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真的是个「坑」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想要明确几个我个人的观点:
- 教育技术学是一个交叉学科,但不等于教育技术学是一个什么都学但什么都不深入的学科。
- 教育技术学专业(师范类)不一定培养的都是去当信息技术老师,教育技术学专业(非师范类)不一定培养的都是去当程序员、网络工程师、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
- 部分学校撤掉自己学校的教育技术学专业,是各学校顺应时代发展并结合自身实际做出的常规性调整,不等于这个专业没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 目前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的学生,看似什么都学了,但又看似什么都没有学的现状,目前是客观存在的。
- 目前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的学生,继续从事本专业工作,或有机会利用专业所学知识解决对口问题的情况不是常见的,一大部分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的学生都有转行的情况。
以下的回答内容,都建立在上述观点之下。如果您对上述观点表示不同意,那或许下面的内容有可能帮不上您的忙。您可以在评论区中留下您的观点,大家一起碰撞和交流。
本文目录如下:
- 这个专业是干什么的?
- 这个专业需要学习哪些课程?
- 如何看待教育技术姓“教”还是姓“技”的问题?
- 都2023年了,教育技术也在不断提AI+,有没有一个统一认知的方法呢?
- 我是一个新手,在教育技术领域开展研究容易出现的问题有哪些?
- 我是教育技术的本科生,想要继续在本专业读研,有什么建议吗?
- 近期专业内有什么热点?
这个专业是干什么的?
这应该是很多人想要知道答案的第一个问题。因为,当被问到“你是学什么专业?”“你的专业是干什么的?”等问题时,我们需要优雅的,用他人能够秒懂的表述回复。
但往往“一顿操作猛如虎”的解释一通,到最后都会得到:「哦,你们学出来是当电脑老师的」「哦,你们学出来能去学校修电脑」「哦,你们比我们当其他学科老师的要强,你们会开发软件,会写代码」「哦,你们是拍视频的」等之类的回复。
不可否认的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当信息技术老师,或转行做程序员、从事新媒体运营、影视后期制作等工作的,确实也不在少数。
想要了解这个专业是干什么的,我们可以先从“教育技术”的内涵切入。AECT’94,AECT‘05两个定义,对于教育技术领域的影响较为深远,尤其是AECT’94定义。
AECT‘94定义 [1]
原文如下: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
翻译如下:
教育技术是对有关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这个定义是对我国教育技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个定义中,教育技术被这样看:
- 研究对象: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 细分领域: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开发,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管理,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
- 学科性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学科
AECT’05定义 [2]
原文如下: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by creating, using, and manag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翻译如下:
教育技术是通过创建、使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道德实践和研究。(ChatGPT翻译)
AECT’17 定义 [3]
原文如下: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application of theory, research, and best practices to advance knowledge as well as mediate and improve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 through the strategic design, manage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翻译如下:
教育技术是指通过对有关学习过程和资源战略设计,创新应用和有效管理来促进知识发展,调节学习进程和提升学习绩效的研究及符合职业道德规范的实践。 (邱艺及拾光工作室翻译)
综合上述三个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定义来看,教育技术的学科交叉特征明显。
如果我们需要对教育技术给出一个通俗的解释,简单的回答“你是学什么专业?”“你的专业是干什么的?”等问题,或许可以这样说:
我所学的专业属于教育学类,是教育学下属的二级学科,主要研究如何融合信息科技创新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和课堂教学结构,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绩效产出。具体针对教与学相关的环境、资源、课堂、教师、评价、治理等六方面,围绕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五个领域,进行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毕业时可被授予工学、理学或教育学学位,可从事教育管理与教育咨询,信息科技学科教学,信息化教研,教育信息化相关产品、资源、系统等设计与开发,教育评价与诊断改进,教育政策分析及研究等工作。
这个专业需要学习哪些课程?
目前开设教育技术学专业高校中,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大多围绕下面这幅图片展开。
以上这幅图,引用于 梁林梅,杨九民.教育技术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2012:19. 相关资料来源于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第二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3页。
我就用这个图简单的简述一下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从上到下为第一条线,第二条线和第三条线。
第一条线:构成了教育技术学专业中信息技术相关的课程 ,比如程序设计语言、软件开发、系统设计开发等。因为教育技术学科需要学会利用技术解决问题。
第二条线:构成了教育技术学专业中媒体理论与教育传播学的相关课程 。教育也是一种传播,教育技术学科要能够利用不同媒介,尤其是新媒体等渠道进行传播。
第三条线:构成了教育技术学专业中教学设计的相关课程 。教学设计的范畴不仅包括课堂教学的设计,还蕴含非常丰富的内涵。
隐含的线:由于整个学科需要不断的发展,就需要研究方法的驱动。
当然,随着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科技的飞速发展,开设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校目前也通过联同其他专业建设「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或建设「人工智能教育学部」等方式,不断调整自身人才培养方案。
如何看待教育技术姓“教”还是姓“技”的问题?
