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不正经英国史】傻白甜必须死
来源:雪球App,作者: 金蹀躞,(https://xueqiu.com/9493441514/171707571)
欧洲史像一张错综复杂的网,有时候,纷繁的“线”会诡异地钩住同一个“点”,如果这个“点”强大而野心勃勃,就能借势而起,纵横开阖,创下一番事业;但如果这个点只是茫然无知,随波逐流,则会被命运撕个粉碎。
我们今天要说说苏格兰女王——玛丽一世。
大家还记得英格兰的都铎王朝么?
(考虑到我上一次更新是2019年3月,我就当你们不记得了,速度回顾一下啊~)
“亨利七世”结束了红白玫瑰战争,成为都铎王朝的第一位国王。他一辈子兢兢业业,如履薄冰,开启了英格兰新的盛世。
他死后,王位传给18岁的儿子“亨利八世”,“亨利八世”少年得志,坐拥至高的权力,无尽的财富,变得自大又为所欲为,一辈子娶了六个老婆。为了能随心所欲地离婚再娶,不惜举国叛离天主教,跟全欧洲掐架。
“亨利八世”死后,王位传给他奋斗了一辈子唯一奋斗出来的病弱儿子——“爱德华六世”。可惜小王子九岁继位,十六岁就驾崩了。
于是朝中重臣趁乱推举了“亨利七世”的重外孙女,也就是亨利八世的侄孙女——“简·格雷”来当傀儡女王。
可惜“简·格雷”只在位九天,就被亨利八世原配正妻所生的大女儿“英格兰的玛丽一世”,也就是她表姑推翻斩首。这位“玛丽一世”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血腥玛丽”。
“血腥玛丽”死后,皇位传给了她的异母妹妹,也就是著名的“伊丽莎白一世”。
我们再把时间线倒回去,“亨利七世”作为都铎王朝的第一位国王,为了稳定外交,他将自己的大女儿“玛格丽特·都铎”,嫁给了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四世”。
在苏格兰当国王真不是什么好差事,这里很冷,又穷,还内战不断,跟邻居英格兰又是世仇。大家别看苏格兰和英格兰唇齿相依共居在一个岛上,但苏格兰人是岛上的原住民凯尔特人的后代,而英格兰人则是拓殖而来的盎格鲁-撒克逊人。苏格兰的一贯外交政策就是远交近攻,联合法兰西打英格兰。不过“詹姆斯四世”决定在都铎王朝蓬勃崛起的时候,暂时认个怂,联姻麻痹一下“亨利七世”,便同意给他做女婿,还想趁“亨利七世”攻打法兰西时,伺机背后捅刀子。但不想他先阵亡了。于是,他和“玛格丽特·都铎”生的儿子,年仅1岁的“詹姆斯五世”继承了苏格兰王位。
“詹姆斯五世”成年后,正是“宗教改革”席卷欧洲之时,他二舅“英格兰的亨利八世”为了离婚,率领全国,改信了新教。“亨利八世”面临全欧洲天主教国家的敌意,本着攘外必先安内的思路,逼大侄子一起改信新教,并且收买了苏格兰的权臣家族向“詹姆斯五世”施压。
“詹姆斯五世”一直是傀儡皇帝,先后被母亲和权臣摄政,始终没钱、没人,无力反抗。他有个青梅竹马的爱人,叫“玛格丽特·厄斯金”,两人共育有6个子女,但却不能娶她。因为“詹姆斯五世”必须用自己的婚姻来换取最大的利益。最终,他得到了法兰西权臣“吉斯家族”的女儿——“玛丽·德·吉斯”为后。
只可惜常年压抑和不断的战争摧毁了“詹姆斯五世”的健康,他在公元1542年去世时,年仅30,王冠哐当一下,落在了他不满一岁的女儿“玛丽·斯图亚特”头上。
她就是本文的女主——苏格兰的“玛丽一世”。
2013年,哥伦比亚推出一部火遍全球的狗血肥皂剧,叫《风中的女王》,讲的就是苏格兰“玛丽一世”的故事,很多人会把她和英格兰的“玛丽一世”,也就是“血腥玛丽”搞混,但其实她俩是姑侄女的关系。
