孝宗弘治二年,杨廷和一直在翰林院任职,负责掌修国史、草拟各种文稿一类的工作。

在这段时间里,因为所做文章明白畅达,对民生及边事有着深切的关注,杨廷和享有极高的声望。

1487年明孝宗朱祐樘即位后,杨廷和作为翰林院修撰,参与《明宪宗实录》的编修工作。10年的文史工作,让杨廷和具备过硬的文字功底,经他草拟的内容,就连副总裁官也找不到可以更改的地方,因此赢得了“良史之才”的赞誉。

因为《明宪宗实录》的业绩,杨廷和被任命为翰林侍读,不久,他被派去担任经筵讲官,负责为太子朱厚照讲授经典。

从翰林院来到朱厚照身边,不仅意味着杨廷和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同时也是他和朱厚照长达十几年亲密师生关系的开始。

2、少年天子

朱厚照是明孝宗和张皇后的长子,也是唯一一位健康长大的皇子,他两岁的时候就被立为太子,享有得天独厚的宠爱。

朱厚照小时候非常聪明,他7岁出阁读书,教他的老师是李东阳、杨廷和这样的当代大儒,学问品德俱佳。那时候朱厚照学习刻苦,进步迅速,因此赢得老师和父母的赞誉。

然而,正像明孝宗临终时担心的那样,朱厚照很聪明,但是也很贪玩,特别容易被人引入歧途。

朱厚照即位于1505年,当时他只有15岁。年纪小、聪明活泼、自幼被宠爱包围,少年朱厚照对世界的恶意与人性的自私认知显然完全不够,因此缺少必要的辨别与防范之心。

明武宗朱厚照即位后,立刻成为朝臣和后宫宦官争夺的对象。

朝臣之所以争夺朱厚照,是因为他们接受了明孝宗的临终遗命,明孝宗希望大臣们能好好教导年轻的天子,好让朱明王朝得以继续传承。因此大臣们锲而不舍地劝谏、教导朱厚照,希望他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君主。

宦官们争夺朱厚照则完全出于私欲,他们希望用各种玩乐讨好朱厚照,从他手里获得他们期望的东西,诸如权利、财物之类。

朱厚照禁不住宦官们用各种好玩的引诱自己,很快,他的身边就聚集了以刘瑾为首的“八虎”,什么学业、朝政都被他丢给了朝廷大臣和宫中宦官。

3、师生情深

同为天子老师,李东阳因为年龄和身体健康的原因,早早就卸下重担回家养老,杨廷和坐上了内阁首辅的位子,承担起教导天子和辅佐朝政的重任。

朱厚照虽然贪玩、行事荒唐,但是他对老师杨廷和表现出高度依赖和尊重: 当杨廷和因父亲去世请求回乡丁忧时,朱厚照再三挽留,实在挽留不住时则派遣中官一路护送。杨廷和守孝期刚满,朱厚照立即把他召回,继续让他负责朝政大事。

把政事交给杨廷和后,朱厚照恣意地在各地游玩,不是在宣府狩猎,就是在豹房与各色人等纵欲宴乐。

对明武宗的种种行为,杨廷和多次劝谏,可是人家根本听不进去。

看着昔日聪明勤奋的学生变成如今这样放纵的样子,杨廷和闷闷不乐,多次请求辞职回乡,却始终没有被明武宗批准。

对于明武宗来说,杨廷和的身份具有多重性,从少年时的受业恩师,到成年后的朝廷重臣,明武宗对杨廷和虽说没有特别的深情,但是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却显然要超过其他人。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杨廷和在明武宗朝时可以时不时来一出“摞挑子”的戏份,但其本意无非是希望更好地劝谏明武宗关注朝政,做一位正常的君主。

这可以说是两个人独有的相处模式,正因为这个次次行之有效的行为模式存在,致使杨廷和难免产生了一种错觉,以为自己这招会屡试屡灵,始终奏效。

直到他遇到明世宗朱厚熜。

4、总揽朝政38天

朱厚熜是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但凡朱厚照生活正常一些,和后宫妃嫔生下子嗣,皇位都不至于落到朱厚熜手里,可是朱厚照偏偏不珍惜自己拥有的,纵欲荒唐十几年后生命戛然而止,连个儿子都没留下。

天子空位,后宫的权宦们对权利虎视眈眈,内阁首辅杨廷和责无旁贷地挑起了重担: 他以明太祖朱元璋制定的《皇明祖训》中的“兄终弟及”为依据,指定兴献王朱祐杬的儿子,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熜为继承人。获得张太后的同意后,杨廷和拟定遗诏,派人前去迎立朱厚熜。

朱厚熜远在湖北安陆(现在的湖北钟祥),迎立队伍从京城出发再返回京城,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根据明代学者焦竑编纂的《国朝献征录》记载: “四月二十一日,漏下二皷,嗣君至行殿,……议以明日大昕即位。自三月十四日至是,三十有八日也,公承虚扆总巳,内外晏然,十六载弊政,奸人皆拟于即位诏除之。”

