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名校毕业生一直是聚光灯下的焦点,普通大学毕业生的去向很少受到关注,其实他们才是毕业生的主流。马马哥之前
讲重点大学历史的那期内容
说过,重点大学、一本、二本等概念经过几次变迁,标准已经很模糊了,我就参照招聘平台的标准,把所有非双一流大学都算做普通本科。
今年毕业的本科生总数420多万,其中只有37万,也就是不到十分之一就读双一流高校,普通本科的毕业生有380多万。而专科生毕业生数量更多,有460万。
今天,马马哥就和大家聊聊这些非名校,尤其是二本和大专毕业的年轻人都去了哪里,又怎么样在努力生活。
一、普通本科学生的出路
去年有学者调查高校毕业生的去向意愿,1万多份问卷涵盖了双一流高校、普通高校和专科院校。结果显示,期望“考编”和进国企的占到了四成以上;20%想继续读书深造;想去民营企业工作的不到20%;剩下的计划自由职业、自主创业、参军入伍、出国留学、暂时躺平等等。
咱们先看看普通本科学生选择几种主流出路的难度。
考编一年比一年“卷”,可年轻人的报考热情一点没减,除了追求稳定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不论是考公务员还是事业单位,二本学生都有机会和一本学生公平竞争,至少在报名环节没有区别对待。
但是从结果看,想通过国考进部委,不论名校还是普通学校的本科生都很难,比方说从财政部去年的公示看,下属事业单位录用的人员大部分都是国内名校硕士、博士,普通本科毕业生学生完全没有机会。
马马哥又看了北京市朝阳区2022年拟录用公务员的名单,可以看到有江汉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北京农学院、北京联合大学、天津财经大学等普通本科的毕业生,但整体占比不高。
我们再来看看县城的公务员录用名单,比如在中国百强县排中间位置的浙江嘉善县。其中虽然不乏浙大、厦大的高材生,可主流就变成了贵州财经大学、浙江农林大学、青海民族大学等普通本科。
而黄灯老师在《我的二本学生》这本书里也写到不少学生考编的故事,比如她2006年教过的一个班,有12名学生相继考进体制内,在各自家乡的电视台、镇政府、国税局等单位工作。
这么看,进体制的确是二本生们可望可及、相对不错的归宿。可是,体制内工作毕竟有限,挤不进体制的年轻人们,终究还是得考虑找一家民营企业,先就业再择业。
但是知名大企业,通常只在名校开宣讲会,校招岗位基本都是给名校学生准备的,普通本科学生很多时候可能连消息都还不知道,校招就已经结束了。
虽然教育部等相关部门三令五申,禁止企业在招聘时进行学历歧视,但不少企业还是会把“只要985、211院校毕业生”堂而皇之地写在招聘启示上,更多的企业,会在筛选简历阶段直接Pass普通本科毕业生的简历。
所以很多学生只能去“双选会”碰运气,出现在这种招聘会上的企业,大多来自制造业、房地产等实体行业,招聘的主要是“销售”等稳定性较差的岗位。也有很多普通本科毕业生被零售企业以“储备干部、管培生”的名义招走,可实际工作却是到各个门店做销售,搬货、拉横幅、发传单、摆陈列、盘点商品等。
为了增加自己的竞争力,越来越多的普通本科毕业生走上了考研路。只是考研这条路同样不好走。一个公开的秘密是,“双一流”名校在招收研究生时,通常会优先招收本校或本专业排名靠前学校的学生。普通本科毕业生想考入名校,需要更多的努力和运气。
黄灯在《我的二本学生》里讲到,她有个学生立志非中山大学不上,曾考下380的高分,可在复试中还是给刷了下来。因此,很多普通本科的学生在确定考研目标时,为了不浪费时间做分母,往往只能选择一个比自己本科学校稍好一点的省内院校,或者普通211。即便如此,按照教育专家熊丙奇的估计,很多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考研“上岸”的概率也只有区区10%。
总结一下,
普通本科学生进体制的话,大多是回到家乡,在三线城市或县城的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考一个编制;就业的话,很多进入实体行业的小公司,或者是大公司的销售、文员等低发展岗位;考研大概率选的也是“双一流”中并不顶尖的学校。
二、大专生的真实未来
