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华尔街之狼》海报

1998年,美国长岛岸边的豪华别墅内,香烟和酒精的气味蔓延,年轻的男女跳进舞池中疯狂扭动,派对上一片奢靡。

忽然,一阵尖锐的警笛声传来,穿着警服的人鱼贯而入,走向正在品味香槟的乔丹·贝尔福特,将手铐扣入他的双腕。

两分钟后,人群一哄而散,只留下偌大的别墅和酒精刺鼻的气味。

乔丹·贝尔福特(Jordan Belfort),股票经纪人,被《福布斯》杂志誉为“股市中的罗宾汉”,31岁便坐拥上亿资产。

商业天才养成记

1962年,贝尔福特出生于纽约市一个中产家庭,父母都是会计师,在纽约,这样的家庭不计其数。

如果按照常规家庭的模式发展,贝尔福特应该会上大学,毕业后进入企业打工,然后结婚生子,永无出头之日。

青春期的他个子矮小,又样貌平平,但是也像同龄人一样喜欢漂亮女生。

因此,他被同学嘲笑,这让他感到十分沮丧。

父母削尖了脑袋想要跻身上层社会,而终究是做无用功,母亲只好把希望寄托在贝尔福特身上,一早为他制订好进军医学院的计划。

这些都对他的价值观产生了巨大影响,他认为,被拒绝和嘲笑的原因正是自己没有钱,于是下定决心要成为有钱人。

无可置疑的是,贝尔福特拥有与生俱来的商业头脑。

他小的时候,就主动在暴风雪后拿着铲子,敲开一扇扇大门,询问对方是否需要提供铲雪服务,并收取20元美金的酬劳。

“我是个天生的商人,赚钱对我来说易如反掌,只要有心,遍地都是商机。”

16岁那年夏天,贝尔福特在长岛附近的海滩闲逛,天气很热,他发现人们想要购买冷饮时必须穿过几条街,才能找到唯一的冷饮店。

于是他灵机一动,买来冷却箱,放入大量冰激凌和饮料,沿着沙滩叫卖,吸引了不少人购买。

就这样,凭着细致入微的洞察力,他总是能抓住一些小商机,利用几个暑假的时间赚够了上大学的全部费用。

高中毕业后,他前往巴尔的摩牙科学院上大学,开学典礼上院长的演讲,如一盆冷水朝他兜头淋下:

“牙科的全盛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如果你想要挣大钱,趁早打消这念头,因为你来错地方了。”

贝尔福特当即作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决定,开学第一天,他立即办理了退学。

60年代的美国,拜金主义盛行,带来了残酷竞争、精神空虚和道德沦丧。美国青年追求金钱,陷入狂热的迷惘,被称为“垮掉的一代”。

贝尔福特受到了拜金主义的强烈影响,所以他毫不犹豫地抛弃学业闯荡社会。

自立门户狂吸金

不久后,他遇到了第一任妻子特蕾莎。

为了负担起家庭的重任,他开始挨家挨户推销冷冻龙虾和牛排,基于年少时的基础和良好的口才,使他的销售量很快打破公司的记录,成为最优秀的员工。

但是这种稳定的生活显然不能满足他的野心。

他辞去工作,自己推着车贩卖肉类,凭着超凡的销售本领赚到了不少钱,然后在24岁时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公司,当上了老板。

