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位于北纬38°14ˊ—38°40ˊ,东经114°48ˊ—115°15ˊ之间, 太行山 东麓, 华北平原 西缘,河北省中部偏西,自古就有“九州咽喉地,神京扼要区”之称。总面积1283平方千米。 截至2022年末,定州市常住人口为107.62万人。 [32-33] 截至2022年10月,定州市辖4个街道、16个镇和5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542个村(社区)。
北魏 天兴 三年(400年), 拓跋珪 安州 为定州(定州二字首次出现),治所在中山。 开皇 三年(583年),设置定州总管府。 北宋 庆历八年(1048年),设置定州路。北宋 政和 三年(1113年),改定州为中山府。民国二年(1913年),改定州为 定县 。1949年8月1日,设定县专区,专署驻 定县 。1986年,定县升级为定州市。 2013年6月,定州市被确定为第一批 省直管县 (市)体制改革试点县。 定州市位于 京津冀经济区 ,是京津冀经济区重要节点城市, 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河北省十二五规划重点培育的现代化中等城市,河北省十大 历史文化名城 之一。
2022年,定州市生产总值实现382.57亿元,比上年增长4.2%。
前26—22世纪,定州归九州之一的 冀州 管辖。
齐桓公 三十七年(前649年), 国国相 管仲 在今定州境内筑一城,即今天的定州城。
周敬王 十四年(前506年), 鲜虞国 改称中山国,定都中人城(今唐县西南一带),定州属中山国。
周威烈王 十二年(前414年), 中山国 迁都于顾(即今定州城,这是定州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都)。
魏文侯 三十八年(前408年), 国攻灭中山国,顾(今定州城)归魏国管辖。
周安王 二十二年(前380年),中山国国君桓公打败魏国,成功复国,顾又重新回到中山国手中,中山国将国都由顾迁到灵寿城(今石家庄灵寿县)。
周显王 四十六年(前323年),中山国国君称王,全国统领26个城邑,其中包括顾。
赵惠文王 三年(前296年), 赵国 攻灭中山国,定州归赵国管辖。
秦始皇 十九年(前228年), 秦国 攻灭赵国,定州归秦国管辖。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国统一中国,先置36郡,定州归 巨鹿郡 管辖;后设47郡,定州归 恒山郡 管辖。定州城,当时名叫 卢奴县 ,为汉高祖 刘邦 所设置。
前元 三年(前154年),定州仍称卢奴,为中山国国都。定州全境及其所辖范围,被称为中山国。汉景帝(刘邦孙子)封第九子刘胜为中山国王,国都卢奴(今定州城),管辖14县:卢奴、北平县(今保定满城县)、北新城(今保定徐水县)、唐县、深泽、苦陉(今定州邢邑镇邢邑村)、安国、曲逆、望都、新市、新处(今定州大辛庄镇)、毋极(今石家庄无极县)、陆成(今保定蠡县)、安险(今定州固城村)。
黄初 二年(221年),定州及其辖地仍名中山国。魏 太和 六年(232年),仍称卢奴, 曹衮 被封为中山恭王,驻地卢奴(今定州城),管辖9县。
泰始 元年(265年),仍称卢奴,为中山国治所。晋武帝封司马睦为中山王,驻地卢奴,卢奴(今定州城)管辖8县。
后燕 建兴 元年(386年),定州及其所辖地,仍称中山。鲜卑人 慕容垂 后燕 国,定都中山(这是定州在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建都),把卢奴(今定州城)改名为弗违,管辖8县。
