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 个回答
书中只有两个人是被说“不让人”的,一个是湘云,一个是黛玉。
宝玉笑道:“还是这么会说话,不让人。”
湘云一见他这般景况,只当有什么新闻,忙也来一看,也要笑时,忽然想起宝钗素日待他厚道,便忙掩住口。知道林黛玉不让人,怕他言语之中取笑,便忙拉过他来道:“走罢。我想起袭人来,他说午间要到池子里去洗衣裳, 想必去了,咱们那里找他去。”
好笑的是, 评价湘云不让人的是宝玉 ,(当时是黛玉笑湘云送个戒指还分两次,而湘云一通长篇大论的,宝玉说湘云不知道让着黛玉),而 评价黛玉不让人的是湘云 。
光是这点就暗示了三个人之间的微妙。
我已经脑补了黛玉和湘云小时候住在一起的时候,由于两个人都不让人,经常有口角,而宝玉是拉偏架的,明明黛玉比较大……
这样导致湘云对黛玉的怨气十足:
湘云笑道:“ 我只当是林姐姐给你的,原来是宝钗姐姐给了你 。我天天在家里想着,这些姐姐们 再没一个比宝姐姐好的 。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我但凡有这么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说着,眼睛圈儿就红了。
史湘云道:“提这个便怎么?我知道你的心病, 恐怕你的林妹妹听见 ,又怪嗔我赞了宝姐姐。可是为这个不是? "
史湘云道:“好哥哥,你不必说话教我恶心。只会在我们跟前说话, 见了你林妹妹 ,又不知怎么了。”
湘云在书中一开始出现的很晚,次数很少。
第一次是送戒指赶上宝钗生日,当天吵架后本是住在黛玉那里的湘云搬到贾母那里了,第二天就回家了。这个时候大家还没住进大观园。
第二次是端午节过后,宝玉有了金麒麟,湘云也有了婆家,来贾府做客,当时就住在宝钗蘅芜苑了。
湘云黛玉的总角之交,书中并没有正面描写,就如宝玉黛玉小时候的日常也没写一样。但是其实两个人也是很小就在一起玩的了。
林黛玉道:“这算什么。惟有前年正月里接了他来, 住了没两日就下起雪来,老太太和舅母那日想是才拜了影回来,老太太的一个新新的大红猩猩毡斗篷放在那里, 谁知眼错不见他就披了,又大又长,他就拿了个汗巾子拦腰系上,和丫头们在后院子扑雪人儿去,一跤栽到沟跟前,弄了一身泥水。
黛玉说的这段,宝钗和薛姨妈都还没来贾府呢。
要说两人有多大的过节,也说不上,估计也总是吵吵闹闹的。
然而第一出现的时候,湘云还是住在黛玉这里,所以说两人其实也没多大的事。这一次湘云来贾府,甚至都不知道宝钗的生日,赶在宝钗生日前说要回家,还是贾母让她留下的。
第二次出现的时候,宝钗和袭人说湘云在家过的不好,不要让湘云老是帮忙做针线了,袭人说做的是宝玉的针线,然后宝钗就自己帮袭人做针线了……
为什么这几次他来了,他和我说话儿,见没人在跟前,他就说家里累的很。我再问他两句家常过日子的话,他就连眼圈儿都红了,口里含含糊糊待说不说的。
宝钗道:“上次他就告诉我,在家里做活做到三更天,若是替别人做一点半点,他家的那些奶奶太太们还不受用呢。"
袭人道:“ 偏生我们那个牛心左性的小爷,凭着小的大的活计,一概不要家里这些活计上的人作。我又弄不开这些。 ”
宝钗笑道:“你理他呢!只管叫人做去,只说是你做的就是了。”袭人笑道:“那里哄的信他,他才是认得出来呢。说不得我只好慢慢的累去罢了。”
