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布尔是一座有3500多年历史的名城,著名的东西方通商要道“
丝绸之路
”上的重镇,是连接
中亚
和
南亚
的贸易必经之路,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个中心。“喀布尔”在
信德语
中是“贸易中枢”的意思。1773年
杜兰尼王朝
统一阿富汗后,喀布尔成为阿富汗首都。
在
阿富汗战争
期间,喀布尔继续成为一个
经济中心
,而且相对安全。1992至1996年间,一场内战使喀布尔被军事组织破坏,造成数千名平民死亡,严重破坏了基础设施,以及大批难民外流。2001年11月
塔利班
政权垮台后,尽管塔利班反叛分子已经减缓了重建工作,并对北约领导的军队、外交人员和阿富汗平民发动了大规模袭击,但阿富汗政府和其他国家都试图重建这一城市。据2016年统计,喀布尔有22个区,城区面积达1030.49平方公里,住宅总数396095套。居民多信奉
伊斯兰教
。喀布尔在世界城市规模中排名第64位,也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
2019年12月26日,位列2019年全球城市500强榜单第383名。
[1]
- 中文名
- 喀布尔
- 外文名
-
Kabul
(英语)
کابل (普什图语) - 行政区类别
- 首都
- 所属地区
- 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
- 地理位置
-
北纬34度
东经69度 - 面 积
- 4583 km²
建制沿革
阿富汗历史悠久,喀布尔亦然。印度古经典《
吠陀经
》提到一个叫库拔的地方,
梵文
研究者认为就是喀布尔。《
波斯古经
》也证实,库拔就是今喀布尔所在的地方。中国《
汉书
》记载的叫高附的地方就是喀布尔。
喀布尔是著名的东西方通商要道“
丝绸之路
”上的重要城镇,2000多年前就是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的一个中心。在
信德语
中,喀布尔意为贸易中枢。
古代马其顿
亚历山大皇帝和公元18世纪
波斯
阿夫沙尔王朝
皇帝
纳迪尔沙
赫均把这里作为穿越
兴都库什山脉
南下征服印度的军事要道。公元16世纪初,来自中亚的
莫卧儿王朝
创建者
巴布尔
占领喀布尔。1773年
杜兰尼王朝
统一阿富汗后定都于此。
艾哈迈德
,公务员,他就是在山坡喀布尔街头上租了一个房子。每个月工资只有60美元左右,而租房花去了一半。山上没有电、没有排污系统,没有自来水,当然更没有学校、诊所等设施。“喀布尔某种程度上也是迅速城市化的牺牲品”,阿富汗城市发展部长的话,有几分道理。据
联合国难民署
统计,从巴基斯坦和伊朗回国的难民中,有100多万进入了喀布尔。从各地涌进的流动人口数量也很可观。城市设施与急剧增加的人口不相适应。只有2%的居民有正常供电,一半人口没有安全用水。喀布尔每年降生18万人,属亚洲最高出生率。
人口大量涌入,加之城市规划和配套法规不健全,非法建房成了喀布尔一景。据城市发展部长介绍,70%的新建房是违规的。尤其是一些富商、高级官员和要人利用国家土地大量违规建房出售出租,被人称之为"landmafia"。
地理环境
自然资源
人口民族
喀布尔市民热情好客,每逢朋友到来,宾客临门,他们都是热情相迎,以礼相待,请客人进入家中最好的间,拿出家中最好的食品款待,想方设法地让客人感到宾至如归、高兴愉快。阿富汗全国98%的居民信奉
伊斯兰教
,喀布尔居民用牛羊肉来招待客人,时常要做名贵的菜“
烤全羊
”来招待,饭后还要请客人品尝各种各样的点心和水果。他们对待客人,不问对方是否是伊斯兰信徒,均一视同仁。无论是在市区繁华的大街上,还是在郊区的小路上,喀布尔居民都是举止文雅,彬彬有礼,总是右手按在胸口向对方点头,表示敬意,开口讲的第一句话是“萨拉姆阿利空”(即“愿真主保佑您”)。
经济概况
阿富汗是落后的农牧业国家,1971年被
联合国
列为
最不发达国家
之一。
罂粟
占喀布尔农作物生产的首位。工业以轻工业为主,主要有地毯、纺织、皮革、水泥、电力、采煤、汽车修理和制糖等,全国大部分工业都集中在喀布尔的达路拉曼宫。手工业约占工业产值的42%。由于战乱不断,工业产值下降,农牧业是经济的主要支柱。
[3]
社会
街头风景
(13张)
新城比较繁华,商业区、皇宫、官邸及高级住宅大多集中在此,市内多宫殿,较为著名的有古尔罕纳宫、迪尔库沙宫、萨拉达特宫、蔷薇宫以及达尔阿曼宫等。达尔阿曼宫是议会场所与政府部门所在地。
[4]
喀布尔交通便利,现有两个现代化的机场和邻国通航,国内仅有的两个国际机场中,有一个位于喀布尔(另一个位于
坎大哈
