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颜不一定薄命,活得长才能睥睨天下——盘点那些高寿的后妃(二)

红颜不一定薄命,活得长才能睥睨天下——盘点那些高寿的后妃(二)

本人所发所有文章,均为本人原创。

在古代,人们的平均寿命大约只有四十几岁。尤其是女性,因为生育造成的身体损伤,寿命就更低了。而作为皇帝的后妃们,这些女人虽然平日里养尊处优,但是也并非就可以安枕无忧地长命百岁。

历史更迭,朝代变迁,动荡的时局,或是不得宠爱忧愤焦愁,都造成了后妃们不能长寿的结果,因此,能够活到七十岁以上的后妃真的不是很多。今天,我就来给大家继续盘点一下历史上那些高寿而终(周岁七十岁以上)的后妃们。


* 唐高宗皇后-- 武曌 *

武曌,(624-705年),四川广元人,工部尚书武士彟的次女。武曌是唐代杰出的女政治家,史书称其“性巧慧,多权术”。


武则天中年像


贞观十一年(637年),武氏以美貌应召入宫,封为才人。太宗李世民给她赐名“武媚”,武氏时年14岁。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被废,晋王李治被立为太子。此后,在侍奉太宗之际,武才人和李治相识并产生爱慕之心。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死,武氏按照唐例到感业寺出家为尼。李治即位为高宗皇帝,册立王氏为皇后。王皇后与萧淑妃争宠,她得知高宗与出家为尼的前朝武才人有染,觉得可以利用武氏为其夺宠。于是,王皇后令武氏暗中蓄发,伺机召回宫中,献给高宗。武氏回宫后,起初对王皇后非常恭谨,极力逢迎,甘心被其利用与萧淑妃争宠。期间生下了皇子李弘,晋为昭仪。

萧淑妃果然很快失宠,武氏在宫中享有专宠。日久,王皇后觉出了不对,便想要打压她。武氏认为,现时宫中除了王皇后,已无一人是其对手,也开始准备还击皇后。654年,武氏产下一女,长得非常可爱。王皇后没有生育,很喜欢孩子,有一天去武氏宫中逗小孩子玩。武氏见状,心生一计,故意避开。待王皇后离开后,将自己的女儿掐死,然后嫁祸于王皇后。


武则天影视剧形象(刘晓庆饰演)


高宗非常愤怒,想要废后。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元老大臣势力强大,唐高宗的权力受到很大限制,外廷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很多大臣反对唐高宗废王立武。唐高宗企图借“废王立武”重振皇权,打击元老大臣势力。于是,武则天开始成为高宗政治上的“战友”。

655年,王皇后被诬杀死小公主,废去了后位。高宗本想先将武氏封为宸妃,结果又遭到了长孙无忌等老臣的反对。高宗后来在李义府等中层官员的支持下,干脆直接册封武氏为皇后。

武氏此后又生三子一女:李贤(章怀太子)、李显(中宗)、李旦(睿宗)和太平公主。成为皇后之后,武氏开始参与朝政。她为高宗出谋划策,采用先易后难的策略,先后罢黜了褚遂良、韩瑗、来济,最后除掉了长孙无忌。至此,高宗基本实现了君主集权。


武则天影视剧形象(冯宝宝饰演)


“废王立武”事件沉重打击了关陇贵族,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皇权不振的情况被改变,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此外,武氏还残忍地虐杀了王皇后和萧淑妃,同时让自己的长子李弘做了太子。

显庆五年(660年),高宗患上头风之疾,不能处理国家大事,遂命武皇后代理朝政,武氏与高宗并称为“二圣“。后因武氏过多擅权,让高宗产生了危机感。高宗在麟德元年(664年)与宰相上官仪商议,打算废掉武氏皇后之位。但上官仪的废后诏书还未草拟好,武皇后即已接到消息。她直接来到高宗面前,追问此事,唐高宗不得已,便把责任推到上官仪身上。十二月,上官仪被逮捕入狱,不久,即被满门抄斩。

乾封二年(667年)高宗因久疾,命太子李弘监国。李弘深为高宗钟爱,高宗欲禅位于太子。武后想总揽大权,不满于太子弘,刚好李弘见萧淑妃的女儿义阳、宣城两位公主因母得罪武后而被幽禁宫中,年逾三十而未嫁,奏请出降,高宗应允。


武则天影视剧形象(刘嘉玲饰演)