北魏 皇始 二年(397年),定州及其所辖地,仍称中山。中山归北魏,设置安州,治所在中山,将弗违(由卢奴改称,今定州城)复名卢奴(今定州城)。当时的定州城是三级行政机构的所在地,一是安州的州府所驻地,二是中山郡的郡府所驻地,三是卢奴县的县府所驻地。北魏 天兴 三年(400年), 拓跋珪 安州 为定州(这是定州的名称在历史上第一次以定州二字出现),治所在中山,定州管辖5郡:中山,常山、博陵、北平、巨鹿。中山郡治卢奴(今 定州城 ),辖7县。即定州的州治在中山郡,中山郡的郡治在卢奴县(今定州市)。这是定州这个称谓第一次在历史上出现,但当时定州并不局限指今天的定州城,而是指定州所管辖的整个地区。当时的定州是古代行政划分州、郡、县中州的概念。
东魏 天平 元年(534年),定州属 东魏 ,仍管辖5郡:中山、常山、博陵、北平、巨鹿。
开皇 三年(583年),设置定州总管府,驻扎 鲜虞 县(由卢奴改称安熹又改称鲜虞,即今定州市)管辖定州、冀州、灜州三州军事。隋 大业 三年(607年),改定州为 博陵郡 ,郡治鲜虞县(今定州市),管辖10县。
武德 四年(621年),归唐,复置定州,管辖10县。设定州总管府,驻扎定州,管辖5州:定州、恒州、并州、灜州(州治在今沧州河间)、廉州(州治在今石家庄 藁城区 )。 唐武德六年(623年),设置定州大总管府,驻扎定州,管辖:定、洛、相、磁、黎、冀、深、蠡、沧、灜、魏、贝、景、博、赵、宗、观、廉、井、邢、栾、德、卫、满、幽、易、燕、平、营。
后周 广顺元年(951年),设置定州义武军节度使,驻扎定州,管辖3州:定州、易州、沧州。
北宋 庆历八年(1048年),设置定州路,驻扎定州,管辖8州。北宋 政和 三年(1113年),改定州为中山府,治所在安 (今定州市),管辖7县。
天会 六年(1128年),定州归 金国 天会七年(1129年),仍设中山府,府治安熹(今定州市)管辖7县。
蒙古太祖 十四年(1219年),归元朝,仍设中山府,府治安熹(今定州市),管辖3县:安熹、无极、新乐。
洪武二年(1369年),改中山府为定州,州治在安喜县(今定州市),从此中山府的名字不再出现。明 洪武 三年(1370年),改安喜为定州,从此安喜二字不再出现,而定州二字成为现定州城所专用,并一直延续至今。明洪武九年(1376年),仍设定州(此定州为一个州的概念),州治定州(为一个县的概念,即今定州市),管辖4县:定州、新乐、曲阳、行唐。
顺治 六年(1649年),仍设定州,州治定州,管辖3县:定州、新乐、曲阳。清 雍正 二年(1724年),仍设定州,由隶属正定府改为直属直隶省(相当于今天省直管县的概念),州治定州,管辖3县。
民国 元年(1912年),称定州,州治定州,管辖3县。民国二年(1913年),改定州为 定县 。民国三年(1914年),称为定县,属 保定道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在定州设置第十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扎定县,管辖6县:定县、新乐、灵寿、行唐、曲阳、阜平。
1949年8月1日,设定县专区,专署驻 定县
1954年,撤销定县专区。
1958年,定县、曲阳合并为定县。
1961年,定县、曲阳分开。
1986年,定县升级为定州市。
1994年12月,保定地区和保定市合并,组建新的地级保定市,定州由保定市代管。
2013年6月,定州市被确定为第一批 省直管县 (市)。

