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人是彝族的一个支系吗?——话说彝族的前世今生

彝族人口870多万人,是我国第六大少数民族。彝族主要分布在川西南、云南中部和东北部及黔西北地区。主要聚集在凉山、楚雄、红河、毕节、六盘水和安顺等地,其中四川凉山州是最大的彝族自治州。彝族使用的语言为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北部、东部、南部、东南部、西部、中部6种方言,其中包括5个次方言,25个土语。

彝族支系众多,源流多元。但从民族史学上,我们一般认为,从青藏高原东北部南迁的邛人是其正源。原因也很简单,因为邛人奠定了今日彝族的语言文化。就好比英格兰人(盎格鲁-萨克逊人)实际从血统上来说,凯尔特人的血统更多,但没有几个民族史学家会将其归入凯尔特人,而是将其视为日耳曼人的一支。彝族是邛人后裔这一点,也为彝族自己的民族传说所证实。根据彝族的历史传说,其祖先在远古时代居住在“邛之卤”,后来才南下到“诺以”、“曲以”两水沿岸(即金沙江和安宁河流域)。

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左右,邛人即已经南迁到凉山、昭通一带,以邛都为中心建立起一个松散的部落联盟。其中一支邛人南下到滇池周边地区,征服当地的百濮部落建立起滇国。由于滇国被百濮诸部落包围,滇国与邛人联盟的联系并不紧密,实际上已经分化成独立民族。由于在汉代,滇国被汉朝破灭,虽然滇人不可能完全被杀灭,但文化的传承则实际已经中断。因此今天的彝族从文化上来说,主要还是从邛人联盟一脉相承而来。

从公元三世纪左右开始,在人口增多带来的压力和汉族南拓的压力双重刺激下,邛人开始向百濮诸部落分布区迁徙和征服,逐渐分布到了云南的大部分地区和黔西及桂西北地区。由于被邛人征服,曾经分化出孟-高棉人的古老百濮人逐渐被邛人同化,以至于今天中国属于南亚语系的佤族、布朗族等加起来人口都不到百万。

公元8世纪到十三世纪,是彝族历史上的高光时刻。公元783年,蒙舍诏的首领皮罗阁统一六诏,建立起了南诏国。南诏国的鼎盛时期,疆域囊括云贵高原、大小凉山、桂西北、缅甸的北部和东部、老挝和越南的部分地区。

937年,从邛人中分化出来的白蛮(白族的祖先)人建立起大理国,取代了分崩离析的南诏国。但今天彝族的祖先乌蛮人中的贵族也是王国的统治阶级的一员,因此大理国也可以看作是白族和彝族联合建立的国家。13世纪蒙元攻灭大理国后,彝族独立建国的历史从此终结,彝族逐渐融入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大约在公元八世纪,缅人从今中国境内迁入缅甸,逐步征服骠河流域,在公元849年建立起了蒲甘王国。那么缅人是彝族的分支吗?答案不是,这从语言就可以看出来。虽然缅族和彝族都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但却属于不同的语支。缅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彝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虽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但并不是出自同一种语言。

不可否认,部分彝族人拥有古缅人血统,但古缅人却不是出自邛人,它只是彝族的支系祖先来源。古缅人大约在公元七世纪,在吐蕃人的挤压下从今天四川的甘孜州境内南迁进入云南,部分人就此留在云南,最终被融入彝、白等民族。还有一部分则进入缅甸,征服骠人等民族建立起蒲甘王国,通过不断融合其他民族,最终发展成今天的缅甸主体民族缅族。

因此只能说缅人与部分彝族人有着共同的祖先,但并不能说缅人是彝族的分支,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彝族由众多的古代民族融合形成,但其传承之源是邛人。从血统上来说,则是以邛人和百濮民族为主,兼带一些古越人、三苗等族群血脉。

编辑于 2020-12-04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