宝钗笑道:' 你不必忙,我替你作些如何? "
袭人笑道:“当真的这样,就是我的福了。晚上我亲自送过来。”
说起来宝玉不要家里粗使婆子做的针线,袭人倒是聪明,说这话之前,跟湘云也说过让黛玉帮忙。等于是黛玉湘云宝钗都给她帮忙,她还挺会指挥的嘛,黛玉不勤快帮忙,她还要抱怨呢。
扯远了。
湘云的性格和黛玉有很大的重叠部分,两个人都很倔强,而且都很争强好胜。黛玉连抽个花签还要在心里想,最好抽个好的blabla,湘云诗兴大发之时如同下快棋的一样,噼里啪啦一顿说,一定要压倒他人。
这样好胜的两个人,其实几乎注定无法好好相处。
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两人不能互相欣赏。
湘云虽然好胜,但是其实已经不止一次在黛玉面前认输了,恐怕这也是湘云对黛玉不爽的一个原因之一。所以第一次出场的湘云就想出了一个人来压倒黛玉,那就是宝钗。宝钗又比黛玉大,也博学,在湘云眼里,恐怕宝钗的出现她很高兴呢。
就像是在学校里,万年第二,也很乐意来个狠角色狠万年第一抢风头呢。
再加上宝玉这个拉偏架的哥哥,简直了。
而且宝钗性格内敛,不如黛玉那么好胜,和好胜的湘云性格互补,也处的来。
湘云又和黛玉有不同的,黛玉好胜是一种说的那个点叫做闷骚,黛玉的好胜追求的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那种低调中又大放光芒的感觉。有一个场景就特别典型,点香写诗,大家都急着写,黛玉也不写,一会儿和丫鬟们说笑,一会儿站在门口看看,到了香快烧完的时候,提笔就写,一蹴而就,帅啊!无形装逼最为致命。我估计黛玉从小就是这么把湘云给压趴下的。
而湘云的好胜是一种意气风发神挡杀神的好胜,是外放的,所以说湘云的性格豪气。诗社没有叫她就开了,她能直接问出口。还有一个能问出口的是平儿,平儿说你们热闹也不叫我blabla的。而黛玉就很显然是不会说出口的。湘云作诗一战五,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场景。虽然都是好胜,但是表现截然不同。
湘云的某种性格又和宝玉有些相似,就是幼稚……书中宝玉和湘云恐怕是最像小孩的小孩了。
往常间只有宝玉长谈阔论,今日贾政在这里,便惟有唯唯而已。余者湘云虽系闺阁弱女,却素喜谈论,今日贾政在席,也自缄口禁言。黛玉本性懒与人共,原不肯多语。宝钗原不妄言轻动,便此时亦是坦然自若。故此一席虽是家常取乐,反见拘束不乐。
上面这段只描写了宝玉湘云黛玉和宝钗几个人的表现,宝玉和湘云一改风格,缩着。黛玉和宝钗虽然都不说话,但是却都是正常表现,都是“原不”,一个是本性懒得说,一个是一贯谨言慎语。
四个人各有妙处,黛玉宝钗明显有主角风范,而湘云宝玉如同老鼠见了猫也很有意思,“今日贾政在这里”, “今日贾政在席”。
更不用提,后来两个人看到新鲜鹿肉的表现了,跟小孩子真没两样。
史湘云便悄和宝玉计较道:“有新鲜鹿肉,不如咱们要一块,自己拿了园里弄着,又顽又吃。”
而且她和宝玉肯定经常一起做这种贪玩的事。而黛玉也很了解她,湘云宝玉不见了,黛玉不用问人就能猜出来他们干嘛去了,这绝对是小时候见多了,“若到一处,生出多少故事来”。“他两个在那里商议着要吃生肉呢,说的有来有去的”,哈哈,这两人确实好玩。
