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个回答
Rewind Cinema Vol.33
Rocky
Prologue
重新看《洛奇》[1]这部片子的时候,打动我的似乎已经不再是洛奇·巴波亚[2]晨练结尾跑上费城美术馆[3]台阶的一幕、亦非最终与拳王阿波罗[4]决战后他与女友艾德里安·佩妮洛[5]相拥而泣的一幕,而是一些第一次看时全然未曾留意的细节。洛奇面对艾德里安时不甚自信却又想要逗她发笑的窘迫;虽然替人收债为生,却总是放人一马不肯伤害别人的善良;保护社区孩子不与流氓厮混却被嗤之以鼻后的无奈;以及独自生活在狭小的公寓里,不知未来走向何方的迷茫。
在洛奇的身上,似乎总能找到太多不属于“美国梦”[6]的东西。这匹“意大利种马”[7]固然在这场比赛后从一名不文变得名满天下,但让他赢得女友芳心的,并不是这场比赛,而是这个人物内心的真诚;他所追求的也绝非拳王金腰带这一虚名,而是胜利本身所代表的人生价值,毕竟在最初接到经纪人的邀请时,他很谦逊地拒绝了邀约;他并不是那个一心想要实现梦想、赢得财富、抱得美人归的梦想者,只是你我身边的一个普通人。
而这也正是这个故事如此动人的根本原因所在。
Italian Stallion
洛奇并不是以一个英雄的形象出现的,你甚至很难将他与一般好莱坞影片中的主角联系起来,他不算聪明、寡言少语、生活也不尽如人意,但这都不是重点,重点在于他并不急切地想要改变这一切。他虽然耐心地追求着自己的爱情,却没有胆量去突破现状,若非保利[8]别有所图的撮合,也许他永远都没有可能艾德里安约出来一起过感恩节;他仍旧定期进行拳击比赛以谋生,却止步于此,靠给人充当打手为生,即便因此丢了自己的锁柜,也只是大吼两声了事;当自己护送回家的女孩回头大声咒骂自己的时候,他甚至也只是默默承受,无法反驳。
这不是一个好莱坞式的主角,他不知如何张扬自己的个性、没有利索的嘴皮、甚至欠缺驱动故事前进的野心,他只是忍受着生活所给予的一切,努力生存下来,期盼着更美好的生活,却全然不知该如何抵达。生活对他而言已经趋于静止,他唯一想做的,只是证明自己并不是一个游手好闲之人[9]罢了,但要如何证明,他却连一点办法都没有。即使机会扔到自己眼前,他的第一反应也是拒绝,面对拳王邀战这一足以改变命运的分岔路,他几乎毫无迟疑地选择了放弃,只是在经纪人极力劝说下才最终选择了迎战。
他是一个无名小卒(Nobody),但更可悲的是,他早已接受了这个事实,不再想要翻身,也不再想要战斗,虽然镜子上仍然贴着偶像的图片,但生活已经压垮了他的信仰。真正改变他人生轨迹的,与其说是他自己,不如说是拳王阿波罗那灵机一动的营销妙招,或者说,仅仅是“意大利种马”这个幸运的名字罢了。
仅仅是给予一个机会,便真的能够改变他的一生吗?
