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奥运会上收获八枚金牌的美国游泳名将迈克尔·菲尔普斯认为,学汉语比赢得游泳比赛难得多。
菲尔普斯来北京参加奥运会前,很认真地上了一个阶段的汉语课。有个点击率颇高的网络视频证实了这位游泳天才学习汉语的刻苦努力。“挂汁(果汁)、男孩儿、女孩儿……”
视频中,他在一位教师的指导下模仿、跟读一个电脑汉语多媒体学习软件的声音,努力念出一些基本词汇。
然而,这位
23
岁的游泳明星仍将汉语作为他迄今为止尝试的最困难的事。“学习普通话比在游泳池中赢得八枚金牌还要难。”
虽然菲尔普斯在学校学过法语和德语,但“汉语是最难的,发音很难掌握”,他说。
北京奥运会上的明星运动员中,学汉语、并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不只菲尔普斯一人。
当获北京奥运会女子体操
5
枚奖牌的柳金回到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的家时,这位生于前苏联的金发美女,身穿一件胸前印有“北京”两个白色大字的黑色T恤衫,出现在热情迎接她的当地民众面前。
孔子学院总部副总干事、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汉办)副主任赵国成说,悠久的中华文明因奥运再度引起全世界的瞩目,作为中华文化载体的汉语,其使用价值正在提升。
他认为,北京奥运期间,汉语正成为重要主题,奥运会成为汉语进一步得到推广、中国得到外界进一步认识与理解的重要机遇。
汉语学习区
作为外国人理解中国文化与历史的最直观的方式,汉字无疑是最易接近的文化符号。
当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在开幕表演中为观众呈现了中国古代重要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时,在国家体育场“鸟巢”观看开幕式的外国观众感到疑惑。
表演中,
900
名演员组成庞大阵容模仿活字印刷的过程,并打造出不同形态的巨大汉字“和”,取其“和谐”之意。
令外国观众同样感到疑惑的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不同国家运动员入场的顺序与往届奥运会完全不同
---
运动员入场式顺序,根据国家名称第一个汉字的笔划数排列,而不是英文名称的首字母。
为了解汉字笔划构成的“秘密”,不少外国运动员和记者都成为奥运村“中文学习区”的常客。一位负责该区域运行的官员说,中文学习区自
7
月
27
日
设立以来,已接待了来自
70
多个国家的数千名运动员、教练和记者。位于奥运村商业街的中文学习区,
是国家汉办主办的专供在奥运村里生活的外国运动员、教练员以及官员、记者学习中文、体验中国文化的区域。
“中文学习区很受欢迎,很多外国运动员在这里只待
15
分钟,最长也就
40
分钟,学习拼音,以及一些最实用的常用短语。”
赵国成说,这对运动员在北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前来学习中文的运动员来自美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等众多国家。小屋中,“你好”、“谢谢”等跟读声此起彼伏。与奥运比赛项目有关的常用会话也是经常教授的,比如,“祝贺你”、“你真棒”。
“四十四只石狮子……”
日本代表团官员柳谷直哉正努力随几个中国志愿者学习中文。
除了作为汉语速成学习的课堂,这里的“中国文化体验区”和“汉语学习资源区”
提供了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教材。在这间只有
30
平方米
的温馨小屋内,摆放着两张条案,墙上挂水墨山水、京剧脸谱,案上的几支毛笔、几页宣纸和空气中淡淡的墨香,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外国运动员在这里可以学写毛笔字、弹古筝、下象棋。
北京奥组委奥运村部副部长、著名乒乓球运动员、奥运村新闻发言人邓亚萍
8
月
15
日
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为自己和朋友取中文名是中文学习区最受欢迎的活动项目之一。学习区的老师一般会根据外国来访者外语名字的音节或含义,为他们选择中文名。
小屋墙上悬挂有许多由外国学习者完成的毛笔字作品,写有他们刚取的中文名字,以及对中国和北京的祝福。邓亚萍说,中文学习是北京奥运会文化展示的特色,往届奥运会没有安排这样的文化活动。