一段时间,教育技术学科中对其姓“教”还是“技”有过深入的讨论。
作为一个刚刚进入学科大门10年左右的新学生,我觉得自身还需要不断地研究才能够对这个问题有更加全面的认识,目前没有给这个问题定论的资格和能力。
不过在一次学术会议上,我聆听了华中师范大学王继新教授的讲座,受到了启发。
或许,我们可以这样看待这个问题:
分治来看并不忘记系统视角,教育的问题,就用教育的方法来解决;技术的问题,就用技术的方法来解决。
都2023年了,教育技术也在不断提AI+,有没有一个统一认知的方法呢?
这个问题,我也思考过。
首先说,人工智能不是一个新鲜的事物。
人工智能是指由人类所制造的智能,其原型是自然智能,特别是人类智能。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的任务,在于理解自然智能奥秘,创制人工智能机器,增强人类智力能力。[4]
自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诞生人工智能这一概念,到经历跌宕起伏的两次兴盛和两次寒冬,再到云计算、大数据的快速发展和算法模型的突破性进展,当前,我们迎来了人工智能的第三次浪潮。[5]
以5G网络、大数据、AIoT和边缘计算等为基础设施与知识图谱、模式识别、机器学习和NLP等关键技术构成的智能环境,已在人机对话、图像识别、数据分析和个性推送等领域有所突破,这为人工智能在不同行业和领域凸显其赋能属性提供有力支持。[5]
当计算力、数据量不在成为瓶颈时,算法模型将会成为人工智能在各领域发展的差分点,也会成为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就像近期爆红的ChatGPT。
但是,想要将人工智能应用于人类的身上,或者再缩小点说,应用于某一个行业之中,就需要数字化的支持。
一方面,将被应用到对象数字化描述,包括特征、喜好、习惯等;另一方面,将这个个体所需要的服务数字化,包括需要什么资源,何时需要资源,用什么获取资源等。
那么,这个统一认知的方法就浮现在眼前,以教育领域举例,见下图:
我是一个新手,在教育技术领域开展研究容易出现的问题有哪些?
还是上图吧,我总结了一下。
可能就是以上3种。
我是教育技术的本科生,想要继续在本专业读研,有什么建议吗?
我在另一个问题下做了相关的回答,现在看起来还是可以有些用处,就直接贴过来,可能就是下面几条。
- 要有一个清晰的研究规划,要让自己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要学会应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摒弃想当然,学会严谨;
- 从基层做起,从小事做起,让自己的综合能力和专业技能一起提升。
- 不要急于发表论文,学会对自己的名字负责。既然花时间去写论文了,为什么不把自己定位到高水平的期刊上?
- 切忌:用旧时代的研究内容套上一个新的研究方法,能出成果但很难推动学科进步。
- 和导师要互相善待;
- 决定继续深造,就要有长远的研究规划;不决定继续深造,那就要看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近期专业内有什么热点?
这个或许是小伙伴们想要看到的,有一个办法,您可以通过教育技术领域期刊的目录,发现研究的热点和方向。
2022年我和 @STEINWAY 归纳总结了一个热点,凑合看一下?⬇️
就回答这些吧,写到这里快5000字了,但发现,我好像还没有回答题主提出的「教育技术学坑了多少人?」
主要是发现我不太好去衡量「坑」这个概念。
毕竟,对于一部分来说,不认为坑;对于另一部分人来说,认为很坑。毕竟这事情,和每个人的境遇都有关,很难抛开其他因素单独来看是否「坑」。
只能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我在这个领域将近10年了,最近也有很多人问我一些问题,具有一定的共性。今天又刷到了您这个问题,借用您这块宝地,把我的一些想法分享给您和大家。
由于教育技术和教育信息化领域发展迅猛,加之我能力和水平有限,肯定有纰漏的地方,敬请您和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Seels, B. , & Richey, R. . (1994).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the definition and domains of the field.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 Technology.
[2] AECT (2004) The Meanings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Washington DC: AECT, Definition and Terminology Committee document, June 1, 2004 #MN4.0
[3] AECT. The Definition and Terminology Committee has issued a new definition for Educational Technology[EB/OL]. 2017[2017-12-01].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
[4] 钟义信.人工智能:概念·方法·机遇[J].科学通报,2017,62(22):2473-2479.
[5] 谢幼如,邱艺,刘亚纯.人工智能赋能课堂变革的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1,No.416(09):7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