Lost Goal
影片花了大量时间在展示洛奇的生活上,除了练拳和参加比赛之外,他的生活便只剩下讨债和每天两次来到宠物商店去看自己的心上人。拳王金腰带对他而言的意义并不是随之而来的盛名与财富,而是让他的生活有了一个全新的目标。在这个目标的驱动下,他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不再独居,而是与艾德里安住在了一起;他开始系统地锻炼备战、并与教练重新建立了联系;而最为重要的是,他的人生第一次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脱离了静止的状态,开始向上,用米奇教练的话讲,便是“攀爬者”[10]。
其实有时候,我们改变命运所需要的,只是一个目标。
洛奇清楚地知道自己不可能战胜阿波罗,更别提在第一个回合便将之击倒了,他只想撑到第十五个回合结束,仍然站立在拳击台上,而这一点恰恰正是剧本的力量所在。如果一文不名的洛奇仅仅经过五周的锻炼,便能够大爆冷门战胜了阿波罗,这个故事也将失去其从开场起便一直贯穿始终的真实感。这也是大多数同类型题材的影片难以成功的关键所在,如果将目光完全集中在美国梦的实现,无名之人的一朝成名天下知,绝不可能拥有这个故事所蕴藏的振奋人心的力量。《洛奇》的剧本处理合理的规避了这一点,对他而言,美国梦并不需要成真,纵然最后一场战斗以失败告终,他也已经找到了自己生活的方向。
而这,也许才是最为重要的部分。
American Dream
当剥离对于胜利的执念之后,影片真正的内核开始显露出来,洛奇的非英雄身份让我们得以在情感上与他真正关联起来,而他与美国梦的擦身而过不仅不会让我们看轻他,反而会让我们更加珍视他过往的奋斗与努力、更能够注意到他作为一个普通人,而非一个英雄的存在价值。这个以“美国梦”为基本原型的作品,骨子里却是一部反“美国梦”的片子,它所展示的已经赢得了美国梦的阿波罗,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商人,而洛奇这个平民人物的价值,却并未因为比赛的失利而有所降低,他的真诚、善意与同情心出现在影片的每一个角落,人们热爱洛奇,并不仅仅因为他代表了那些拥有才华却因为环境所限而无法取得成功的人,更在于他作为一个人内里的善良与真诚,感动了每一位观众,在比赛的结尾,几乎每一个观众都在高喊“洛奇”,对他们而言,洛奇能够战斗至比赛结束,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奇迹,更让他们意识到了在每一个人身体里都蕴藏的无限可能性。
“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努力成为英雄”,这是“美国梦”想要灌输给我们的理念,然而“我们本来就是英雄,只是没有机会展示出这一面罢了”,这才是《洛奇》想要展示给我们的。洛奇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英雄,影片也没有打算将他塑造成为一个英雄,他一直是个普通人,但我们真正关心的,到底是可望不可即的英雄,还是像你我一样的普通人呢?答案不言而喻。《洛奇》在上映之初并未收获一边倒的赞誉,许多影评人抨击剧本的薄弱与史泰龙演出的青涩,但这部影片却越过了时间的限制,给予了无数处于生命低谷中的普通人以力量,让他们有勇气改变自己的生活,像洛奇一样,不被生活的庸常所压倒,成为自己生活中的英雄。
洛奇有属于他自己的“洛奇台阶”[11],我们每个人也有属于自己的台阶要一级一级攀登,终点未必是名声财富,但在顶点,一定有着台阶底部无法得见的朝阳,沐浴其中,高举双手,难道不就是属于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胜利吗?
Epilogue
《洛奇》的故事也是西尔维斯特·史泰龙[12]的故事,这位今日的动作巨星彼时仍然做着周薪36美元的快递工作,虽然两位制片人开出了35万美元的高价购买他所撰写的《洛奇》剧本改编权,但他毅然拒绝了这一提案,并提出除非由自己来主演这部影片,否则绝不会卖剧本,要知道,此时他的银行存款里只剩下106美元了。凭借这部影片,史泰龙一跃成为我们所熟知的那个动作明星,他用这部影片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也同样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美国梦”。
《洛奇》系列一直拍了六部,可惜除了重启的《洛奇·巴波亚》口碑尚佳,其余续作均是一部不如一部。其实在《洛奇》的结尾,阿波罗和洛奇都明确表达了绝不重赛的意愿,如果《洛奇》的故事便在此结束,会否是一个更好的结局?
