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到底有多少新疆人喝格瓦斯喝吐了?
原创 上流工作室 网易上流 收录于话题#有点意思23个
作者 | 潘舒怡
编辑 | 未生
八天假期,大家伙儿出去玩没?上流君可是刚从大新疆风尘仆仆赶回来,这会子坐在办公室倒时差ing。
出走新疆之前,上流君老早就在攻略里种草了一堆特色美食——大盘鸡、大乌苏、碎肉拌面、薄荷茶、米肠子面肺子、烤包子、油塔子……
到了新疆第一顿,本地朋友直接拉我去最地道的馆子——烤肉、乌苏、拉条子,你再尝尝卡瓦斯......
等等!混进来了什么奇奇怪怪的东西?卡瓦斯?是我喝过的那个格瓦斯吗?不是被评为最难喝的十大饮料之一吗?

nonono,已经彻底种草的上流君今天就要替新疆卡瓦斯正名,它真不是大伙儿嫌弃的黑暗饮料。

新疆卡瓦斯,味道其实有一点像是蜂蜜酒,是一种发酵饮料,最早是从俄罗斯传进新疆的。
大约十九世纪中叶的时候,新疆的伊犁河谷、阿勒泰、塔城这些最早对外开放的口岸,因为和俄国交流多,就传入了酿制卡瓦斯的手艺。
一开始新疆人喝到的卡瓦斯又叫“气酒”,是类似于酒发酵的味道,口感还有点涩。后来为了掩盖这种涩味,就加了蜂蜜,尝起来就是偏甜的了。

新疆人对卡瓦斯钟爱到了哪种程度?
有一种说法是“如果烤肉是新疆美食的灵魂,那卡瓦斯就是灵魂伴侣”。

更妙的是,卡瓦斯加奶盖,味道简直秒杀一众网红奶茶!
听到这里你是不是暗戳戳好奇,这琥珀色的液体究竟是啥天仙儿味?
这便是众说纷纭的问题了……
有人说最正的夏日夜市桶装卡瓦斯,必须得能闻出一股铁锈味;
有人说不,它其实更像是烂红薯味(???);
也有人说它的口感里有蜂蜜的香甜、啤酒花的香气,还有发酵之后酒精和气体混杂的味道,那是能让灵魂得到满足的美味……
得,越说越玄乎了。

事实上,比起那点儿微不足道的酒精度,它其实更像是个超级饱肚的硕大“液体面包”。所以都说喝卡瓦斯,拼的不是酒量,而是胃容量。

这种说法或许有些夸张,但如何把卡瓦斯喝出绝美的味道来,确实还有一番讲究——
第一,卡瓦斯得冰镇着喝,温的不行;
第二,卡瓦斯得配着烧烤吃,没肉不行;
第三,桶装的比玻璃瓶装的爽,倒出来醒上一醒再喝,最爽。


娃哈哈格瓦斯,咳咳,此处就不赘述了,简单来说,可以称其为一种名叫格瓦斯的齁甜的汽水饮料。
东北的秋林格瓦斯,也是俄罗斯移民(尤其是一战后大量涌入的流亡白俄)传进来的,算是和卡瓦斯同宗。之所以名字上差了一个字,只是因为不同斯拉夫语之间浊与不浊造成的发音不同。
但其实在具体的本土化过程中,它俩却产生了味道上巨大的差异。
东北格瓦斯用面包发酵,喝起来会有一种面包(俄式大列巴)发酵味,爱的人很喜欢,不爱的人就觉得像是在喝大列巴水似的。
而新疆卡瓦斯有一些用的是大麦或黑麦,还加入了花蜜,蜂蜜味儿会更浓烈,更偏本地口味。所以相较而言,新疆的卡瓦斯会比东北的格瓦斯甜一些,也自然更接近大众一些。

也曾经有新疆的企业生产了玻璃瓶装卡瓦斯运到内地,倒是能复刻出几分相似,却终究是除却巫山不是云也。

——不是卡瓦斯不想走,是卡瓦斯不能走哇!
传统工艺制作的卡瓦斯保存期非常短,常温下只能保存三天左右,而比较多的酿造季节偏偏是在夏天,高温导致保存更难。

而纵使现在的交通多么发达,新疆离内地也实在太远了——如此脆弱的格瓦斯,运输的时候在路上走个几天几夜,发酵多了味道就便酸了,卡瓦斯也就不能美味如昔了。
机智的朋友就说了,那就把卡瓦斯生产基地搬到内地来,这儿造这儿卖!这个想法倒是不错,内地有些新疆风味餐厅也确实能买到。
但卡瓦斯的生产依然是小规模的,新疆本地人更习惯喝的也就是放在塑料袋或是啤酒桶里的,甚至都不是什么牌子,而是哪家作坊或是小店老板自酿的,在内地更是难形成工业化生产。
这一方面有蜂蜜源和生产线的问题,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一旦通过过滤和高温杀菌强行延长卡瓦斯的保质期,它的口感和味道,就不复当初了。

没有任何人能给“原汁原味”下个精准的定义,就像有人觉得卡瓦斯像啤酒,有人说它像汽水,也有人说它像醪糟……
但当大家怀念起味道的时候,同时怀念的还有那时配着吃的烤肉,那家伊犁夜市的小餐馆,那里的夜风、土壤和天空,自然还有桌上那一大杯只要几块钱的自制卡瓦斯——
就是这个味儿!太骚了!(最后,来把无奖竞猜,这里的“骚”到底啥意思?)


[2]如果说烤肉是新疆美食的灵魂—卡瓦斯就是最合适的“灵魂伴侣”.[EB/OL].坐火车游新疆.2020-02-19
原标题:《到底有多少新疆人喝格瓦斯喝吐了?》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