“玛丽·斯图亚特”继位后,她舅爷爷“亨利八世”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兵不血刃,统一大不列颠岛的缺德法子,就是为他的儿子“爱德华六世”求娶襁褓中的“玛丽·斯图亚特”,并要求现在就把童养媳接走,还要苏格兰承诺,一旦“玛丽·斯图亚特”夭折,王位自动归“爱德华六世”继承。
擦,就差明说,我要弄死这个女婴了。
“玛丽·斯图亚特”的母亲“玛丽·德·吉斯”当然不肯引颈就戮啊!火速联系了她娘家哥哥——法国的权臣吉斯公爵,帮女儿和法兰西国王“亨利二世”的长子“弗朗索瓦二世”定了婚。“玛丽·斯图亚特”五岁的时候,就被送去法国宫廷抚养了。为怕被英格兰人抓走,“玛丽·斯图亚特”从小就配备了四个年纪一样,长相相仿的侍女,全部都叫“玛丽”,“四玛丽”后来成为女官,一直伴随着她们的女王四处漂泊,也是段传奇故事。
此时,我们再把视线投向法兰西:
法兰西“瓦卢瓦王朝”的第十位国王“亨利二世”于1533年娶了“凯瑟琳·德·美第奇”为后。看她这姓儿就知道,“凯瑟琳”是美第奇家族的人,这是欧洲的顶级世家之一,族中出了两位教皇!
但不巧“凯瑟琳”结婚的第二年,她的教皇爷爷就去世了,“亨利二世”投资失败,十分丧气,开始了对妻子冷暴力的一生。不过这倒是不影响他们生孩子,两人育有四子三女,他们后来都成了“凯瑟琳王太后”纵横欧洲权力巅峰的资本,当然这是后话了。
总之,“玛丽·斯图亚特”在法国皇宫中,与她的未婚夫——“凯瑟琳”的大儿子“弗朗索瓦二世”一起无忧无虑的长大。她的吉斯舅舅们更是对她宠爱有加,毕竟她是苏格兰女王,未来的法兰西王后,并且在英格兰的“玛丽一世”死后,拥有了可以和“伊丽莎白一世”竞争英格兰王权的资格。掌握了她,就几乎拥有了半个欧洲。
豆蔻年华的“玛丽·斯图亚特”聪明,美丽,举止优雅,深谙宫廷礼仪,会多国语言,歌声甜美,还弹得一手好钢琴,赢得无数法国诗人极尽肉麻的歌颂。这些特质可能对于迪斯尼公主来说堪称完美,然而对于暗黑欧洲中的女王来说真是球用没有。
1559年,15岁的“弗朗索瓦二世”继承王位。吉斯家族在法兰西的权力达到顶峰,16岁的“玛丽·斯图亚特”也成为了法兰西王宫里最尊贵的女人。
但紧接着,剧情急转直下,“弗朗索瓦二世”16岁就因耳疾去世,法兰西王位由“凯瑟琳”的二儿子“查理九世”即位。“玛丽·斯图亚特”只能收拾包袱回苏格兰老家了。
可同是这一年,“玛丽·斯图亚特”的母亲——“玛丽·德·吉斯”也去世了。国中执政的是“梅里伯爵”——“玛丽·斯图亚特”的父亲“詹姆斯五世”和他真正心爱的女人“玛格丽特·厄斯金”所生的大儿子。作为私生子,他毕生都没资格继承王位,但无疑他才是苏格兰的实权派。且此时,苏格兰也已经改信新教了,这里并没有人欢迎信仰天主教,满身骄娇二气的16岁女王。
现在,我们再把目光投向西班牙:
大家还记得英王“亨利八世”的第一位王后是“阿拉贡的凯瑟琳”么?她的出身极其高贵,父亲是阿拉贡国王“费尔南多二世”,母亲是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尔一世”。她和亨利八世唯一存活下来的孩子,便是未来令新教徒闻风丧胆的“血腥玛丽”。“血腥玛丽”幼年跟大姨“胡安娜”的儿子,也就是她堂哥——未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定了娃娃亲。
可是紧接着“亨利八世”一顿换老婆,“血腥玛丽”沦为私生女,隐忍多年后才夺回王位。她表哥“查理五世”孩子都老大了,自然没法娶她,可又不想放弃与英格兰女王联姻的宝贵机会,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让自己的儿子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去把姑姑娶了。