好景不长,由于经验不足,仅过了一年多的时间,公司倒闭了,他还背上2·4万美元的债务。

但是他毫不气馁,又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美国金融的心脏,华尔街。

华尔街充斥着投机取巧,发财心切的股票经纪人,而对于贝尔福特来说,股票和冻肉没什么两样,都是把产品卖出去而已。

由于没有金融背景,他被分配到最底层的职务,也就是联系员,整天跑腿打电话。经过半年努力,他考取了股票经纪人执照,准备干一番大事业。

1987年10月19日,是他上班的第一天。当天下午四点,公司忽然警铃大作,整个欧洲国家股市崩盘,跌到了508点,那天被人们称为“黑色星期一“。

贝尔福特所在的老牌股票公司,一个月后竟然宣告倒闭。

就这样,他成为富人的美梦再次破灭。

失业后他进入一家仙股交易公司,并在那里发掘了巨大商机。

仙股特指低于一美元股票,投下去的钱通常泥牛入海,所以它也被称为“垃圾股”。

懂行的有钱人不会购买垃圾股,贝尔福特就致力于攻下那些底层人群。要知道卖出仙股的佣金有50%,而蓝筹股的佣金还不到1%。

也就是说,每卖出一支仙股,他可以从中收取一半的高额佣金。

但是在美国法律里,向弱势群体售卖仙股是违法的,属于典型的金融诈骗。被欲望冲昏了头脑的贝尔福特以身试法,拨打了人生中的第一个诈骗电话。

2分钟后,他得手了,并获取高达2000美元的佣金。初次试水成功后,他开始肆无忌惮地推销仙股,将垃圾股说得天花乱坠,骗过无数个电工、邮递员、司机,利用他们想一夜暴富的心理发了一笔横财。

不久,他不仅还清所有债务,还拥有了7万美元的资本。

左边的是Danny Porush,乔丹·贝尔福特最初的创业伙伴

与联邦调查局的较量

贝尔福特的成功秘诀,就是永不妥协,永不满足。

他再一次辞职,与住在同间公寓里的家具推销员阿佐夫另起炉灶,自立门户。

渐渐地,他的团队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然而这始终不是长久之计,向弱势群体推销垃圾股违法,而富人又不会购买垃圾股,如何权衡两者呢?

只赚穷人的钱,公司显然无法做大,而且要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聪明绝顶的贝尔福特决定对公司进行彻底改造,这一次,他瞄准了美国1%的有钱人。

他的目标,从小鱼小虾变成了食物链最顶端的富豪。

1989年,他注册成立斯特拉顿·奥克芒公司,向员工传授柯达推销术,首先推荐让富人获得利润的蓝筹股,以此为诱饵,抛出垃圾股。

这个方法成功利用了人性的弱点,不少人上当受骗,金钱源源不断地涌入他的口袋。

“我们只要敢想,就可以把整个公司捧入云端!”

在疯狂的扩张下,他每周进账6万美元,拥有豪华别墅,跑车和私人飞机。

这种肆无忌惮的敛财引起了相关部门的警惕,美国证券委员会派出专家调查,但当客户名单摆上来时,调查人员也无能为力,因为名单上全是身家数百万的富豪,而美国法律只规定了不许向弱势群体出售垃圾股。

首次调查草草收场,最后,委员会只得找了几个鸡毛蒜皮的理由,向奥克芒公司开出10万美元的罚金。

这些钱,对于贝尔福特来说只是九牛一毛。

这次警告贝尔福特全然没放在心里,他继续扩张自己的商业帝国,用尽一切手段敛财。

有一次,证券委员会的调查人员正在公司进行查账,贝尔福特却面不改色的坐镇办公室,指挥经纪人哄抬股价,创造了3分钟内入账1250万美元的奇迹。

如此藐视法纪和商业道德,但所有人都对此束手无策。

此后,他更加没有顾虑,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开派对,酗酒,嗑药,甚至纵容员工一起参与,请来大群美女到办公室里为员工助兴。

他渐渐迷失在自己亲手构建的帝国大厦里,滑向罪恶的深渊。

但他不知道,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特工柯乐曼已经盯了他很久。柯乐曼多次向奥克芒公司的员工探听消息,不料每个人都守口如瓶,不得不说贝尔福特拥有笼络人心的超高手段。

