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王任,男,博士,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会员,中国电子学会会员,中国电子教育学会会员,教育部学位中心学位论文评审专家,中国IMT-2030(6G)推进组成员,Nature Communications、IEEE TAP、IEEE TMTT等20余个国际期刊的审稿人。


2010年进入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习,2014年本科毕业,同年,于电子科技大学直博,2016年赴英国南安普顿大学访问一年,2018年获无线电物理专业博士学位。博士期间,获“成电杰出学生”称号。2018年,被评为“四川省优秀毕业生”,并入选人社部“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2020年,被评为副教授。


已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军委装备发展科订局基金 、航空科学基金、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等项目20余项,在 专业领域国际顶尖杂志 发表学术论文 70 余篇(包括 我校无线电物理专业首篇Science子刊 论文),申请专利 30 余项,出版学术专/译著4部 ,在国际电波传播会议(APS)、国际微波毫米波会议(ICMMT)、亚太天线与传播国际会议(APCAP)、电磁研究进展国际会议(PIERS)、国际计算电磁学会议(ICCEM)、IMWS-AMP、RFIT、全国电波传播年会等国内外学术会议做特邀报告/分会场主席10余次。


在教学方面主张“以学促研、学以致用”,希望学生在课堂上不只是学习知识,最好能够创造知识并将知识用于研究工作。现讲授研究生课程《时间反演电磁学》(获“研究生教学优秀奖”)、《高等电磁场理论》 (研究生精品课程), 本科生课程《天线原理》、《移动通信中的电磁场智能调控》以及本硕博一贯式创新实践课程《电磁器件智能设计能力提升计划》。 本团队在电子科技大学第四届研究生优秀导学团队评选中获得“研究生优秀导学团队奖” 第一名(全校共3个团队获奖)。


在科学研究方面主张“以创新为基础、以应用为导向”,力争做有实际用途的创新研究。现主要从事天线与电波传播(用于5G/6G通信和雷达系统的天线与 电波调控方法) 、智能电磁设计(电磁器件与 集成系统的 智能设计方法)、时间反演电磁学( 基于时间反演电磁学的通信输能及探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具体如下:


(1)天线与电波传播: 用于5G/6G通信和雷达系统的天线与电波调控方法

天线作为一种电磁波转换器件在无线系统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天线及其阵列是一个以应用为导向的研究方向。在过去几十年间,移动通信系统中所用的天线大都是经典的传统天线,天线领域的新技术基本上都被首先用在雷达等军事领域。随着移动通信系统的升级换代,对系统的功能性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天线类型已经难以满足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要求。因此,应用需求正催生天线及其阵列领域的创新性研究。

为了满足现代以及近未来无线系统日益增长的性能要求,我们致力于针对5G/6G等需求开发高性能、低成本的天线及阵列,具体包括:基站天线、相控阵天线、可重构天线及阵列、柔性天线及阵列、MIMO天线等。 同时, 面向5G/6G应用,我们致力于研究新型电磁波的传播特性并开发新型电磁应用系统,例如:电磁飞环的传播特性、产生方法及其应用,基于人工智能的电磁波调控方法等。

(2)智能电磁设计:电磁器件与 集成系统的智能设计方法

在传统电磁器件、集成电路和系统设计过程中,我们通常先根据经验和已有的设计理论给定初始器件结构,然后通过尺寸优化(即反复修改结构的尺寸)使器件具有期望的目标特性。在过去的几十年间,这种依赖已有理论和经验的器件设计方法被广泛使用并获得了极大成功。然而,正如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学者联合指出的那样,随着集成电路与系统复杂度的急剧增加,传统的设计方法已经难以满足持续增长的功能需求,也难以实现尚未有现成设计理论的器件功能。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致力于开发一整套不依赖于传统经验和特定结构参数的智能电磁设计方法,该方法可以用于天线、波导、波分复用器、耦合器、集成电路等器件和系统。该内容的研究可以极大地拓展器件设计的自由度、提高器件的集成度和性能。该研究内容具体包括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人工神经网络)、初始结构智能构造、逆散射理论与技术、集成电路与系统等方面。

(3)时间反演电磁学:基于时间反演电磁学的通信、输能及探测

时间反演电磁学是电磁学领域的一个发展迅速的新兴分支。研究表明,麦克斯韦方程组具有一组时间反演解,该解对应的波随着时间的流动会沿着原波动的传播路径反向演进并同时返回到原波源处,即时间反演波具有空时同步聚焦特性。基于时间反演电磁波的空时同步聚焦特性,可以构建一系列具有极高应用价值的电磁系统。

为了深化时间反演研究、拓展时间反演技术的应用,我们致力于基于FPGA/嵌入式芯片、射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算法等开发新的应用技术和应用系统,比如无损探伤、大容量无线通信、超分辨成像和探测、微波肿瘤治疗、绿色能量传输与功率合成等。这些研究可以在通信、探测、输能等领域发挥巨大作用、展现诱人的应用前景。

清水河校区:成都市高新区(西区)西源大道2006号 邮编: 611731
沙河校区:成都市建设北路二段四号 邮编:610054
蜀ICP备 05006379 号   I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280 号 访问量:

开通时间: . .

最后更新时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