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North Africa)位于北回归线两侧,主要是指位于非洲北部地中海沿岸的国家,包括埃及、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 苏丹 等6个国家,该地区的重要地理特征是 阿拉伯文化 和伊斯兰教文化,和西亚地区合起来统称阿拉伯世界。
有时将埃及、苏丹、利比亚称东北非,多属撒哈拉沙漠;将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称西北非或马格里布,阿特拉斯山脉斜贯北部。本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干热的下沉气流,且非洲大陆南窄北宽,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的范围大,干热面积广。其表现为:
1、北非与亚洲大陆紧邻, 东北信风 从东部陆地吹来,不易形成降水,使北非更加干燥;
2、北非海岸线平直,东侧有埃塞俄比亚高原,对湿润气流起阻挡作用,使广大内陆地区受不到海洋的影响;
3、北非西岸有加那利寒流经过,对西部沿海地区起到降温减湿作用,使沙漠逼近西海岸;
4、北非地形单一,地势平坦,起伏不大,气候单一,形成大面积的沙漠地区;
5、地中海沿岸地区为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它的形成直接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南北移动紧密相关。
整个北非地区由于深受自然条件限制,大部分国家经济水平较低。其中经济相对较好的代表性国家是埃及。由于经济水平较高,其人口为北非之最。开罗也成为本区规模最大的城市。本区的主要经济支柱主要是农业和矿业等初级产业为主。

北非 位置

北非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北隔地中海望欧洲,南接南部非洲,西临大西洋,东有红海。有西北部的直布罗陀海峡扼守地中海与大西洋的通道;东北部的苏伊士运河扼守地中海与红海通道,从而它们联合起来扼守印度洋与大西洋的战略性通道。也是陆上交通亚欧非三洲间的重要中转站,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北非 气候

地中海气候 :分布在欧洲南部,非洲北部沿海,西亚少数地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原因: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气流下沉;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来自海洋的盛行西风影响)。因为气候干燥,所以终年降水很少。气温年较差大,日较差小。
热带沙漠气候 :多数分布在非洲北部。终年炎热干燥(原因: 副热带高压带 或信风带控制下,全年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因为全年受到热带大陆性气候控制,所以形成降水变率很大,同时,气温日变化率增大。
北非由于地处北回归线附近,深受 副热带高气压带 控制和影响,气流以下沉为主,为典型的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因此,气候特别干旱。除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外,其余地区基本上为高温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埋沙煮蛋”充分表明这里最显著的 自然特征
北非的主要人种是白人,大部分是 阿拉伯人 ,还有北非土著 柏柏尔人 ,他们也是白种人,这可能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有关。大多数阿拉伯人是 穆斯林 ,也有不少是基督教。他们的生活方式带有 伊斯兰教 文化色彩。他们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共同发出更响亮的声音,并且能更有效地反抗强国的牵制。他们的传统服装为白长衫,粗毛呢斗篷,黑色灯笼裤,戴白布或方格布的头巾或缠头,大部分地区的妇女外出戴面纱。妇女喜欢戴戒指、项链或鼻环等首饰,有的还在前额、脖颈、双唇、双颊、胸部、脚掌黥染蓝色花纹。
北非社及宗教白种主半数阿拉伯(阿拉伯世界)信奉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发源;麦加伊斯兰教穆罕默德诞伊斯兰教圣;耶路撒冷同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视为圣地。
本区人们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了第一产业,石油和磷矿丰富为基础的初级加工业。农业分布主要是在有水源供给的 地中海 沿岸和 尼罗河 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以种植棉花,小麦等作物为主。 北部非洲 国民生产总值占三分之一以上,遥居各区之首,人均占有量高于全洲平均的一半。这里矿产资源丰富,采矿业比较发达,其产值占全洲的47%以上,石油、天然气、磷酸盐分别占全洲总产量的60~90%,在世 界上也有一定地位。制造业规模、产值仅次于南部非洲,其中埃及、 阿尔及利亚 摩洛哥 在非洲国家中分别居第二、三、五位。区内沙漠广布,垦殖指 数为各区最低者,但灌溉农业发达,灌溉面积占全洲的70%,加上耕作制度和技术水平比较先进,产量较高,在洲内占有显赫地位,以盛产棉花、小麦及地中海果品等出名。
摩洛哥 《晨报》5月3日消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5月2号在迪拜发布中东北非地区经济形势报告。报告分析,得益于国际油价回升和出口形势好转,中东北非地区国家2017年的经济增速将回升。据布雷顿森林机构预测,得益于缩减预算赤字、改善营商环境的积极政策,该地区石油进口国的经济增速有望从2016年的3.7%上升至2017年的4%;而对于石油出口国,尽管欧佩克和非欧佩克的石油减产协议会短暂影响经济的整体增长,但这些国家的非石油经济增长有望从2016年的0.4%上升至2017年的2.9%。
IMF报告指出,2017年 以来国际经济形势有所好转,国际市场基本产品价格趋稳,为中东北非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报告建议,该地区国家应继续实施经济多样化发展计划,推行促进就业、提高生产力的相关政策,特别是推进教育和基础设施领域的改革。同时,报告也指出,该地区国家的经济增速仍然较低,难以催生足够的就业岗位,以切实降低失业率和改善民生,区域内大多数国家,特别是部分石油进口国的负债率仍处于较高水平。这表明,无论是石油进口国还是出口国都面临整饬公共财政和进行 结构性改革 的双重任务。