大家可以把“贵圈真乱”打在公屏上:
“血腥玛丽”与小她11岁的侄子并没有生出子女就去世了,王位由异母妹妹“伊丽莎白一世”继承。“腓力二世”本想接着娶了小姨子,以便继续把持英格兰。但“伊丽莎白一世”就不是地球上的男人能驾驭的,在软硬兼施,勾搭无果后,“腓力二世”只好灰溜溜的返回了西班牙。
据说就是在这次回国路上,“腓力二世”遭遇了暴风雨,差点葬身大海,绝望中他不断地向上帝祷告,竟然遇难呈祥了!从此后,他成为了一个异常坚定的天主教徒,并以清除全欧洲的异教徒为己任。
不过“腓力二世”的狂妄也可能是出自政治野心,毕竟西班牙作为资助“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国家,拥有广袤的美洲殖民地和称霸海上的“无敌舰队”,他又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儿子,想要整个欧洲不足为怪。
这样一个金龟婿,英格兰的“伊丽莎白一世”不愿意嫁给他,有的是人愿意。法国的“凯瑟琳·德·美第奇”立刻献上了自己的小女儿“伊丽莎白·德·瓦卢瓦”。据说14岁的小公主知道要嫁个32岁的三婚国王时,几度哭晕过去。
不过,在欧洲皇室联姻中,年龄、辈分、血缘,统统不在考虑范围。
1560年,我们16岁 天真的 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回到她阔别多年的祖国时,她的邻国君主们分别是41岁 不择手段的 法国王太后“凯瑟琳·德·美第奇”;33岁 奸诈的 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27岁 狡猾的 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
“天真”成了一个贬义词。
比“天真”更糟糕的是,“玛丽·斯图亚特”还是一个恋爱脑。她身上实打实的“苏格兰王位”和或有可能的“英格兰王位”吸引着全欧洲没有实权的王子们,一时求婚者趋之若鹜。“伊丽莎白一世”非常担心她大侄女嫁给一个天主教王子,再联合岛外势力,来抢夺自己的王位。思前想后,她做出了一个非常绿茶婊的决定,派自己的情人“罗伯特·达德利”去向“玛丽·斯图亚特”求婚。“罗伯特·达德利”仪表堂堂、风度翩翩,不负众望,战胜了所有竞争者,成功打动了苏格兰女王的心,可就在两人马上要订婚时,“伊丽莎白一世”醋意大发,又一纸调令把“罗伯特·达德利”召回来了……
“玛丽·斯图亚特”受到背叛,恼羞成怒,不顾“伊丽莎白一世”的反对,嫁给了另一位来求婚的英格兰贵族“达恩利勋爵——亨利·斯图亚特”。
这位“达恩利勋爵”,是个漂亮但没什么脑子的小白脸,据说唱歌、跳舞、马术、弹琴、狩猎、养鹰,样样皆精,做个面首倒是富富有余,只是作为政治伙伴的话,又是球用不顶。
两人盛大的天主教婚礼激怒了“伊丽莎白一世”,偏偏爱情也没维持多久。一年后,“达恩利勋爵”因为吃醋,当着怀孕七个月的“玛丽·斯图亚特”,把她的私人秘书“大卫·里奇奥”给杀了,并逼迫她封自己为“并肩王”。
我们的风中女王啊,挑男人的眼光真不行……
不过对付低智商老公的政变,“玛丽·斯图亚特”还是展现了女王应有的从容。她安抚住了“达恩利勋爵”,分化了他和他的贵族支持者,将暴乱消弭于无形。但紧接着,千古疑案发生了,“达恩利勋爵”在次年离奇死亡,而“玛丽·斯图亚特”却在坟土未干时,急吼吼地嫁给了疑似幕后凶手的“博思韦尔伯爵”。
1567年,苏格兰贵族掀起了反对女王和她新夫婿的战争,“博思韦尔伯爵”出逃,“玛丽·斯图亚特”被迫退位,将王冠传给她只有一岁大的儿子“詹姆斯六世”。
一岁即位,简直是苏格兰王冠的魔咒啊!