定州市 区划沿革

1949年8月1日,设定县专区,辖12个县: 定县 新乐 安国 博野 蠡县 安平 饶阳 深泽 无极 阜平 行唐 曲阳
1952年,原属沧县专区的肃宁县划入定县专区。辖13县。
1954年,撤销定县专区,将定县、安国、博野、蠡县、曲阳、阜平等6县划归保定专区; 肃宁县 划归 沧县 专区;饶阳、安平、深泽、无极、新乐、行唐等6县划归石家庄专区。
1994年4月,定州市对原行政区划进行改革,撤销5区、33个乡,形成市辖3城区、9乡、13镇的行政区划。
2013年5月9日,撤销 赵村镇 ,设立 长安路街道
分别是 南城区街道 北城区街道 西城区街道 长安路街道 留早镇 清风店镇 庞村镇 砖路镇 明月店镇 叮咛店镇 东亭镇 大辛庄镇 东旺镇 高蓬镇 邢邑镇 李亲顾镇 子位镇 开元镇 东留春乡 号头庄回族乡 大鹿庄乡 西城乡 息冢镇 周村镇 杨家庄乡 定州市人民政府驻南城区街道中山中路1号。

定州市 位置境域

定州市位于北纬38°14ˊ—38°40ˊ,东经114°48ˊ—115°15ˊ之间, 太行山 东麓, 华北平原 西缘,河北省中部偏西,自古就有“九州咽喉地,神京扼要区”之称。定州位于 北京 天津 之翼, 保定 石家庄 之间,定州市区距北京196千米,距天津220千米,距 石家庄 68千米,距保定56千米。总面积1283平方千米。 定州市政府

定州市 地形地貌

定州地势平坦,一望无垠。沙河、 孟良河 唐河 横贯全境。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微微倾斜,其自然景观相应为 山麓 洪积 冲积扇平原 冲积平原 海滨平原 三个景观地带,地面坡降在1.4—0.7%之间,形成了略有起伏的土丘、洼地及沙岗、河滩等冲积扇平原的微地貌。

定州市 气候

定州市属温带—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半湿润暖湿气候区,冬季寒冷、干燥、少雪,春季多干热风,夏季高温、高湿、降水集中,秋季秋高气爽。年均日照2611.9小时;年均气温为12.4℃,年际间气温差异不大;累年年均地面温度为19.6℃;年均降水量为503.2毫米;累年年均绝对湿度为11.3HP;累年年均蒸发量为1910.4毫米;全年风向以东北风频率最大,南风次之,累年年均风速为2.4米/秒。

定州市 土地资源

据《定州年鉴·2018》记载,定州市土地总面积128370.74公顷,其中农用地92806.68公顷,占定州市土地总面积的72.3%;建设用地28317.73公顷,占总面积22.06%;其他土地7246.33公顷,占5.64%。

定州市 水资源

定州市 地表水 径流量年际变化大,多年平均自产径流1244万立方米,年 径流深 仅9.81毫米,保证率50%和75%的 地表水资源量 分别为224万立方米和12万立方米。由于平原区地表水资源量主要由暴雨产生,年内分配较为集中,多年平均7—9月自产水量占年总量的90%以上。定州市 南水北调 用水计划总量8381万立方米。唐河上游的 西大洋水库 在90%保证率时,可供水量1.39亿立方米。定州市多年平均地下淡水资源量1.551亿立方米。
2017年,定州市共有 少数民族 34个,少数民族人口35354人,其中 回族 人口最多,为31379人。
截至2022年末,定州市常住总人口107.62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8.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4.36%。

定州市 综述

2022年,定州市生产总值实现3825728万元,比上年增长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38333万元,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1438272万元,增长5.0%;第三产业增加值1449123万元,增长1.7%。三次产业比例为24.5:37.6:37.9。全市人均生产总值为35357元,比上年增长5.0%。
2022年,定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9391万元,增长10.0%,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13.4%,其中,税收收入144796万元,下降10.5%,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下降4.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79608万元,增长15.0%。
2022年,定州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08元,比上年增长5.4%。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425元,比上年增长4.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75元,增长6.8%。城镇新增就业8010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715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再就业1185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4727人,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5%。民营经济增加值2394906万元,比上年增长3.4%;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2.6%。
2022年,定州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8.2%。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8.2%。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200.0%,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9.2%,第三产业投资增长0.3%。工业技改投资增长5.9%。基础设施投资增长74.3%,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25.0%,比上年增长9.5个百分点。水利管理业、市政设施管理业投资分别增长124.1%和103.6%,教育业投资同比下降14.9%。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下降2.8%,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72.8%。