北非 古埃及文化

古埃及是世界上 四大文明古国 之一。它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广泛的影响。提到古埃及的文化,人们首先会想到尼罗河畔耸立的金字塔、尼罗河盛产的纸草、行驶在尼罗河上的古船和神秘莫测的木乃伊。它们标志着古埃及科学技术的高度,同时记载并发扬着数千年文明发展的历程。
为了可以全年进行灌溉,人们于1970年建成 阿斯旺水坝 ,1959年至1970年,修建了举世闻名的 阿斯旺高坝 。阿斯旺高坝控制了尼罗河每年的洪水,保护了居民和农作物,还可以提供大量的电力。
纸草是种形状似芦苇的植物,盛产于 尼罗河三角洲 。茎呈三角形,高约五米,近根部直径六至八厘米。使用时先将纸草茎的外皮剥去,用小刀顺生长方向切割成长条,并横竖互放,用木槌击打,使草汁渗出,干燥后,这些长条就永久地粘在一起,最后用浮石擦亮,即可使用,成为当时最先进的书写载体—纸莎草纸,比中国蔡伦的纸还早一千多年,成为后世学者研究 古埃及文明 的重要文献。
埃及出土的一艘约公元前4700年的古船,船长近50米,设备完好,可见当初航海技术与规模。而较轻型的船则用芦苇捆绑而成。现代人复制的芦苇船已经证明,这种船可以横渡大西洋。
尼罗河还使当地人们产生了无与伦比的艺术想象力。坐落在东非干旱大地上那气势恢宏的神庙是多么粗犷,与旁边蜿蜒流淌的尼罗河形成强烈对比。古埃及很多艺术品都既具阳刚之气又不乏阴柔之美。

