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相
引证解释
1. 谓宰相中居首位者。
宋邵博《闻见后录》卷二:“是时众中惟首相王珪因奏 延安郡王 当为皇太子,馀人无语。”《宋史·
曾公亮
传》:“ 公亮 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
韩琦
每咨访焉。”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设朝》:“不料今日做了堂堂首相,好快活也。”
2. 君主国家内阁首脑。某些非君主国家的中央政府首脑有时也沿用此称,职权相当于内阁总理。
罗伯特·沃波尔
英国第一任首相
罗伯特·沃波尔
当时担任
财政大臣
的职务。由于
乔治一世
对英国事务不感兴趣,也不懂英语,不能参与内阁讨论,因此首席大臣罗伯特·沃波尔主要负责国家的政治事务。在罗伯特·沃波尔之前,
英国君主
自己行使首相的职责,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与组织政府。从罗伯特·沃波尔之后,君主的影响力衰退,首相的职务逐渐由议会中多数党的领导人担任。“首相”最初被用来形容专制君主的首席大臣,也用来指国王的
走狗
。像罗伯特·沃波尔、
乔治·格伦维尔
和诺斯伯爵都强烈抗议自己被称为首相。1937年议会通过《国王的大臣法》后,“首相”这个称号被正式定下来,同时首相兼任
第一财政大臣
的职务。但是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习惯用第一财政大臣的称号胜于首相的称号。
在君主立宪制下,首相多为国会多数党的
党魁
或多数派的首领。
在君主
独裁
制度下,首相通常由君主任命,是替君主执行命令的内阁最高官员。
首相,为「首席宰相」的缩写,是君主制国家中政府
首脑
的中文通称。如英国和日本是君主立宪制政府,政府执政是靠参院选举产生领导人,然后领导人组织内阁来进行国家管理,这样的领导人叫首相。是国家政权管理的执行者,但是在名义上比较大的政策是要咨询国王(英国是女王,日本是天皇),并得到国王允许才能生效(仅是名义上,没有法力效力,但有舆论和精神领袖作用)。
在
君主立宪制
下,首相多为国会多数党的党魁或多数派的首领。在君主独裁制度下,首相通常由君主任命,替君主执行命令的内阁最高官员。在
议会制
中,例如英国的
西敏寺
制度,首相是政府的首脑,而国家元首(国王或总统)只有仪式上的职能。在一些君主立宪的国家中,首相可实行宪法上授予君主的权力,而无需经国会批准。首相除了是政府首脑,首相也有其他职能,例如,英国的首相兼任第一财政大臣(First Lord of the Treasury),而在二战时,英国首相丘吉尔兼任国防大臣。
卡塔尔首相
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 2023年3月7日
—今
马来西亚总理
:安瓦尔·易卜拉欣 2022年11月24日—今
日本首相
:
岸田文雄
(Fumio Kishida)2021年11月10
日—今
约旦首相
:
贝希尔·哈苏奈
(Bisher Khasawneh)2020年10月12日—今
首相
欧洲君主国
瑞典首相
:乌尔夫·亚尔马·克里斯特松 2022年10月17日——
[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