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有上千億的星系,平均每一星系又約有上千億的恆星及各類天體。相對的,天文學家也有較多的"樣品" ,可以拼湊出有關恆星與星系的完整理論。但是我們只有一個宇宙,建構一個合理的宇宙論並不容易,所以宇宙論標準模型─大爆炸學說,仍然有許多尚未解決的難題。天文學家提出暴脹理論(inflationary theory) ,解釋/解決部份宇宙論標準模型的困難,但終極的宇宙論仍在建構之中。

宇宙的現況
  • 當時間為3分時,開始形成原子核,其中氫(H) 約佔75%,氦(He) 約佔25%。

    此時氣體是游離的,自由電子與光散射,光無法跑遠就被散射掉,宇宙到處充滿輻射。大爆炸至此時期之前,合稱為輻射主控時代(radiation dominate era)。

  • 當時間為10 6 年時,溫度約為3000 K ,自由電子與氫、氦原核結合成為氫原子與氦原子。此時氣體是中性的,使得光子可以在宇宙中自由行走,亦即宇宙變透明了, 從此進入物質主控時代(matter dominate era)。
  • 當時間為10 9 年時,星系的形成。
  • 奧伯詭論(Olber's paradox )

    為何夜空是黑暗的?

    若是宇宙是無限而且永恆的,星與星系均勻的分佈在整個宇宙中。則每個方向的星光都將到達地球,使地球的天空看起來與恆星的表面一樣亮。 近代的解釋:

  • 宇宙不是無限老的,遠處的星光,在有限的的時間內,尚未傳到地球。
  • 宇宙是膨脹的,恆星的光會因膨脹而產生紅位移,亦即能量變小,使我們無法偵測到這些光。(這部份的貢獻過小,應不是黑暗夜空的合理解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