定州市 第一产业

2022年,定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中,食品制造业增加值下降3.2%,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13.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0.8%,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78.9%,医药制造业增长69%,专用设备制造业下降17%,汽车制造业增长6.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1.51亿元,比上年下降0.71%。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2.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9.66%。
2022年,定州市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95159万元,比上年增长6.6%。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房屋施工面积581.0万平方米,下降12.4%;房屋竣工面积211.3万平方米,增长0.1%。

定州市 第三产业

2022年,定州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16900万元,比上年增长4.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24009万元,下降8.6%;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7820万元,下降7.8%;金融业增加值126130万元,增长6.9%;房地产业增加值150826万元,增长5.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55496万元,增长6.9%。
2022年,定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11.2亿元,同比增长3.5%。按经营单位所在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02.0亿元,增长11.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完成9.19亿元,下降41.2%。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增长11.9%,饮料类下降7.5%,烟酒类增长12.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9.8%,化妆品类增长40.1%,金银珠宝类增长36.9%,日用品类下降18.1%,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25%,书报杂志类增长8.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8.8%,中西药品类增长29.4%,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0.3%,通讯器材类下降6.8%,汽车类增长12.1%。全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0.30亿元,比上年下降58.4%。
2022年,定州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4.3%。其中,住宅投资增长17.2%,办公楼投资下降97.0%,商业营业用房投资下降60.8%。
2022年,定州市实际使用外资48万美元。全部为外商直接投资。全市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项目) 1个,合同外资额3065万美元。
2021年,定州市固定电话年末用户5.0万户,移动电话119.0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33.6万户。
截至2022年末,定州市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991914万元,比年初增加1153207万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7789239万元,比年初增加1087258万元。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283651万元,比年初增加380701万元。
定州市内有 京广铁路 京广高铁 朔黄铁路 ,形成两纵一横双十字交叉格局。
定州境内有火车站: 定州东站 定州站 定州西站 东亭站
  • 公路
定州市内有:京港澳高速、曲港高速、石津高速、107国道、515国道、337国道,省道S113、省道S234、省道S238、省道S331、省道S332。
  • 航空
2012年1月19日,石家庄机场定州城市候机楼正式启用;同年1月30日,定州至石家庄机场往返班车开通,每天5班。 定州市区公交LOGO
定州市区公交由 定州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 运营,截至2023年7月19日,定州市内有: 定州公交1路 定州公交2路 、定州公交3路、定州公交5路、 定州公交6路 定州公交7路 定州公交8路 定州公交9路 定州公交快1路 共9条市区公交路线

定州市 教育事业

2022年,定州市普通中学47所,在校学生80992人,专任教师5863人;小学261所,在校生88698人,专任教师5444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8所,在校学生9979人;幼儿园在园幼儿33838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9.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4.2%。
定州市高等院校: 冀中职业学院 河北农业大学 (定州校区)

定州市 科技事业

2022年,定州市省级及以上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重点实验室2家。全年专利授权994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数34件。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6项,技术合同成交总额8.88亿元。

定州市 医疗卫生

截至2022年末,定州市共开业医疗卫生机构1007个,其中医院34个,卫生院2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33个,妇幼保健院(所、站) 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技术人员6867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277人,注册护士2609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6976张,其中医院5333张,乡镇卫生院1313张。
2022年,定州市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20个,床位2033张。其中,特困人员供养机构3个。社区综合服务设施546个。
2022年,定州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包括机关事业单位)141158人,其中在岗职工参保人数为112610人,离退休人员参保人数为28548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59612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69920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农民工31977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1069385人。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981537人。
2022年,定州市全社会用电量491453万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量303317万千瓦时。
截至2021年末,定州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98.9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定州市 中山文化