“玛丽·斯图亚特”把自己的婚姻生活过得一团糟的时候,她邻居家的八卦也不遑多让。
“凯瑟琳王太后”牺牲大女儿的幸福,把她嫁给“腓力二世”,本是想拉拢西班牙,借以对抗法国国内的权臣“吉斯家族”。谁料却传出“伊丽莎白·德·瓦卢瓦”跟“腓力二世”的大儿子“卡洛斯王子”一见钟情,暗通款曲。“卡洛斯王子”是“腓力二世”与第一任妻子所生(“血腥玛丽”是“腓力二世”的第二任妻子),本是太子人选,却在1568年绝食而死,“伊丽莎白·德·瓦卢瓦”也在同年离奇死亡。这件事的真相扑朔迷离,数百年来滋养了无数“小妈文学”。
“凯瑟琳王太后”显然没空为大女儿伤心,立刻提议将小女儿“玛格丽特·德·瓦卢瓦”嫁给“腓力二世”填房,全然不顾两人相差17岁,还可能有杀姐之仇。不过这回换“腓力二世”不乐意了。他敏锐地意识到“玛丽·斯图亚特”又恢复了单身,如果自己娶到了虽然已经退位的苏格兰女王,却可以借她之名义,推翻“伊丽莎白一世”,赢得他一直垂涎的“英格兰王位”。
好死不死的是,“玛丽·斯图亚特”并不知道国际形势风云变幻,被国内贵族逼迫退位后,就毫不犹豫地投奔表姑“伊丽莎白一世”去了。结果,一入英格兰就被囚禁起来。
之后“吉斯家族”的舅舅们与“腓力二世”结成新同盟,共同谋划营救“玛丽·斯图亚特”和暗杀“伊丽莎白一世”。两件事儿都没有成功,只是愈发将“玛丽·斯图亚特”推入死局。
另一边,法兰西“凯瑟琳王太后”意识到“吉斯家族”已经与“腓力二世”结盟了,自己寡母弱子如何自保?便开始暗暗扶植新教势力,新教中的“胡格诺派”壮大起来。但狂热的宗教分子很快超出了“凯瑟琳王太后”的掌控,让她感到更大的威胁。
如何才能摆脱“胡格诺派”,还能同时削弱“吉斯家族”呢?“凯瑟琳王太后”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毒计:
她将自己的小女儿“玛格丽特·德·瓦卢瓦”嫁给新教徒国王“纳瓦拉的亨利”,婚礼在巴黎举行,遍请胡格诺派领袖,并彻夜狂欢。
又同时煽动“吉斯家族”组织上万天主教徒和警察、士兵,在婚礼第二天的凌晨,众人酒醉未醒之际,开始了屠杀。
这是真正的“血色婚礼”,1572年8月24日,超过2000具尸体被抛进塞纳河中,血水染红了河流,史称“圣巴托洛缪之夜”。
但这还不是结束,天主教徒们杀红了眼,巴黎的暴行持续了将近一个月,又从首都向全国散布开去,最终死难者将近10万……
后世有名为“圣巴托洛缪之夜”的绘画作品,画中尸横遍野,皇宫、街道处处上演血腥杀戮,然而“凯瑟琳王太后”身着华服,冷冷清清地俯视着一切。
只可惜,“查理九世”并没有继承到母亲的残忍无情,一年多之后便在愧疚、恐惧中病死,不满24岁。
“凯瑟琳王太后”旋即扶植她的三儿子“亨利三世”成为新的法兰西国王,再送她最小的儿子“安茹公爵——埃居尔·弗朗索瓦·德·瓦卢瓦”去英格兰向“伊丽莎白一世”求婚。
据说“安茹公爵”长得像一只小青蛙,但“伊丽莎白一世”毫不在意与这位小她22岁,相貌平平的法国王子调情,让他时时幻觉胜利在望。
伊丽莎白一世与安茹公爵(最右)
最后两人把订婚戒指都换了,婚事仍旧告吹。伊丽莎白深知与西班牙一战不可避免,她与法国的周旋,不过是想争取战备时间而已。