从3月14日帝位空缺,到4月21日朱厚熜即位,一共38天时间。在这38天里,杨廷和总揽朝政,他首先派出兵马守护皇城四门,保障天子缺位期间京城安全稳定;遣散明武宗设置豹房时选入的僧众、乐人及女子;停止非紧急工程;诛除权宦江彬等人。

杨廷和这些措施使朝廷上下人心大快,但同时他也不可避免地得罪了许多人,那些因他而罢官、遣返的人对他恨之入骨,甚至有人身藏利刃等在他上朝的必经之路上,伺机行刺。

对于这些涉及个人安危的小事,杨廷和居然都不放在心上,每天仍然正常地忙着公务。

一直到朱厚熜赶到京城即位。

5、倔强的君臣

1521年4月21日,朱厚熜即位,是为明世宗,年号嘉靖。

嘉靖和杨廷和刚开始相处还是很融洽的:听说杨廷和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后,嘉靖马上派出上百名士兵对他进行贴身保护。

嘉靖让杨廷和继续负责经筵事宜,自己则按时到经筵学习。加封杨廷和的官职,多次召见慰劳等等。

朱厚熜即位时14岁,比朱厚照当年还小一岁。或许是相同的场景、接近的年龄使杨廷和产生了错觉,以为自己还可以像之前对待朱厚照一样对待朱厚熜,直到后来发生的事情证明他错了。

即位不久,嘉靖就和大臣们商议给父亲兴献王上尊号的问题,因此和杨廷和等大臣发生冲突。

按照杨廷和等大臣的意见,朱厚熜应该入明孝宗嗣,这样才有资格即位,所以他应该尊伯父明孝宗为“皇考”,称自己的父亲兴献王为“皇叔考兴国大王”。

嘉靖虽然只有14岁,但是他自幼精通礼仪,又深爱自己的亲生父母,所以他特别不愿意接受杨廷和的意见,但是仍然对杨廷和十分礼遇,希望用柔和的态度改变杨廷和的想法。

杨廷和不为所动,在双方争执的这段时间里,他曾经先后四次封还嘉靖的御批,上书近三十次,态度坚定,始终没有改变想法。

嘉靖为此内心愤恨不已。

双方僵持的结果,是嘉靖即位的第二年称明孝宗为“皇考”,对自己的父母则不称“皇”。

完全按照杨廷和等臣子的意见执行。

整个过程中,虽然嘉靖很少表露自己的态度,但是近臣们却敏锐地捕捉到他对杨廷和的情绪变化,于是开始有言官弹劾杨廷和。

嘉靖深知此时自己地位未稳,还需要倚仗杨廷和,为了让杨廷和安心,他直接下旨将弹劾的言官贬谪,然后不停地给杨廷和加官进爵,提高岁禄。

对于天子的这些示好举动,杨廷和都十分坚决地拒绝了。

嘉靖喜欢举办斋醮活动,杨廷和认为身为君主不应该有这样的嗜好,所以极力劝阻。对于嘉靖督办织造一事,杨廷和也认为不妥,试图劝止却不成功,于是拒绝执行明世宗颁布下来的敕令。

这样的君臣龃龉发生了多次之后,杨廷和察觉到自己对当今天子并没有什么约束力,于是递交辞呈,想回家养老。

嘉靖三年,明世宗感觉自己的地位逐渐稳固,他再也无法容忍杨廷和的横加干涉、指手画脚,于是痛快地批复了杨廷和的辞呈,虽然不少大臣力请挽留杨廷和,他也没有收回成命。

杨廷和得以回归故里。此时,他已经六十多岁了,历经四朝,曾经担任两朝首辅,期间力除弊政,备受推崇。如今他离开,身后虽然有明世宗复杂怨恨的目光,但是也有同僚的留恋与赞赏。

他觉得自己问心无憾。

四年后,1528年,记录“大礼仪”事件的《明伦大典》编纂完成,嘉靖认为应该重新评定整个过程中大臣的功过得失,于是当时的内阁首辅杨廷和首当其冲,被确定为罪魁祸首。嘉靖为此颁发敕令,将杨廷和削职为民。

这对于垂垂老矣的杨廷和显然是个巨大的打击,第二年五月,杨廷和的三儿子杨恒去世,杨廷和哀伤不已,于当年六月端坐而逝,时年71岁。

嘉靖在位很久之后,有一天他问大学士李时: “太仓中还有多少积蓄?”

李时答道: “还可以供给使用好几年呢,都是陛下即位当年裁减冗员节省下来的。”

听到这个回答,嘉靖不由长叹一声: “这都是杨廷和主持完成的,其功不可没!”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