定州是中山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是中国北方古代地域文明的摇篮之一,历史上曾作为一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经过几千年,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传统文化――中山文化。
战国 中山国 是由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白狄族建立的。历史上,中山国国都几经变迁,先是新市、然后是中人城,再然后是顾(今定州城),最后是灵寿。纵观上述几个中山国都,随中山国的动荡和灭亡,均开始衰落,但定州继承并延续了中山文化。定州是唯一一个中山文化没有出现过断代的城市。 定县开元寺塔 ,又名料敌塔,因塔建于开元寺内,故通称“开元寺塔”。位于河北省定州市南城门内东侧开元寺内。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宋真宗为了供奉开元寺僧令能从古印度取回的佛经、舍利而下诏建寺筑塔,北宋至和二年(1055年)建成,历时55年。因定州为辽、宋双方接近的军事要地,宋朝为了防御契丹,利用此塔瞭望敌情,故名“料敌塔”(或“瞭敌塔”)。
定县开元寺塔塔身十一级,高83.7米,为八角形楼阁式建筑,是中国现存最高砖塔,有“中华第一塔”美誉。 定县开元寺塔是一座集建筑艺术、佛教文化、书法绘画艺术于一体的佛塔,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961年3月4日,定县开元寺塔(料敌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定州贡院 ,位于定州市东大街草场胡同东侧,俗称考棚。始建于清乾隆三年(1738年),是中国唯一保存较完整的封建王朝科举取士的场所。前壁、魁阁、号舍、大堂、后楼等均保存完整,具有鲜明的清代建筑风格。
2001年6月25日,定州贡院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汉中山王墓
汉中山王墓 ,史称“平山胜迹”,为定州古八景之一。汉中山王墓被当地人叫大疙瘩,有汉墓175座,划定124个保护范围单位,汉墓群大部分分布在定州市城区东南部18个乡镇66个村街, 为两汉时期中山国王及上层贵族的墓地,年代大约在汉景帝前元三年(前154)至东汉中平元年(184年)期间。
汉中山王墓的墓葬形制和随葬物品反映出了汉代上层社会的埋葬制度和丧葬等级制度,为研究汉代诸侯王墓葬制度以及中山国的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墓室的结构、砖石的砌法,反映了砖石建造技艺在汉代蓬勃发展,是研究汉代建筑发展的重要物证。
2001年6月25日,汉中山王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大道观玉皇殿
大道观玉皇殿 ,位于定州市商业北街西侧,建造于元代,具有典型元代建筑减柱造特色。殿内完整保存有大幅明代万历年间沥粉贴金“众神朝拜图”壁画,布局疏密有致,所绘人物线条流畅。2006年5月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6月2日,大道观玉皇殿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晏阳初旧居
晏阳初旧居,位于定州市区中山东路路南。建筑布局为四合院式民宅,坐南朝北,正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占地面积573.4平方米,建筑面积410.2平方米。房屋均为砖木结构,屋顶起脊铺瓦,承重部位为四梁八柱构造,系典型北方风格的民居,曾是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先生在定县搞平民教育时居住的场所。
2006年6月2日,晏阳初旧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定州文庙
定州文庙 ,又称“孔子庙”,位于河北省定州市刀枪街1号。始建于公元848年(唐大中二年),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均有修缮。历史上曾称作府学、州学或学宫,有“中山庙学甲天下”之誉。 定州文庙是河北省历史较久的州府文庙之一。占地1.2万多平方米,是河北省保存规模最宏大、建筑格局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文庙建筑群。保存下来的东、西、中三个相邻的院落,建筑布局为中轴式。东院主要建筑为崇圣祠与魁星阁;西院为明伦堂;中院为大成殿、戟门、棂星门。文庙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还有东坡双槐、槐抱春、落星石等景点。后来又修复了大成殿、魁星阁、棂星门、崇圣祠等,并对多处即将倒塌的展室进行了翻修,修建了石刻碑廊。