无论如何,《洛奇》的外传已经于今年摆上了拍摄日程,史泰龙也将第七次扮演这名出身平凡的拳王,只是不再担任主角,而是像曾经的米奇教练一样,为主角阿波罗之子进行指点。虽然并非正传作品,但相信影片的精神仍然不会改变,正如史泰龙所说的那句话:“生命并不在于你能够挥出多重的一拳,而在于你能够承受多少拳,并继续前进。”
[1]: Rocky
[2]: Rocky Balboa
[3]: Philadelphia Museum of Art
[4]: Apollo
[5]: Arian Pennino
[6]: American Dream
[7]: Itallion Stallion
[8]: Paulie
[9]: bum
[10]: Climber
[11]: Rocky Step
[12]: Sylvester Stallone
在众多的电影题材中,有一类影片尽管故事相似却佳作云集,尽管看到开头就猜到了结尾但是看到最后仍然会热泪盈眶。这类电影就是拳击电影。其实只要是格斗竞技类的影片都能带给观众这样的体验,但这里选择拿出来讲的还是拳击及摔角这种更为吸引眼球的类型。
拳击电影的开头都是相似的,比如《铁拳男人》,过气的拳击手为了让家人吃饱穿暖,不得不重新站上拳击台,拼了老命和年轻力壮的对手搏斗。
比如《哭泣的拳头》,曾经的拳王散尽家产不得不为了挽救家庭出来挣钱,遇上了家庭分崩离析却酷爱拳击的小混混,两个人不得不进行失败者之间的残杀。
比如《摔角王》,摔角明星退役后生活艰难,饱受病痛折磨,跟女儿的关系也不省心,重归竞技台是唯一的救赎方式。
拳击电影的人物关系也是相似的,比如《斗士》,哥哥带着弟弟打天下,尽管两人的家庭都已经支离破碎。
比如《百万美元宝贝》,老拳击教练把有梦想的女拳击手视同己出,在训练场和赛场的沟通中重新找回亲情的温暖。
又如《铁甲钢拳》,父子俩带着屌丝机器人打天下,随着比赛不断胜利爷俩之间的隔膜也得以化解。
到最后,无论赢了输了,拳击电影的人物都通过不懈的努力收获了新生。如《洛奇》,取得奇迹般的胜利,除了检验出自己有多么禁打,更抱得美人归。
如《勇士》,手足相残的虐心过后,便是化解一切误解的笑中有泪。
拳击电影能这么卖座,两大武器必不可少。一是通过剪辑和特效让观众深陷于其中的动作场面,诱发一种本能性的血脉贲张之感;另一点就是让小人物成功逆袭,让观众不虚此行。
但仅仅这些就足够了么?如果真是这样,我们光看体育赛事直播就可以了,还要把它拍成电影做什么呢?电影将竞技比赛升华,并触动观众的那个神奇的元素究竟是什么?
从前看拳击电影,曾有一个让我颇为不解的地方。导演多拍拍拳击比赛的动作场面让大家爽就可以了,为什么要有那么冗长的铺垫,去拍主人公生活的悲惨,赛前准备的艰难这些无聊的东西。直到我看了《摔角王》,《斗士》导演的另外一部经典之作:《黑天鹅》。
黑天鹅全片基本上都是一个精神分裂的故事,我们看到了娜塔莉波特曼与自己的各种挣扎。终于到最后,女神折腾了自己,成全了大家,不疯魔不成活,黑白天鹅相爱相杀,奉献出了无与伦比的生命演出。黑天鹅发现对手始终是自己,拳击手们其实也一样。大赛前冗长的铺垫都是拳击手们内心的苦旅。他们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品尝着血与泪与汗,忍受着身心的煎熬。与对手比赛时,脑子一定要飞速运转才能化解对手的攻势,并伺机对其进行反击,在我们看来漫长的过程在他们眼中只有一瞬。可见,拳击手们在登上舞台前其实就已经放下一切,在竞技场上的血和荣耀是对他们早已战胜自己的加冕。所以我们看到了鼻青脸肿的史泰龙的笑容,兄弟之间、长辈晚辈之间无论输赢的和解,老教练为女弟子实施安乐死时的叹息和坦然。
现在再看《爵士春秋》中的那段话:“生命是一场走钢丝,其余时间所做的都是在等待。”真正感动我们的也许不是那个闪光灯聚焦的舞台让英雄成为了永恒,而是英雄在走上舞台前所付出的那冗长而沉闷的努力。
"这个世界如此美好,值得人们为它奋斗。我只同意后半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