可是武后对此却非常愤怒,不久太子李弘死于合壁宫,时人都以为武后所毒杀。太子李弘猝死后,武氏次子李贤册立为皇太子, 期间三次监国,得到唐高宗称赞、朝野拥戴,自然也就引来了武后的猜忌。调露二年(680年),李贤以谋逆罪名废为庶人,流放巴州。文明元年(684年),武则天废帝主政后,李贤被酷吏丘神绩逼令自尽,年仅二十九岁(唐睿宗后来追封其为“章怀太子“)。

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唐高宗病逝,临终遗诏:太子李显于柩前即位,军国大事有不能裁决者,由武则天决定。四天以后,李显即位为唐中宗,武后被尊为皇太后。然而李显登基还没有两个月,就因为得罪了武氏而被废为庐陵王。武氏立第四子豫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武后临朝称制,自专朝政。


武则天影视剧形象(潘迎紫饰演)


载初元年(690年),武氏废去李旦,自立为则天皇帝,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史称“武周”。武则天称帝后,大开科举,破格用人,奖励农桑,发展经济。她知人善任,容人纳谏。

武则天自立为皇后开始摄政,掌权近半个世纪,时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为后来的“天宝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过,武则天同时又重用酷吏,严刑峻法,导致冤狱丛生,后又大封武氏外戚,造成了朝政的混乱,这也是被后人诟病之处。

神龙元年(705年),宰相张柬之趁武则天病重,拥立李显复位为中宗。同年冬,武则天在上阳宫病死,时年82岁。遗制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神龙二年(706年)五月,与高宗合葬乾陵,留无字碑。



唐室依照她的遗诏谥号,后来有数次修改:中宗唐隆元年(710年),改为“天后”。睿宗景云元年(710年),改为“大圣天后”。延和元年(712年),改为“天后圣帝”,未几,改为“圣后”。玄宗开元四年(716年),改为“则天皇后”。天宝八年(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武则天有文才,能诗,《全唐诗》收录了她58首诗。《新唐书-艺文志》收录她《垂拱集》一百卷,《金轮集》十卷,可惜未有留传下来。今人辑有《武则天集》行于世。


* 唐睿宗妃—豆卢氏、王芳媚 *

豆卢氏 ,(662-740年),昌黎徒何(今辽宁锦州市)人,鲜卑族,汾州刺史豆卢钦肃的女儿,左仆射、同平章事豆卢钦望的侄女,唐睿宗李旦的妃子。



豆卢氏是十六国时期前燕皇室的后裔,父祖皆为重臣。豆卢氏性格正直平和,稳重端雅,仁爱且才华出众。唐睿宗李旦尚为相王的时候就闻听了豆卢氏的贤名,经唐高宗赐婚,纳15岁的豆卢氏为相王孺人(亲王妾的最高等级)。

嗣圣元年(684年),李旦继位,封豆卢氏为贵妃。豆卢贵妃得宠优厚,史书记载,她受到皇帝恩宠的稠密程度,在古往今来没有第二个。天后武则天也非常喜欢豆卢贵妃,在李旦的后妃中,武则天只对豆卢氏恩赏有加。

长寿二年(693年),李旦的皇后刘氏和德妃窦氏因被宫女韦团儿诬告,惹怒武则天,结果双双被杀。窦德妃死后,她的儿子李隆基还很年幼,豆卢贵妃怜惜他,于是亲自抚育。豆卢氏没有生育,她将所有的心力都用在陪伴和教育李隆基。



后来,豆卢贵妃与李旦的感情破裂。她的叔父豆卢钦望向武则天请求,让其与李旦和离。武则天很同情豆卢贵妃,虽然没有同意让她与李旦和离,但特别恩准她可以出宫居住,远离是非。不仅如此,为免豆卢氏出宫后独自生活寂寞,武则天还下旨,让豆卢贵妃收养了惠庄太子李成义。

后来,李隆基继位为唐玄宗。因其年少时被豆卢贵妃收养抚育,所以继位后他对豆卢贵妃一直特别孝顺,给予了豆卢贵妃许多赏赐,恩惠无比,并向天下昭告豆卢贵妃的贤德。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豆卢贵妃逝世于亲仁坊,享年七十九岁。唐玄宗深感哀痛,于是废朝三日,以示吊唁。