2013年5月3日,定州文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定瓷烧制技艺 :定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创烧于唐,盛于北宋,终于元,当今的定瓷烧造又趋于繁盛。定窑以白瓷著称,其胎质坚密细腻,釉色透明。“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是定瓷的真实写照。元代 刘祁 在《 归潜志 》中对定瓷高度赞美:“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其代表作是孩儿枕。定窑颜色釉瓷器,虽少而精。
定瓷 始于唐代,兴于北宋,是宋代名瓷之一,因其产地河北省曲阳县古代属定州,故名“定瓷”。定瓷胎质坚密细腻,釉色透明,柔润媲玉,除白色外,还有红、黑、紫、绿诸色。宋代定、汝、官、哥、钧五大窑中,唯定窑以装饰见长。
定瓷传统烧制工艺比较复杂,烧制前先要从当地掘取石英、长石、黏土等原料,按一定比例加工成泥料,经陈腐后拉坯成型,然后修坯,进行刻花装饰。采用浸入法施釉后,器坯即可入窑烧制。定窑最早用覆烧法烧制瓷器,成为陶瓷史上的一项发明。
定瓷在宋代被称为“天下第一瓷”。历史上的金宋战争使得定瓷迅速走向衰微,不少工匠因时局变动而南迁,定瓷生产一蹶不振。至元代,定瓷细瓷技艺已经失传,唯粗瓷烧制工艺遗存民间。20世纪70年代以来,定瓷工艺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2008年,定瓷烧制技艺入选第二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 秧歌戏(定州秧歌戏)
秧歌戏(定州秧歌戏) ,又名 定县大秧歌 ,是流行在华北平原中西部的一个古老戏曲剧种,因发源地在定州而得名。据传其源头是一种民间小调,经过宋代文学家苏轼整理而流传下来,故又称“苏秧歌”。
定州秧歌在语言、唱腔、调式、剧目等方面有其独有的特色。戏文浅显易懂,明白如话,有大量方言俚语,生活气息浓厚;男女唱腔均以宫调式为主,演唱是用本嗓、真嗓大喊的演唱方法。传统演唱没有文乐伴奏,没固定调门,演员随意起调,加上管弦乐伴奏后,调值为D调。唱腔中大量运用衬字虚词。旋律以下行旋律较多,但唱法中不乏诙谐俏皮;节奏以一板一眼为主,传统板式达28种之多,仍旧保留了全用打击乐伴奏(即大锣腔)的形式;定州秧歌剧目丰富,涉域广泛,包括爱情类、节孝类、公案类、滑稽类等,琳琅满目。
定州秧歌的唱腔独特,传统剧目保留了大量民俗和人文信息,成为研究中国民俗以及传统文化的第一手材料。
2006年,秧歌戏(定州秧歌戏)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 冀中笙管乐(子位吹歌)
冀中笙管乐 ,流传于北京以南、天津以西,沧州、定州以北的近三十个县市,是冀中平原一带特有的一个鼓吹乐品种,民间俗称“音乐会”,因主要用管子领奏、用笙等合奏,又称“笙管乐”。
吹歌 是河北省民间的器乐形式之一,它是打和吹的结合,系从古代鼓吹乐和清代铙歌乐发展而来。定州子位镇的吹歌会是这一器乐演奏形式的代表。
子位吹歌 乐队中包括管子、唢呐、笙、横笛、海锥(俗称“喇嘛号”)、大胡、鼓、小钹、手锣、梆子等多种乐器,而以管子(小管)、小唢呐为主。整个乐队的编制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增减,形成各种不同的组合。子位吹歌的演奏形式包括坐摊和行进两种,坐摊即撂场演奏,乐队围桌或横排而坐,多用两笙、两管、两唢呐加上锣、镲、鼓进行演奏;行进即踩街演奏,乐队排列中云锣在前,笛、笙、唢呐、鼓、镲、铛、钹依次在后。演奏时速度较快,旋律多变,声音高亢洪亮,风格热烈火爆,极富艺术感染力。
子位吹歌曲目繁多,既有传统民歌曲牌,又有地方戏曲唱腔和民间器乐曲牌等,其中的代表曲目包括《放驴》《打枣》《朝天子》《茉莉花》《万年欢》《一枝花》等。
子位吹歌乐手善于学习吸收各种民间小调、地方戏曲曲调及其演奏技艺,他们的表演自由夸张,不拘一格,甚至边吹边唱、边吹边舞,具有乡土气息和鲜明的民间艺术风格。子位吹歌以吹奏传统民歌、现代歌曲为内容,具有红火热烈、轻快活泼的演奏风格,是冀中民间鼓吹乐的典型代表,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历史研究价值。