一时大家散后,进园齐往芦雪庵来,听李纨出题限韵,独不见湘云宝玉二人。黛玉道:“他两个再到不了一处,若到一处,生出多少故事来。这会子一定算计那块鹿肉去了。”正说着,只见李婶也走来看热闹,因问李纨道:“怎么一个带玉的哥儿和那一个挂金麒麟的姐儿,那样干净清秀,又不少吃的,他两个在那里商议着要吃生肉呢,说的有来有去的。 我只不信肉也生吃得的。”众人听了,都笑道:“了不得,快拿了他两个来。”黛玉笑道:“这可是云丫头闹的,我的卦再不错。”
还有一个例子,湘云做谜语,大家一起猜,宝钗宝琴黛玉李纨探春迎春惜春等人全都在,但是都猜不到,只有宝玉猜到了,原来是个耍猴的猴儿。其他人猜不到还说湘云刁钻古怪呢。我觉得很可能是因为小时候宝玉和湘云一起淘气贪玩时,看过耍猴儿的,其他人可能见都没见过。注意看“ 笑了半日 ”,联系一下当时的场景,别人都在乱猜之时,宝玉一个人在那里笑,是因为他早就猜出来了,可见两人之间的某种默契。说他们两个兄妹感情好,不是说着玩的。
湘云想了一想,笑道:“我编了一支《点绛唇》,却真是个俗物,你们猜猜。”说着,便念道:
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
众人都不解,想了半日,也有猜是和尚的,也有猜是道士的,也有猜是偶戏人的。 宝玉笑了半日道:“都不是。我猜着了,必定是耍的猴儿。” 湘云笑道:“正是这个了。”众人道:“前头都好,末后一句怎么样解?”湘云道:“那一个耍的猴儿不是剁了尾巴去的?”众人听了都笑起来,说:“偏他编个谜儿也是刁钻古怪的。”
黛玉心思细腻,宝钗心思深沉,都很稳定。
宝玉和湘云两个人就是一阵一阵的,表现非常的不稳定。
宝玉心细的时候,那真的细的不得了,什么偷偷溜走,不打扰鸳鸯和袭人二人说话之类的。不细的时候也会打骂小厮和丫鬟。
湘云也是一样,心细的时候连戒指都知道单送给袭人平儿金钏鸳鸯四大丫鬟,其实紫鹃琥珀彩云等还有七八个人也是一起的呢。
湘云为什么脱口而出戏子长得像黛玉,说她有口无心也好,说她顺口说说也好,那次是她在书中第一次露面,我估计她潜意识里对黛玉的怨气或者说不服气才是她脱口而出的主要原因。另一个原因是她还小,但是说起来也不算小了,因为过了几个月后她就定亲了。
湘云这孩子是个话唠,特别喜欢高谈阔论。如果有同人日常,我估计小时候跟黛玉住一间房的湘云,还真的讨不了喜,因为她太吵了。黛玉选择潇湘馆的一大原因是幽静。而且也讨不了好,因为她会说,黛玉更会说。吵架什么的恐怕胜算不大。书中宝玉曾经说除了凤姐,就属黛玉会说话呢。恐怕有很大的原因来自于,从小和湘云的各种口角,黛玉都完胜的场景吧。
而且会说话,会吵架,会堵人,这种嘴炮技能需要练习的。麝月是跟晴雯练。湘云跟黛玉练。而黛玉是跟湘云和宝玉练呢。
总之,对湘云来说,不喜欢黛玉情有可原,黛玉比她大呢,也不让着她,还有一个拉偏架的。袭人和湘云那么的好,可能还有背地一起吐槽黛玉的原因,攻守同盟嘛。宝玉是站在黛玉这边的,袭人站在湘云这边,让湘云怎么不喜欢袭人呢?
日常生活中的湘云是一个非常有活力的小姑娘,淘气,像男孩子,贪玩,话唠,叽叽喳喳的等等。有人更喜欢湘云,而不是宝钗黛玉,这一点都不奇怪,虽然我本人更喜欢黛玉。
湘云这样一个元气满满的人,跟她一起就觉得开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