王芳媚 ,(673-745年),太原祁县人,益州都督王玫畅的次女,唐睿宗李旦的妃子。

王芳媚自幼聪颖好学,长大后仁爱温柔。她与姐姐同被选中,成为李旦的妾室。景云元年(710年),唐睿宗第二次即位,立王芳媚为贤妃,其姐封为德妃。

王芳媚虽然有宠,但一直没有生育,她的姐姐王德妃早逝,留下一儿两女。王芳媚便收养了其子李业,并在李业长大封王后藕,随他离宫居住于王府。

天宝四年(745年),王芳媚去世,时年72岁,陪葬于桥陵。


* 唐宪宗皇后—郭氏 *

郭氏,(778-848年),华州郑县(今陕西省华县)人,汾阳郡王郭子仪的孙女,驸马都尉郭暧的女儿,母亲是唐代宗女儿升平公主。

唐宪宗李纯是唐代宗的曾孙,而郭氏是唐代宗的外孙女,论辈分,郭氏比李纯大了一辈。李纯为广陵王时,纳郭氏为王妃。贞元十一年(795年)郭氏生子李恒(唐穆宗)。806年,李纯继位为宪宗,立郭氏为贵妃。



813年,群臣奏请册立郭贵妃为皇后。郭贵妃长得美,脾气也好,又出身名门望族,立为皇后无可厚非。可是宪宗李纯当时有不少内宠,担心立了名将郭子仪的孙女为皇后,会约束他去临幸其他嫔妃,因此一直没有同意册立郭氏为皇后。郭氏以贵妃之位,实际统领后宫。

820年,宪宗去世。李恒继位为穆宗,尊生母郭氏为皇太后。郭氏长寿,先后经历了七朝,五居太后之尊。及唐武宗继位,他请教郭太后,如何才能做一个盛世的君主。郭太后说:“谏臣章疏,宜申览度可用用之,有不可以询宰相,毋拒直言,勿纳偏言,以忠良为腹心。此盛天子也。”(《新唐书-后妃传》)从这一回答中,可见郭太后不失为名臣郭子仪的孙女,对于治国还是很有见识的。

宣宗大中二年(848年),郭太后去世,时年70岁。


* 辽太祖皇后—述律平 *

述律平,(879-953年),姓述律氏,小名月理朵。契丹遥辇氏墩官述律月的女儿,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皇后。史称其“勇敢善断,谋略过人”,是辽朝杰出的女政治家和女军事家。



述律平的先祖是回鹘人,她的母亲是耶律阿保机的姑姑,所以她和耶律阿保机是姑表兄妹的关系。896年,述律平与阿保机结婚,婚后生有三子:长子耶律倍(东丹王)、次子耶律德光(辽太宗)、三子耶律李胡(皇太弟)。916年,阿保机称帝,国号契丹,史称“辽国”。同年,册封述律平为“应天大明地皇后”。

述律平极具军事头脑,有一次阿保机率军攻打党项,室韦趁虚入侵。述律平率军迎战,痛击室韦。从此后,述律平的英名,威震四方。她也很有政治远见。幽州节度使刘守光处境困难,遣韩延徽为使向契丹求援。进见时,韩延徽不肯跪拜,太祖阿保机大怒,罚他在郊外牧马。



述律平知晓后,连忙劝谏:“守节不屈,贤者也,宜礼用之。”(《辽史-后妃传》)。太祖纳谏,召回韩延徽。韩延徽应对非凡,才能过人,被任命为参谋,后升迁为守政事令、棠文馆大学士,参与辽国内政外交的重大决策,对加速契丹的封建化起了很大的作用。

天赞元年(922年),义武节度使王处直遣使贿赂契丹,求太祖出兵攻打李克用。来使以金帛美女为利诱,太祖受惑决定出兵。述律平力谏不可,太祖不听,仍然举兵南下。结果损兵折将而归,从此后太祖对述律平的谏言无不信任采纳。



天显元年(926年),太祖阿保机死,耶律德光继位为辽太宗,尊述律平为“应天皇太后”。述律平临朝称制,权臣们都很不服。述律平将这些大臣的妻子们召集在一起,说:“我今为寡妇矣!尔等岂宜有夫?”(《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于是将这些权臣杀掉了百余人。当要杀到大将赵思温的时候,赵思温反问,太后也是先帝最亲近的人,太后为什么不去死?