1586年,西班牙无敌舰队已经差不多准备就绪。英格兰多年从海盗中选拔出来的将领们也严阵以待。忽然,“伊丽莎白一世”的国务大臣,著名的特务头子“沃尔辛厄姆”截获了一封密信,是前苏格兰大臣“巴宾顿”秘密送给“玛丽·斯图亚特”的,上面写着他们已经策划好了针对“伊丽莎白一世”的谋杀,且得到了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的支持,请“玛丽·斯图亚特”同意在政变成功后,接替王位。“玛丽·斯图亚特”批复认可,并从原渠道(酒桶)送出时,落入“沃尔辛厄姆”手中。
这件事很蹊跷。
首先,英格兰软禁“玛丽·斯图亚特”的同时,虽然仍维持着她尊贵的生活,但与外界信息往来是绝对禁止的,十余年来看得密不透风。信送进去没人发现,送出来时,有了“玛丽·斯图亚特”的手迹了,罪证确凿了,倒立刻被发现了?
其次,谋杀“伊丽莎白一世”完全不需要告诉“玛丽·斯图亚特”啊,她关在城堡里能干嘛?!这不徒增风险么?
再次,一模一样的事在“血腥玛丽”时代发生过,新教徒在谋杀“血腥玛丽”前,曾传递消息给“伊丽莎白一世”,要奉她为主。“伊丽莎白一世”多精啊!理都没理这茬儿!这才在政变败露后,保住小命。
最后,西班牙即将攻打英格兰,仅从纸面实力上看,英格兰凶多吉少。一旦国破,“伊丽莎白一世”被杀,如果是信天主教的“玛丽·斯图亚特”继位,英国国教必将改回天主教,一场宗教屠杀不可避免,可能更甚于法国的“圣巴托洛缪之夜”。但如果“玛丽·斯图亚特”死了,顺位继承人就变成了她的儿子——苏格兰的“詹姆斯六世”,他是新教徒,英格兰仍有可能平稳过渡。
虽然没有证据,“巴宾顿阴谋”常被认为是“沃尔辛厄姆”或者“伊丽莎白一世”的钓鱼执法。因为此时,“玛丽·斯图亚特”必须死!
1587年2月18日,44岁的“玛丽·斯图亚特”穿着猩红色丝绒长裙走上了断头台。
1588年,英格兰爆冷击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1589年,凯瑟琳王太后去世。几个月后,她的宝贝儿子“亨利三世”因为之前派杀手成功暗杀了“吉斯伯爵”兄弟,现在被复仇者反杀了。他弟弟小青蛙“安茹公爵”也已经死了五年,法兰西王位意外落到了新教徒“纳瓦拉的亨利”头上,被母亲,兄弟当工具人的“玛格丽特·德·瓦卢瓦”公主,成了著名的“玛戈王后”。
法国女演员阿佳妮,人类颜值的天花板……
1598年,腓力二世驾崩。他的穷兵黩武让西班牙三次宣布国家破产。美洲殖民地掠来的金银,没有富国强兵,徒然推高了通胀。欧洲宗教改革带来文艺复兴,解放了思想禁锢,促进了经济活力与技术进步,但固守天主教的西班牙却渐渐落伍了。
而一口气活到1603年的“伊丽莎白一世”,平稳执政44年,熬死了对手,也熬死了队友,在历史百舸争流中,一脚油门儿把英格兰送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她死后将王位传给了“玛丽·斯图亚特”的儿子“詹姆斯六世”(在英格兰称为“詹姆斯一世”),
斯图亚特王朝开始了,英格兰与苏格兰即将合并为一个国家。
做别人的公主,还是做自己的女王?很多女性会如此自问。
反正“英国史”的答案是:
傻白甜必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