调查进展缓慢,但贝尔福特却先自乱阵脚,柯乐曼穷追不舍的坚持让他十分忧心。

于是他决定主动出击,哄骗第二任妻子的婶婶在瑞士银行开户,然后将大笔资金非法汇入其中。

贝尔福特的第二任妻子Nadine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这次,他失算了。

洗钱正是柯乐曼最擅长的领域,最终柯乐曼搜集一系列证据,说服以严守客户信息著名的瑞士银行出示,然后用充分的理由逮捕了贝尔福特。

一夜之间,贝尔福特变得一无所有。公司倒闭,亿万身家被政府收回,妻子提出跟他离婚。

他重新变成了当年那个苦哈哈的穷小子,不,比从前更惨。

繁华过尽,从头再来

他的帝国轰然倒塌,十年如一梦,如今梦醒,等待他的是联邦政府的十项罪名控告,和长达30年的牢狱之灾。

贝尔福特恍然醒悟,原来,自己已经不知不觉地走进偏离轨道的人生,而且还走了那么远,走得如此心安理得,最终滑向犯罪的深渊。

他从来不是坐以待毙之人,想明白过后,他决定自我救赎。

贝尔福特积极配合联邦政府调查,主动收集合作伙伴的资料,协助联邦调查局破获多起诈骗案。由于表现良好,加上其他几项罪名涉案较轻,他最终只被判了4年,并处以1·1亿美元的罚金。

过了一段时间,贝尔福特被送到加州监狱,开始了服刑生涯。

在监狱中,他认识了因贩毒入狱的喜剧明星汤米·钟,两人很快就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

汤米·钟很喜欢听他讲华尔街的故事,时常因为他幽默夸张的语言被逗得捧腹大笑。

“你应该把这些经历写成一本书。”汤米·钟鼓励他。

贝尔福特便拿出当年钻研股票的热情,提笔把这些年的经历都写进书里,并为其取名为《华尔街之狼》,他曾像狼一样勇敢,也曾如狼一样贪婪。

自传体小说《华尔街之狼》封面

很多出版社听说这个消息,闻风而动,最后一家出版社花200万元的稿费买下了他的书稿。

在监狱中也能赚钱,贝尔福特的确是天生的商业头脑,而且他此前从未接受过与写作相关的培训。

这只是他转型的第一步。

后来,好莱坞著名导演买下了故事,并由莱昂纳多担当主角,拍摄了同名电影,上映后获得了不俗的票房,于是全世界见证了贝尔福特如过山车般跌宕起伏的人生。

他还因此获得了100万美元的版权费。

由于表现优异,他只在监狱待了22个月就被提前保释,出狱后,他的新书售出,成为纽约畅销书榜首。

“如果你想变得富有,就要全身心投入。”这就是贝尔福特的秘诀,不管在哪一行,他都充满探索精神,追求永无止境的进步。

除了写书,他还在各大高校巡回免费演讲,让学生们以自己为戒,不要触犯法律的底线。

通过励志演讲积累了人气后,贝尔福特回归老本行:做销售培训,同样还是靠口才吃饭,不过这次,再也跟犯法无关。

经过几年的努力,他成为全球最热门的讲师,每次出场费高达15万美元,虽然跟从前赚过的钱相比,这些钱微不足道,但是却再也不会将他引入罪恶的深渊。

如今的贝尔福特用自己的能力养三个女儿,住在美国纽约郊区的普通三居室里,虽然不再有宝马香车,别墅美女,但繁华后的平静,才最让人心安。

有人说贝尔福特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但他已经在积极补救自己犯下的错误,他出狱后的收入,全部要分出一半给曾经的受骗者,也用自己所知道的方式,默默回馈着社会。

过去的日子,已是十年尘梦,历经两种人生,才知做人底线。

附:《华尔街之狼》给人十大启示

“狼”是华尔街股票经纪人乔丹·贝尔福特的外号。《华尔街之狼》是根据贝尔福特的回忆录改编而成的电影。影片把焦点放在贝尔福特的犯罪细节和奢靡生活上,以致于在试映时导演被 骂“你真丢人”。

“狼”是华尔街股票经纪人乔丹·贝尔福特的外号。《华尔街之狼》是根据贝尔福特的回忆录改

编而成的电影。影片把焦点放在贝尔福特的犯罪细节和奢靡生活上,以致于在试映时导演被骂“你真丢人”。从表面看,影片就是在宣扬金钱至上的价值观,没有提出明确的道德判断。然而,只要我们认真体会影像背后人物的命运变迁,Stratton Oakmont 公司的成功,还是会带给我们很多启示。