2008年,冀中笙管乐(子位吹歌)入选第二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定州手掰肠:以精肉为主,内配多种纯中草药作为香料制成。
定州新宗熏肉:北宋年间,苏东坡到河北定州任职,根据定州人的肉食习惯,和衙厨王某一起,制成了定州熏肉,并且书写了熏肉秘法,后来由王某后人传承下来,被称为新宗熏肉。
中山松醪酒 :中山松醪酒之所以独享盛名,源于宋代名家苏东坡的一首《 中山松醪赋 》。北宋哲宗年间,苏东坡出任定州太守。由于爱饮松醪酒,苏东坡根据当地的松醪酒酿造工艺,亲自收集材料,以当地的黑龙泉水自酿松醪酒。由于中山国曾定都于定州,所以苏东坡便把自己在定州酿制的酒称为“中山松醪酒”。
定州焖子 :北方常说的焖子是驴肉火烧河间派的食物,皮冻状,佐食驴肉增加口感。定州焖子不是此类,它是一种肉类枕状熟食,像香肠,但是比香肠粗得多,大约像小腿那么粗。长度大约是30—40厘米。
李广利 :(?-前89年),西汉中期将领,外戚, 贰师将军 ,后封海西侯。
李延年 :生卒年不详,西汉音乐家。代表作品:《 佳人曲 》。
李夫人 :生卒年不详,西汉著名音乐家李延年、贰师将军李广利之妹,汉武帝 刘彻 的宠妃。
慧光 :(487—556年),又名惠光,俗姓杨,被称为“圣沙弥”。
崔仁师 :生卒年不详,武德初年应制举,贞观末年任 中书侍郎
郎士元 :(生卒年不详,一说727—780年?) ,字君胄,唐代诗人。官至 郢州 刺史
刘禹锡 :(772—842年),字梦得,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 之称。
崔护 :(772—846年),字殷功,唐代诗人。代表作品:《 题都城南庄 》。
昭宪太后 :(902—961年9月17日),杜氏,宋宣祖 赵弘殷 的妻子,宋太祖 赵匡胤 和宋太宗 赵光义 的生母。
郝浴 :(1623—1683年),号雪海,后更号复阳。清顺治进士,授刑部主事,后改湖广道御史,巡按四川。
邸飞虎 (1769—1819年),又名邸允亭,字赐拜,子位村人。 武状元
王瑚 :(1864—1933年),字铁瑚,民国政要,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光绪进士。清末曾任知县、知府等职。曾参与组织护国军。中华民国成立后,历任湖南民政长、肃政厅肃政使、京兆尹、江苏省省长、山东省省长。
鹿钟麟 :(1884—1966年),字瑞伯,定州北鹿庄人,西北军著名将领,国民党二级上将。北伐战争后,曾任南京军事委员会委员、军政部次长及代理部长、河北省主席、兵役部部长等要职。
王森然 :(1895—1984年),原名王樾,号杏岩。国画家,美术教育家。代表作品:《松鹤朝阳》。
段绳武 :生卒年不详,名承泽,国民革命军第47师师长。
张寒晖 :(1902年5月5日—1946年3月11日),原名张蓝璞,字含晖,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代表作品:《 松花江上 》《 军民大生产 》。
赵慈庚 :(1910年—),历任西北工学院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北京市高等数学研究会第一届副理事长。多次参与制定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倡导和组织数学竞赛。
参考资料:
2020年12月,定州市入选“河北省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名单。
2021年1月18日,定州市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命名为“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2021年6月21日,定州市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2021年7月15日,定州市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9月8日,定州市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2021年11月15日,定州市被农业农村部办公厅确定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
2021年12月2日,定州市入选拟命名的第13届河北省双拥模范城(县)名单。
2022年1月,定州市获2021年河北省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进县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