北非 橄榄之国突尼斯

突尼斯 ,全称突尼斯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Tunisia,地处非洲北端,国土面积为16.42万平方公里。突尼斯全国人口越700多万,其中阿拉伯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8%。突尼斯的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部分国民也精通法语。所以在突尼斯贸易往来用可用阿拉伯语或法语。因地理位置靠近欧洲,所以成为国际会议的中心。突尼斯国土的蓬角 半岛 被人们称为“北非之角”。
突尼斯人喜爱绯红色、绿色和白色,喜欢骆驼、羊,忌讳狗、猫、猪等动物。突尼斯的国花是“油橄榄”,突尼斯是盛产橄榄的国家,所以又被称为“橄榄之国”。橄榄树被誉为突尼斯的民族财富,被突尼斯人视为珍贵之物。突尼斯是全球第二大橄榄油输出国与第四大磷酸盐生产国。
伊斯兰教 对突尼斯人的生活风俗习惯影响很大,突尼斯多数妇女都深居简出,有面带面纱的习俗。伊斯兰教的教徒每天要在中午、下午、黄昏、夜晚各礼拜一次。还有每周的星期五午后,教徒们还要到 清真寺 举行一次集体三麻拜。1月、7月、11月、12月被视为”神运载月”,在这四个月之中禁止一切激烈活动。突尼斯是世界上妇女提出离婚诉讼的伊斯兰教国家。10月至次年5月是最宜到突尼斯的时间。而在圣诞节前后二周和复活节前后数日是不宜前往的,同时,在突尼斯每年7、8月多休假时间。每逢伊斯兰教、基督教日及每年斋月商业活动甚淡。
突尼斯人十分热情好客,常以烤肉、椰枣及传统的 民族菜 “考斯考斯”来款待客人。在招待重要外宾时,主人往往上一只或几只烤全羊。 椰枣 是突尼斯人十分珍爱的食品。突尼斯人在用餐时有边吃边谈的习惯,而且饭后习惯洗手,然后就接着喝茶聊天。按照伊斯兰教教规,突尼斯人忌食猪肉同时也忌讳喝酒。
突尼斯地处非洲最北端,与意大利的西西里岛隔海相望,拥有1300公里的地中海海岸线,坐船30分钟就可到达欧洲大陆,是“欧洲的后花园”,也是非洲地区最便利的旅行地之一,每年都吸引千万游客前来度假。
突尼斯城是座美丽宜人的海滨城市,也被称为“地中海玫瑰”。这里的阿拉伯建筑和现代设计相得益彰,旧城麦地那保持着古色古香的阿拉伯东方色彩,但你也可以在布尔吉巴大街上发现很多巴黎的痕迹。
在突尼斯打开撒哈拉的方式,不仅只有骆驼。你还可以乘坐打造于1910年的红蜥蜴列车,从城市向沙漠进发,坐在豪华精致车厢的车厢里看着大漠闪过。
摩洛哥位于非洲大陆的西北端,与西班牙隔海相望,在这里既可以看见地中海,也能饱览大西洋的美好景致。特别是在春夏两季,绿草如茵,花香弥散在座座城市中,风景如画。是“北非的后花园”。
说到摩洛哥就绕不开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让本色苍茫的大漠多了份神秘和浪漫。骑上骆驼,一步步走进沙丘起伏、 大漠孤烟 的撒哈拉。长河落日、深邃银河,以及炽烈的日出,都是一生不可多得的体验。
摩洛哥的精彩,当然还有卡萨布兰卡,哈桑二世清真寺就伫立在蔚蓝的大西洋里;小城的白墙上被艺术家们绘满壁画的艾西拉;老城里有着9000条小巷连环曲折,360多座清真寺隐藏其间的“迷宫之城”菲斯......
阿尔及利亚全称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是非洲北部马格里布的一个国家。北部濒临地中海,东邻利比亚、突尼斯,东南和南部分别与尼日尔、马里和毛里塔尼亚接壤,西部和摩洛哥相连,阿尔及利亚的国土面积居非洲各国、地中海各国和阿拉伯国家之冠,排全球第10位。
阿尔及利亚全境有七处自然文化景点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列为世界遗产。首都阿尔及尔市内有著名的非洲圣母院、319座清真寺和众多博物馆,北部有气候宜人的地中海金色沙滩,南部有浩瀚的撒哈拉沙漠,还有高原雪山和众多古罗马遗址。
来到阿尔及利亚旅游,一定要品尝一下他们叫做古斯古斯的食品,这是一种用清水、橄榄油、牛羊肉、蔬菜和面粉等做成的馒头。阿尔及利亚人奉伊斯兰教为国教,所以不吃猪肉,也不太喜爱吃海参、鱼、虾之类的东西。在斋月其间,从日出到日落这段时光里不吃不喝,水米不沾,晚上才开斋进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