一,付诸行动

执行力是事业成功的首要条件。对新人来说,并不需要等到一切准备好才开始。乔丹·贝尔福特教导新人应该直接乔装专业,在电话中听起来像是个专业的股票经纪人。这样边干边学,模仿的时间长了自然就专业了。

华尔街的大鳄们喜欢赌博,尤其是面对貌似合法的商业机会时,而乔丹·贝尔福特是第一个将想法付诸行动的人。

二,直截了当

贝尔福特尽量把事情讲得简单明了,让一般的员工也能够抓住重点。这是贝尔福特把那些经验不足的新人转变成老练的股票经纪人的重要方法。

三,狼群战术

事业起步时如果能和老朋友一起合作,应该效果不错。一是因为老朋友的可信度比较高,二是因为朋友之间比较熟悉,他们可以给你些忠心的建议,让你少犯愚蠢的错误。对贝尔福特来说,肯尼·葛林和丹尼·波鲁这两人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们的忠心,虽然他们并不是贝尔福特身边最聪明的人。

在工作中,人们不仅应习惯于与自己相像的人相处,而且应学会与自己很不同的人合作。只有这样才能汇聚各方面人才,从而提升各方面的能力。贝尔福特和波鲁是个好团队,就在于贝尔福特是个理性且有远见的领袖,擅长分派工作,而波鲁则是个很好的执行者。

四,注重形象

虽说“人不可貌相”,但是人的思想会反应在外在行为上,同时,外在行为也会影响人的思想。穿着不仅影响别人对你的印象,更是自我态度的流露。穿着正式挺拔代表了一种严谨的工作态度,因此,贝尔福特要求所有员工必须穿著整齐,甚至请专家为新员工量身订制衣服。

五,以史为鉴

经验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因此我们要学习历史上的成功经验,并汲取失败的教训。然而, 有限的人生不能体验所有事情,所以通过阅读向前辈学习就成为我们积累经验的重要方法。贝尔福特说过:“我总是从过去中学习,而我也深信不疑:若一个人不从过去的错误学习,他注定要重蹈覆辙。”

六,打造公司品牌

乔丹·贝尔福特要让所有人都知道,Stratton Oakmont 就是个钱坑,每个Stratton Oakmont 的员工都可以在公司挣上一大笔钱。Stratton 看重的并不是你的家庭状况和教育背景,其最重要的理念是:从你第一次走进门并宣示效忠的那一刻起,你便成为这个大家庭的一员,成了Stratton 人,你就展开了你的新生命。

七,树立核心价值

Stratton Oakmont 的核心价值是"把握现在"。一是尽可能赚更多钱;二是花更多的钱,过更疯狂、更奢华的生活。这种价值观比起稳定、环保和正直等普遍的价值观更利于理解和记忆,也更能让员工信服。

八,头狼效应

在Stratton Oakmont, 乔丹· 贝尔福特过着挥金如土,纸醉金迷的生活。虽然荒唐,但这种生活方式无疑也给所有员工树立了一个明确的目标。贝尔福特说:“让这些家伙一直追梦是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梦碎。他们花光所有的钱想要跟上我的生活,但他们没办法赚这么多。”贝尔福特鼓励员工们挥霍,最好超过自己的金钱能力,这样就逼着他们去赚更多的钱。

九,狼王梦

在Stratton Oakmont, 员工唯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拚命工作赚大钱,其他都不重要。贝尔福特说:“一个新手股票经纪人应该要在第一年赚到25 万美金,不然能力就会遭到质疑。第二年就应该赚到50 万美金,不然你就会被认为是软弱无用。在第三年,你最好能赚个百万或是更多,不然你就是笑柄。

十,给人以看得见的利益

Stratton 的员工,不仅可以拿到远超过一般股票经纪人的薪水,若工作够勤奋,还可以在贝尔福特的指点下,开启他们的分支并开始自己的经纪公司。贝尔福特说:“这是每个Stratton 人的梦想。”他也常在会议中提及:如果你一直努力工作并保持忠诚,有一天,我会拍拍你的肩膀,让你展开自己的事业,那时你就真正有钱了。”

---------END---------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