相比于普通本科学生,专科生就业和升学时面临的压力更大,但是从数据来看,专科生的就业率比本科生还要更高一些。
如果想进体制,专科生可以选择的岗位非常少。从今年国考招录岗位的学历要求看,专科生能报考的岗位仅占1.45%,集中在行政执法类;只有1个岗位是明确留给专科生的,总共招录3人。这个岗位来自国家移民管理局广州遣返中心,属于公安系统,从事非法移民待遣羁押、身份核查、实施遣返等工作。
省考留给专科生的岗位同样不多,以甘肃省为例来说,只有不到7%的岗位要求是“大学专科及以上”。这些岗位大多在基层,很辛苦,晋升空间也有限。
找工作时也一样,几大网络招聘平台里,绝大多数岗位都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知名大企业,或者相对好一点的中小企业,应届专科生想应聘成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但是专科生在就业市场里也有独到的优势,这来自于专科与本科教育的侧重点不同。本科教育无论文、理都注重理论学习和综合素质培养,会教很多看上去“没用”的知识;而专科教育更看重实用性。因此,很多专科生一毕业就掌握了一门“手艺”,比如汽修、美容、乘务等,比较容易找到对口的工作。
像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等校企合作学校的专科毕业生,甚至有机会一毕业就进入国家电网等央企工作,虽然干的都是基础的技术工作,但是稳定啊,别说本科生,就是研究生都得羡慕一下。
我还在网上看到一个案例,一个普通本科毕业的东北女孩儿到广州找了一圈没找到合适的工作,想应聘高速公路收费员,结果发现人家只要专科生。
有不少专科毕业生看清了现实,求职姿态更低也更加务实,愿意到民营的小微企业里从事基础性工作,比如做销售、文员,或者一线的技术工人。今年4月智联招聘发布的《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也显示,专科生找到工作的比例要高于普通本科毕业生,当然了,对比双一流院校的学生,其就业率还是要低不少的。
为了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大约五分之一的专科生选择“专升本”,也有专科生甚至突破发表论文等重重的阻力,以同等学力身份直接去考研。
只是从2020年开始,双一流高校都取消了“专升本”,专科生要想实现“名校梦”变得越来越困难了。
总结一下,
专科生考编、升学、找工作,可选项都比普通本科毕业生要少,但是因为他们专业应用性强、求职期望值低,反而比普通本科毕业生更容易拿到offer,就业率更高。
三、专科本科的起薪差距
虽然专科生就业率不算低,但是在工资待遇方面却与本科生有不小的差距。
去年6月,北大“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课题组的研究显示,全国本科毕业生平均薪资5825元,中位数5000元;专科毕业生平均薪资3910元,中位数3500元。相对来说中位数更有代表性,也就是说专科生毕业起薪要比本科生低1500元左右。甚至在同一家公司干同样的工作,专科生拿到的工资也低于本科生。
不同于“双一流”名校和高学历毕业生喜欢到一线城市打拼;专科生更愿意选择到竞争压力较小的新一线或二线以下城市。今年年初,《中国青年报》做了一个调查,发现应届专科毕业生计划留在二线城市发展的比例有35.6%,超过应届本科生。
我看到一个报告说,名校学生找工作,主要靠学校名气和专业优势;而普通本科和专科生找工作,则需要明确的求职目标、丰富的社会经验以及相关的实习经历。
我们拿开店打个比方,双一流毕业生就像老字号连锁店,靠口碑就行;而普通本科学生和专科生就像新开的店铺,需要让顾客试用试吃才能有销路。
当然,最后的最后,马马哥以快20年的工作经验告诉大家,毕业院校、学历水平,通常是你越年轻发挥的作用越大。而人一辈子的工作就像长跑,工作20年也不过是马拉松跑到了半程而已,没有考上名校的同学,也不要总为高考的失利耿耿于怀,我说句难听的,那些生活不如意、过得不好的人,没有名校学历也绝对不是他们唯一的劣势。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