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英子和她的“断舍离”
关于山下英子,可能不熟悉整理收纳的小伙伴对这个名字都比较陌生,但如果提到《断舍离》,大概没有人会说自己没听过吧。
山下英子——《断舍离》的原作者,以及“断舍离”理念的创始人,生于东京,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毕业。
因为从小家庭环境混乱的关系,山下英子在学生时代就开始有意识地接触禅宗和瑜伽,以帮助自己保持身心的平和。因此,她很早就领悟到, 最让人苦恼的事情,永远是活在“关系”之中 。
大学期间,山下英子接触到了中国的《老子》,老子在第48章中讲道:“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这便是她倡导“断舍离”整理术的思想根源。
- 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
- 舍,舍去多余的废物;
-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
断舍离,就是透过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内心的混沌,让人生舒适的行动技术。换句话说,就是
利用收拾家里的杂物来整理内心的废物,让人生转而开心的方法
。
所以,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而时间轴永远都是现在。选择物品的窍门,不是“能不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致力于将身边所有“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东西替换为“需要、适合、舒服”的东西,就能让环境变得清爽,也会由此改善心灵环境, 从外在到内在 ,彻底焕然一新。
山下英子甚至认为只要舍弃房间废物,机会就会降临,也会遇上美好的邂逅,工作效率会提升,灵感泉涌,好事将源源不绝而来。
而当真正开始实践的时候,你会发现它其实没有那么容易,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很好地践行断舍离。在决定要丢弃某一样事物的时候,有的人执着于怀念过去,有的人不愿面对现状,有的人担忧着未来。
据调查显示, 75后和80后是关注断舍离生活方式当之无愧的生力军 ,占到了总人数的80%。而在这个年龄段的群体当中,年龄越大的人,对断舍离的认知度越高,也越急于并乐于用实际行动去践行断舍离的生活方式,在性别占比方面,女性已经占据了八成以上的话语权。
山下英子老师不仅倡导把物质生活过到极简,更重要的是在践行断舍离生活方式的过程中找到生活本身的美与乐趣,成为一个真正享受简单生活的快乐的人。
在起居空间里:
不符合家庭生活习惯的家具,无论大小都应该被舍弃,能为生活带来一抹清新的一盆小绿植才更有保留价值;
除了能提升睡眠质量的几件摆设和物品,其他都应该从床的周围消失,那才是帮助你保持精神清爽的关键;
而衣柜,则应该
为自己的衣物数量设置一个固定基数
,在这个基数的指导下,不断循环更新,这不仅能够保证自己外在形象的不断革新,也是远离选择困难症的良方。
在厨卫空间里:
将经常使用的器具独立放置在顺手的位置上,其余都可以收纳起来,生活需要有仪式感, 每一件被充分利用的厨具,每一顿认真吃的饭,都是在减少生活中的空虚 ;
而卫生间,同样只需要摆放常用的物品,让所有的物品都能物尽其用,同时保证空间内的长效清洁和芬芳,谁说卫生间不可以是一个让人舒心的地方呢!
诸如此类,正因为山下英子对于物质和精神断舍离的细致关注,才使得林依晨、舒畅、张德芬等诸多名人倾情推荐《断舍离》这本书。
身心灵作家张德芬说:每次当你注意到自己在负面思考的时候,要能够“断”。断的能力在于“观”,如果你可以观察到自己的负面思考,你就已经成功一半了。如果能不理会自己的负面思考,还是乐观、正面地去处理事情,这样的人就能成功地断去让他不幸福的思考模式。
只有扔掉看得见的东西,才能改变看不见的世界。
更多关于整理收纳的干货知识,关注微信公众号:漫纳。
文 / 铁铁
图片来源 /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