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里面出现了十五个“复”字, 六个“复归”、两个“复命”、两个“复为”,都是阐述 事物转化过程 ,而“复众人之所过”“使人复结绳而用之”“民复孝慈”和“复守其母”都是 人们行为的重复与回归 。只有一个“观复”是人们 站在客观的角度上观察事物,去发现事物的演化过程 ,发现有关“复”的内在机理。

事物的变化是“周行而不殆”的重复,生命的演化也是一种重复,日月运行,四季交替都是运动的重复。人类观察重复,发现重复中的规律,就是智慧的体现。 人们观察和发现的过程就是“观复”。

《道德经》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 万物生命之“复”中存在着规律,万物芸芸,物壮则老,老而虚极,最后复命而归根,这是万物生命之常。

生命的潜伏阶段,乃其“致虚极,守静笃”,静笃就是阳气潜伏于根,为无生发、待生发之时态。生命的孕育阶段,就是“阴阳和”而发育成体,成长而“ 万物并作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进而归于“复命”。

生命的过程是这么简单,而其内在的机制却是那么的复杂,都是因为道在主导,因为道之德的“神机”与“气立”在发挥着作用。

世间万物均有自己的神机,神机决定着物种的生命过程,决定着生命个体的独特性、个体性、个别性。万事万物皆生生不已,循环往复;升已而降,降已而升。我们知道事物生命的某一个时段,就可以知道事物的整个生命的过程;知道生命的整个过程,就可以知道其中的每一个时段。

复就是循环,就是生命周期每一阶段的顺序相延,周行不殆。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事物的整个生命过程,看到发芽可以知道它会长大,看到它壮大可以知道它会衰老、干枯,看到它留下的种子就可以知道今后又会是一颗小苗。此即观复也,由一点而知其余,由局部而知整体。

老子是用与常人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当物壮之时,老子看到的是物壮则老,老则虚,虚则静,静笃则待生发,就是“致虚极,守静笃”的过程。而当万物并作之时,老子从中发现的是妙而又妙的无限循环的过程,就是吾以观复。

复命中藏精,神机内存。复命为静时态就是宇宙的混沌状态,混沌状态中有道之根潜伏;万物归根时的阴阳未分,内中藏精如道之根潜伏也,亦属阴阳未和未生发也。

任何生命的这种周而复始的生命周期,这就叫做常。复中有道有德存焉,复中有神机,复中有气立。观复而知其神机所在,观复而知其气立作用就是明,明理而可知常。

(参见《老子天道论》)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