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保定男童坠井事件是指2016年11月6日上午11时30分,
保定市
蠡县
中孟尝村
5岁男童赵梓聪,在跟随父亲赵向阳到地里收白菜时,不慎坠入一眼深约40米的废弃
机井
内。
[1]
事发后,多个部门调集来大型机械挖坑救人。
2016年11月10日夜间,坠井男童被发现,不幸已无生命体征。
[1]
- 中文名
- 11·6保定男童坠井事件
- 事发时间
- 2016年11月6日上午
- 事发地点
- 保定市蠡县中孟尝村
- 找到男童时间
- 2016年11月10日夜间
事件经过
2016年11月6日上午11时30分,保定市蠡县中孟尝村村民赵向阳带领女儿和儿子赵梓聪到地里收白菜,孩子在玩耍过程中,5岁男童赵梓聪,不慎坠入一眼深约40米,口径只有35厘米左右的废弃机井内,望下去深不见底,由于井口太窄,无法看到下面是否有人,更无法下去
营救
,于是急忙向警方
报案
[2]
。
[1]
救援经过
事发后,蠡县公安、消防、急救,以及保定
蓝天救援队
、直隶救援队等民间救援组织,纷纷携带救援设备赶往现场。在向井下输送氧气后,现场救援人员决定采用开挖方式救人。当现场急需挖掘机的消息经过
微信朋友圈
扩散后,
曲港高速
蠡县段工地全部停工,腾出所有挖掘机赶往现场参与救援。
[3]
2016年11月6日11:00 河北保定蠡县中孟尝村6岁的聪聪跟着父亲在地里收白菜时,不慎掉落枯井中。
2016年11月7日14:00 枯井被挖开
27米左右。蠡县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称,由于挖掘拓展难度加大,枯井的破拆工作也越来越艰难,急需臂长挖掘机、拉土机。
2016年11月8日17:00 距井底不到9米,救援人员正架设直径3米的护壁筒,展开人工挖掘。由于挖土机不断作业,作业中心位置上方出现5厘米裂缝,救援人员全部撤出,救援工作暂停。
2016年11月9日3:00 救援方案再次改变,由于该井为积土井。考虑到之前运来的护壁管有螺纹,提升使用时阻力较大,连夜更换为平滑的筒壁。
2016年11月9日11:30 距井底约6米,挖掘面再次出现裂缝,为防次生灾害发生,在底部参与救援的所有人员再次撤离。
2016年11月9日19:00 距井底约有三四米。救援队介绍,井下环境非常特殊,井口窄、湿度大,最新方案是,挖掘至少还需要2到3个护壁管,才能到底。现场一直往井里输氧,也用鼓风机加速空气流通。
2016年11月10日18:00 现场再次出现裂缝,极力排除险情。据报道,蠡县官方回应,根据预案继续发掘,只要有希望就继续营救,如果最终确认孩子不在井内,将转为刑事案件处理,警方也将介入。
2016年11月10日21:40 井壁距泥面尚有1.5米左右。救援队称,接下来将提出一节井壁,提出后距离泥面只剩70公分。泥面上没有发现坠井孩子,只发现了小孩玩具,家属已经带走。
2016年11月10日晚11时许,被困井底107小时后,救援人员在40多米深的井底发现聪聪。现场医务人员描述,聪聪被发现时已停止呼吸,确认死亡。
蠡县
政府发布《关于营救蠡县鲍墟乡中孟尝村落井儿童工作有关情况的通报》,称其无生命体征。
以上参考
[4]
网友质疑
据媒体报道,救援现场的大坑深度超过30米,挖掘土方量超过20万立方米。而现场多部挖掘机,平均每次只能挖1.5立方。因此,4天来,数十位赶来的
挖掘机
司机师傅,一直在轮换作业,以保持“人歇机器不歇”。同时,救援人员也在不断向下输氧。
而面对如此大的救援规模,漫长的救援时间,有网友对救援的时长、设备和方案提出了疑问。
疑问1:为何“到底儿”仍不见孩子?
从现场救援情况来看,经过90个小时的挖掘,救援人员已经挖到了沙土层却仍不见孩子踪影。
绿舟救援队门头沟分队队长山民,曾参加过建筑物坍塌救援(USAR)培训,并参与过类似救援行动。他说男童很可能陷入了井底的“积沙”中。
疑问2:救援主力都是施工机械,为何不见专业设备?
山民表示,网友所提到的“生命探测仪”、“声呐”、“雷达”等设备,都是用于发现受困者的。据他了解,在此次救援过程中,曾使用仪器对男童的位置和状况进行探测,但没有任何线索。
疑问3:挖大坑是唯一的方法么?
山民告诉“北京时间”,国内外通行的深井救援有5种方案。其一,就是下放绳索,指导受困者自救。但从近几年来发生的坠井案例来看,受困者多为儿童,其力量不足。而且还可能受伤或处在昏迷状态,难以自救。
其二,救援人员绑着绳索呈倒立姿势进入井内,将绳索绑在受困者身上,将其拉出地面。但救援人员倒立姿势时,容易造成头部充血,加上井内空气不足,如果不能快速完成营救,救援人员自身容易造成昏厥。
第三种方法,则是在深井的旁边依靠人工或机械再打出一口直径较大的竖井,到达受困者深度后,再横向挖掘通道,打破井壁,把受困者救出。这种方法对现场地质条件要求较高,如果土质疏松,容易造成坍塌,对受困者、救援人员都有威胁。
第四种则是使用深井救援器。
但这几种方法都需要明确受困人的位置和身体状况,所以,此次救援只能采取第五种,也就是挖坑掘进的方式进行。
疑问4:救援时间为何这么长?
北京蓝天救援队队员孟祥路介绍,为了保障深挖的安全,通常要做1:1到1:1.5的放坡,否则就有坍塌的风险。也就是说,如果坑深达到30米,那么这个坑在地表的半径就要达到30至45米。而这还是理论上的数值,如果地质条件不好,或者有大型机械加入,这个宽度还要增加。
专家释疑
中国地质大学技术工程学院马孝春副教授从理论上分析了儿童落井事件的救援方案,一般情况,救援的先期处理应是第一时间与落井孩子取得联系,在保持通话的基础上,持续输送
氧气
、照明,并安慰情绪、输送食物。同时尽量避免对井体结构的干扰,或物体掉落。专家表示,由于井口过于狭小,成年人无法进洞,而且上述四种救援方法的前提是必须确认受困者的具体位置和身体状况,但此次救援都没有探查到被困者的确切受困信息,所以只能进行挖坑掘进的方式进行救援。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