常用“奥运汉语”
奥运赛场的观众席上,不少外国观众观看比赛时,手捧写有“完美”、“力”、“拼搏”
等汉字的标识牌。汉语成为奥运赛场上加油的标语,运动员甚至将其作为纹身刺在皮肤上。
英国著名足球运动员大卫·贝克汉姆展示了自己腰部的最新汉字纹身“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北京奥运会篮球比赛金牌获得者美国篮球队中的NBA球星,以及加拿大沙滩排球女队员身上,同样刺上了他们认为时尚与吉祥的汉字纹身。
青花瓷、金镶玉、中国结和茉莉花等典型的中国元素,在奥运期间很快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给外国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菲尔普斯的母亲专程来到出售丝绸等中国文化艺术品并深受外国游客欢迎的秀水街,购买了汉字卷轴,作为礼品带回美国。
然而,所有这一切中国文化符号给外国人留下的印象,均不如两个简单的汉字“加油”。
这一发音简单、表达支持与鼓励的喊叫,已成为北京奥运会上最实用、流传最广的词语。
不过,外国人认为“加油”一词很难准确翻译成英文,因为它可以用于很多情形,比如“
5.12”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汶川加油”、“四川加油”的标语随处可见。
5
月起,网上有关“中国加油”
如何翻译的讨论屡见不鲜。
很多人在BBS上发帖,讨论如何找到一个恰如其分的英语单词来替换“加油”。
随后的奥运火炬全球传递中,“中国加油”
很快成为海外学子的共同呼声,火炬传递沿途,随处可见类似的助威和口号。
母语为英语的网民
J Summer 83
认为,“中国加油”
翻译成
“
Go
China
”
不合适,尤其是用于地震时。
网民
Lemoncactus
提议将其翻译成
“
Come on China, “
、
“
Come on Sichuan
”,表示对极为困难的环境下不断拼搏的支持与鼓励。
但网民们也不得不承认,所有这些翻译版本,都不如“加油”二字来得痛快。
奥运赛场上更是如此,手持各国国旗的外国观众,大喊“加油”二字,有的甚至将“加油”写在脸上,为运动员助威。
国家汉办副主任赵国成说,世界各地的不少孔子学院在运动员来京前,都为他们提供了汉语培训。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孔子学院,被新西兰奥委会指定为专门为本国来中国参加比赛的运动员、教练员提供中国文化、汉语培训的机构,其他的一些孔子学院也承担了同样的任务。
2008
年奥运会和
2010
年世博会的举办,带动了全球汉语学习的热潮。中国从
2004
年起,在海外设立以教授汉语、传播中华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孔子学院。它借鉴了法国的法语联盟、德国的歌德学院以及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的办学经验。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与教育家,他于
2500
年前周游列国,传播知识与和谐的理念。
截至
2008
年
7
月
30
日
,全球已启动孔子学院(含孔子课堂)
262
所,分布在
75
个国家和地区。
世界排名前
200
位的著名学府有
38
所大学建立了孔子学院,如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墨尔本大学、圣彼得堡大学和早稻田大学等。目前还有
58
个国家和地区的
200
多家机构提出了设立申请。
目前,全球已有
100
多个国家近
3000
所高等学校开设了汉语课程。世界主要国家汉语学习人数正以
50%
的幅度增长,全球汉语学习总人数达
4000
万。
赵国成说,国家汉办很早以前就开发过一些关于奥运的教材,比如《奥运汉语
100
句》,去年又开发了更简单的《奥运汉语
30
句》。
“这是非常简便的一个小册子,已经印发了
100
万册,发给外国运动员,以及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外国人士,包括在机场发放。”
他提醒大家,手机也会收到国家汉办的慰问短信,以及一些最简单、日常的汉语用语。“希望通过手机这个渠道给外国运动员提供一些帮助。”
李惠子
(中国特稿社)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