述律平回答说,本来自己是想去地下陪伴先帝的,但是儿子幼小,国中事情又多,所以不能死。她说完这番话,举起刀,丝毫没有犹豫地就切断了自己的右手腕,将断手投进太祖的棺中,以表心志。从此以后,述律平被称为“独腕皇后”。虽然因为赵思温的缘故,述律平自残手臂,但是她却非常欣赏赵思温敢于反抗的精神,免去了赵思温的死罪。述律平此番操作,大大震慑了朝中大臣们,巩固了辽政权。



大同元年(947年),辽太宗死,述律平原想立自己的三儿子耶律李胡为皇帝,不想却被自己长子耶律倍的儿子耶律阮抢先登位,史称“辽世宗”。由于耶律阮掌握兵权,述律平忌惮他的实力,只好承认他的帝位。世宗皇帝即位后,恐怕述律平和耶律李胡兴起风浪,将他们母子迁到祖州(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述律平从此退出了辽国的政治舞台。

应历四年(953年),述律平去世,终年74岁,后来被追谥为“淳钦皇后”。


*宋真宗妃—沈氏 *

沈氏,(994-1076年),宰相沈伦的孙女,光禄少卿沈继宗的女儿,宋真宗赵恒的妃子。


宋真宗赵桓影视剧形象(周渝民饰演)

1001年左右,17岁的沈氏,以宰相孙女的身份进宫,被封为才人。沈氏温柔端雅,淑德不华,颇得真宗皇帝宠爱。后由美人,晋为婕妤,又晋充媛,升至德妃。真宗晚年的时候,一度想要立其为皇后,但因种种原因没有实现,后改封为贵妃。

沈氏一生的生活都比较顺遂,享有荣华富贵,并且还很高寿。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沈氏去世,享年82岁,是历史上最长寿的贵妃。沈氏谥号“昭静”。


* 宋徽宗妃—韦氏 *

韦氏,(1080-1159年),开封人。史书中称其“性节俭,有智虑”,宋徽宗赵佶的妃子。

宋徽宗初年,韦氏入宫,先为御侍,数年之后,封为平冒郡君。大观元年(1107年),韦氏生皇长子赵构(南宋高宗),进封婕妤。1121年赵构封为康王,韦氏加封为贤妃。1127年,金兵攻陷开封,韦氏与徽宗等人同被掳去上京,充当洗衣院的奴隶。不久后,赵构在南京(今河南省商丘)建立南宋,遥尊韦氏为“宣和皇后”。


韦氏画像

绍兴五年(1135年),韦氏被迁往囚禁宋徽宗的五国城。两年后,徽宗去世,赵构又遥尊韦氏为皇太后。绍兴十一年(1141年),韦氏通过宋朝使节给高宗写了一封亲笔信,赵构方知道母亲还活着。他非常高兴,此后不断向金国交涉,要求释放韦氏。为了换取韦氏归国,赵构不惜割让了唐、邓二州给金人。

1142年,金人终于答应放回韦氏,并派大将完颜宗贤护送。行至燕山的时候,金人借口天气太热,不肯继续南下。韦氏害怕金人变卦,因为自己身上没什么钱,便向金国使者借了黄金三千两,犒赏金国随行人员,这才于八月抵达了临安。



韦氏被掳时46岁,归来时已经61岁。高宗皇帝见母亲归来,十分高兴,特意修建了慈宁宫迎接。高宗多年未见母亲,为了弥补失去的时光,经常陪伴韦氏聊天,一聊就聊到半夜。韦太后便劝高宗,要以社稷为重,早些休息,次日早点上朝。

韦太后性简约,有司送来一个金痰壶,她觉得太过奢华,令人换掉。韦太后认为,皇帝与太后两宫的侍役统一,既可节省,又利沟通,防止坏人挑拨。高宗送给她的财帛,她都转手存入国库,从不挥霍浪费。她的节俭,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高宗皇帝。



韦太后归南宋后,曾发生过“真假公主”事件。她指认当时的柔福公主是被人假冒的,真的柔福公主已经死去多年。但是,野史传闻,韦太后其实是怕自己在金国失节再嫁生子之事被柔福公主泄露,便说柔福公主是假冒的。但此事真假无从考证,乃历史悬案。

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韦太后去世,享年79岁,谥号“显仁”。


未完,待续。


跟着 @大圣夫人镕铟姐姐 看历史,带你看看你可能不知道的那些历史故事。欢迎点赞,关注,评论。

编辑于 2023-08-24 11:33 ・IP 属地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