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作为“十一五”的开局之年,
2006
年我国高技术产业规模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但是略低于同期制造业的增长速度。从行业类别、企业所有制特点、研发投入等方面表现出以下特点:
一、高技术产业经济规模进一步提高
2006
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总产值达到
41996
亿元,比上年增长
22.2%
,对全部制造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为
13.4%
。作为“十一五”开局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的产值规模继续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不过增长速度不仅低于“十五”
5
年间的平均增速(
27.0%
),而且低于
2006
年制造业整体的增长速度(
26.0%
)。
2006
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
10056
亿元,比上年增长
23.7%
。从高技术各产业的情况看,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占整个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
50.9%
,比上年增长
27.5%
,高于“十五”期间平均增长率
5
个百分点,在五类高技术产业中增幅排在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之后处于第二位;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比上年增长
41.4%
,比“十五”期间平均增速提高了
14.5
个百分点。
二、高技术产业在整个制造业的比重有所降低
2006
年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占制造业的比重略低于
2005
年的水平,为
15.3%
,同时也略低于“十五”期间的平均比重(
15.5%
)。高技术产业作为制造业发展的先导产业,一直以来推动着我国制造业整体的高速发展,但随着我国其他制造业的更加快速增长,高技术产业经济产出总量在整个制造业中的比重略有下降。
图
1
我国高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及其占制造业的比重(
1995
~
2006
年)
三、三资企业持续保持高技术产业的主体地位
2006
年我国高技术产业企业数共计
19161
家,比去年有较大增长。其中国有企业数量继续下降,共计
1960
家,延续了“十五”期间快速减少的趋势;三资企业的数量比去年有较大增加,共计
6999
家,比
2005
年增加
508
家;其他类型内资企业数量最多,占高技术产业企业总数的
53.2%
。
2006
年高技术产业中的国有企业产业规模有明显减小的趋势,
2006
年实现增加值
1270
亿元,比
2005
年降低了
11%
。相比之下,三资企业的产业规模呈现了飞速的发展,
2006
年增加值达到
6465.7
亿元,比上年增长
21.4%
,不过略低于“十五”期间的年均增长率(
29.9%
)。三资企业与国有企业规模发展的巨大差异,使三资企业在我国高技术产业的主体地位继续巩固,
2006
年三资企业的增加值占我国高技术产业总体的比重达到
64.3%
。
2006
年其他内资企业的产业规模已远超国有企业,达到
2320.3
亿元,比上年增长
67.8%
,不过增长率略低于
“十五”期间的平均增速(
70.4%
)。
图
2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按所有制类型分布(
2000
~
2006
年)
四、研发投入强度显著高于制造业的总体水平
2006
年我国高技术产业
R&D
强度(
R&D
经费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
1.08%
,同年全部制造业的
R&D
强度仅为
0.57%
。高技术产业作为以技术推动型的产业,高研发投入是产业发展的直接动力。
从高技术产业的行业分布来看,航空航天制造业的
R&D
强度最高,
2006
年超过
4.0%
,其次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R&D
强度超过
1.3%
;医药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的
R&D
强度处于平均水平,都在
0.9%
以上;而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的研发强度随相对处于较低水平,
2006
年也达到
0.58%
,略高于制造业的总体水平。由此看来,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总体水平虽然高于制造业整体,但各行业发展并不平衡。
根据
OECD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加拿大、英国、瑞典、丹麦和芬兰高技术产业的
R&D
强度都在
10%
以上,日本也达到
9.96%
,德国和法国也在
8%
左右,而韩国和意大利高技术产业的
R&D
强度也
4.0%
以上。相比之下,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研发投入强度明显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