)。喀布尔也是全国公路交通的枢纽,有公路连接喀布尔省各地和全国大部分省份。以喀布尔为中心,长达2000多公里的环形现代化公路通往
阿富汗
全国各地,到邻国
巴基斯坦
和
伊朗
也有公路相通。
历史文化
宗教信仰
阿富汗境内的居民大都是
穆斯林
,其中约80%~90%是
逊尼派
的
哈乃斐派
,其余则是
什叶派
。从民族与教派的关系来看,阿富汗的主要民族如
普什图人
、
塔吉克人
、
乌兹别克人
和
俾路支人
等大都属于
逊尼派
,什叶派的主体则是
哈扎拉人
。由于阿富汗的绝大多数居民是
穆斯林
,因此,无论在农村,还是在城市,
伊斯兰教
都有广泛的影响,该宗教不仅提供了一整套的信仰与道德体系,深深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思维定势,而且很大程度上还为整个社会构建了某种约束和调节机制,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与生活方式。同时,在过去的一千多年中,阿富汗的大部分人文知识和智力活动主要是由宗教机构和宗教阶层予以传承的,因此,
伊斯兰教
无可避免地在阿富汗社会与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留下了深深印记。“在一个像阿富汗这样的国家,民族的概念发育未久,国家与社会两相分离,人们只效忠于地方公社,伊斯兰教是惟一可以构成所有阿富汗人共性的东西。可以认为,伊斯兰教是“阿富汗文化的中枢神经”。
斋月
,喀布尔分别位于查里卡尔(Charikar)和科黑达曼(Kohidaman)的两个圣地以治疗狂犬病而闻名遐迩。在喀布尔北面的帕伊米纳尔山谷(Valley of Paiminar)约有40多个圣徒陵墓,它们无一例外地可以使妇女得到生儿育女的能力。
风景名胜
它美丽曾让许多人为之倾倒。据说阿马德沙为喀布尔大学它放弃了印度;印度
莫卧儿帝国
的缔造者巴卑尔征服了喀布尔后,流连忘返,乐不思归,再也没回到他的故土。临死前,他再三叮嘱,一定要把他葬在这块他心爱的土地上。巴卑尔墓坐落在他生前经常游幸的谢尔达尔瓦扎山上。
喀布尔城市四周的山石上,有公元初的墓碑、城堡遗址和伊斯兰教的
宣礼塔
、清真寺等,其中有著名的沙希杜沙姆希拉清真寺,有
巴布尔
的大理石陵墓,有国王穆罕默德纳迪尔沙的陵墓。城市东南角的小山顶上有巴拉·希萨尔城堡,四周山峰上竖立着当年抵御外侮的城墙,有“喀布尔的长城”之称。市内有昔日的皇宫,一度金碧辉煌,宫内有古尔罕纳宫、迪尔库沙宫、萨达拉特宫等,是宫内有宫,宫外连宫,古朴典雅,雄伟壮观。另外还有蔷薇宫(现称人民宫)、达尔阿曼宫(现为议会和政府所在地)等,还有国家博物馆、考古博物馆以及喀布尔大学。梅旺德大街上耸立着雄伟的梅旺德战役纪念碑,在查尔曼大街上耸立着高大的
独立纪念碑
,表明喀布尔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是英勇的阿富汗人民在这里曾经数次击败外敌侵略的光荣历史的见证。
巴卑尔墓坐落在谢尔达尔瓦扎山上。山坡上有一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梯田式花园。当年这座花园十分优美,但今已是蔓草丛生,颇有荒芜颓废的景象了。
1640年
沙贾汗
皇帝曾在这里建了一座清真寺,以纪念他在巴尔赫的胜利。清真寺用大理石铺地,拱门上雕着优美的垂饰,经过一番整修,已经成为喀布尔最有吸引力的古迹。花园高处的一层,在紫荆和紫丁香的浓荫深处,安息着那位
莫卧儿帝国
的开创者。
关于这座山,还有一个人间奇异的传说。泰佩马兰詹是一位魔术师的名字,他的魔术创造出许多人间奇迹,奇妙得叫人难以置信。他走遍了全世界的每一个地方,每到一处,他便用他的魔术赢来丰厚的财宝。但他视财如命,只会聚敛,从来想到付出。这样过了几十年,他的死期临近了。临死前,他巡视、抚摸着那些珍宝,悲伤欲绝,多么不愿意与这些珠宝分开!在最后时刻,他放火烧了这堆财宝,焚烧后的灰烬,堆积成这座山陵,后世人便把这座山陵称为泰佩马兰詹山。
城南山麓的一座伊斯兰圆顶式建筑物“扎赫祠”,是伊斯兰教什叶派创始人
阿里
的衣冠冢。离扎赫祠40米左右的地方耸立着一块巨石,中心部位有一道宽1米、长2米的大裂缝,似刀削斧劈一般,传说是阿里用利剑劈开留下的圣迹,每年元旦前后,阿富汗居民纷纷前来,聚集在扎赫祠前、巨石周围举行隆重的宗教仪式。从查曼沿着乔迪梅旺德大街西行,有一个东方市场,市场中心的梅旺德塔,是为纪念阿富汗的一位爱国女英雄而建的。1880年在英国和阿富汗之间的梅旺德之战中,阿富汗姑娘玛拉莱挺身而出,号召全村男子保家卫国,与阿军合击敌人,终于取得辉煌胜利。玛拉莱的英雄事迹传诵一时,她是
阿富汗
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