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脸红反应

饮酒后出现的脸红现象
收藏
0 有用+1
0
酒精性脸红反应,是饮酒后出现的脸红现象。半数 亚洲 人在饮酒后会出现这种亚洲红脸,在其他种族里却很少见到,这是基因在作怪,亚洲人 乙醛脱氢酶 基因出现变异,导致体内不足, 欧美 人士却极少有变异,乙醛脱氢酶相对较多。
中文名
酒精性脸红反应
特    征
饮酒后出现的脸红现象
人    群
亚洲人
原    因
乙醛过多

现象

播报
编辑
酒精性脸红反应,这是 乙醛脱氢酶 出了纰漏,导致 乙醛 过多蓄积所致,乙醛可比乙醇毒辣多了,一丁点量就能让人醉态连连,表现为面红耳赤、头晕目眩,有些人酒量大,其实是这种酶相对够用而已,而酶少的人,酒精不能被 快速代谢 ,引起乙醛蓄积。

脸红原因

播报
编辑
喝酒 脸红反而是不能喝酒的表现,很多人认为“脸红说明代谢快、酒量大”,其实并无多少依据。具体缘由得从酒精代谢说起,人们饮酒,无论白酒、 啤酒 葡萄酒 ,饮用的主要是酒精,即 乙醇 。作为一种化学 物质 ,酒精在肝脏内被 分解代谢 。首先 乙醇脱氢酶 将它“撕裂”为 乙醛 。乙醛具有让 毛细血管扩张 的功能,而脸部 毛细血管 的扩张才是脸红的原因;随后 乙醛脱氢酶 将乙醛转化为 乙酸 。最后乙酸被转化为 二氧化碳 、水和脂肪——脂肪,是酒精代谢产生的能量在体内储存的形式,这也正是喝酒引起 啤酒肚 脂肪肝 的原因。
喝酒脸红的人意味着能迅速将乙醇转化成乙醛,也就是说他们有高效的 乙醇脱氢酶 (alcohol dehydrogenase)。 不过还有一种酶,乙醛脱氢酶(aldehyde dehydrogenase)。喝酒脸红的人是只有前一个酶没有后一个酶,所以体内迅速累积乙醛而迟迟不能代谢,因此会长时间涨红了脸。当1-2个小时后红色就会渐渐腿去,这是靠肝脏里的P450慢慢将乙醛转化成乙酸,然后进入 TCA循环 而被代谢。

表现特征

播报
编辑
研究表明,白种人60%较能喝酒,黄种人60%不能喝酒,黑种人则对半开,国内曾有调查表明, 乙醛脱氢酶 缺陷型者,女性比男性所占比例大,南方人比北方人占的比例大。这或许是男性比女性能喝,北方人比南方人酒量大的原因之一。
酒精性脸红反应
美国国家 酗酒 酒精中毒 研究所在《科学公共图书馆·医学》发表的一项研究,更是给喝酒脸红的人敲响了一记警钟。 东亚 人普遍的酒精性脸红反应是因为ALDH2的遗传性缺乏,这类人不但酒量不行,即便适量饮酒也会大幅增加 食道癌 发生的危险。

饮酒基因

播报
编辑
一直以来,民间都认为酒量是练出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一项研究表明:酒量大小及有无 酒瘾 ,绝非后天锻炼养成的,而是由“ 饮酒基因 ”所决定。这种基因能影响人对酒精的反应度,从而决定这个人是否是酒鬼。首先他们培育出一种爱酒胜过喝水的老鼠,证明了喝酒习惯具有 遗传性 ,是由基因决定的;接着他们设计了“酒精挑战”赛,要求300余名 受试者 在8分钟内喝下一份浓度为20%的酒精溶液。喝完后,他们还需填写表格,记录自己的感觉;一种特殊仪器,还被用来测量酒后身体晃动程度,说明受试者醉酒程度。
研究者Raymond L. White发现, 15号染色体 上部分基因与喝醉程度紧密相关。这一 饮酒基因 是一群基因在起作用,经过复杂的变化过程后,影响人对酒精的反应。有趣的是饮酒基因能随繁殖 代代 遗传。研究者不能确定这种遗传是否会受后天环境所影响,要知道,家长从小就教育我们要烟酒不沾的。其次基因虽能遗传,但能起多大的作用,也未能确定。不过对某些人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为预防“ 瘾君子 ”的出现,提供了可能。或许在将来饮酒基因能为科学家提供思路,藉此发明改变饮酒基因的新药,帮助人们戒酒。

喝酒脸红的危害

播报
编辑
对于喝酒脸红的人来说可能面临的不仅是乙醇的直接毒害。研究者发现,脸红可能预示着患 食管癌 的风险增加。脸红的同时可能还会伴有恶心和心跳加快。脸红主要由一种叫做ALDH2 的酶 遗传缺陷 所致,对于这种人,仅半瓶啤酒就可以引起这种脸红反应。这种缺陷会使酒精代谢遇到问题,造成体内 乙醛 的聚集。携带 2 个 缺陷基因 就会造成这种反应,这种人无法大量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