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的来龙去脉
于蓝1921年出生于辽宁鞍山,17岁的于蓝当年跟十多个革命青年一起步行了几千公里来到延安,进入了抗日军政大学学习,随后进入鲁迅艺术剧团,成为了一名话剧演员。1949年后,于蓝先后演出了近十部电影,包括在电影《龙须沟》中扮演程娘子,在电影《革命家庭》中扮演英雄母亲周莲等。1965年,于蓝因为在电影《烈火中永生》中饰演江姐而为全国观众熟知。
他们是:
上海电影制片厂的赵丹、白杨、张瑞芳、上官云珠、孙道临、秦怡、王丹凤;
北京电影制片厂的谢添、崔嵬、陈强、张平、于蓝、于洋、谢芳;
长春电影制片厂的李亚林、张园、庞学勤、金迪;
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田华、王心刚、王晓棠;
上海青年艺术剧院的祝希娟。
他们是代表“十七年”电影表演艺术成就的主要代表。
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的来龙去脉
整理 | 群学书院
1961年6月,中宣部和文化部,同时在北京新侨饭店召开“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和“全国故事片创作会议”,目的是贯彻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总结“大跃进”运动以来的经验和教训,改进对文艺工作的领导方法,并讨论文艺工作和电影创作的有关条例。这就是在中国文艺界和电影界有名的“新侨会议”。
1961年6月19日,周恩来在“新侨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提及“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问题”、“阶级斗争与统一战线问题”、“为谁服务的问题”、“文艺规律问题”、“遗产与创造问题”、“话剧问题”、“领导问题”等七大纲领性问题。
现在我们的电影院里,都挂着苏联的22个大明星,我们建国都已经12年了,为什么不能挂我们自已的明星照片呢?应该有我们自己的明星嘛!夏衍同志,你考虑考虑。
前苏联22大电影明星
奥尔洛娃、玛卡洛娃、德鲁日尼科夫、克雷奇科夫、鲍里索夫、契尔柯夫、安德烈耶夫、斯米尔诺娃、吉洪诺夫、邦达尔丘克、达维多夫、拉诺伏伊、古尔琴科、玛列茨卡娅、拉德尼娜、卡道奇尼科夫、契尔卡索夫、斯特里然诺夫、伊兹维茨卡亚、谢尔盖· 古尔佐、尤马托夫、阿列克谢
这是周总理第一次提到有关电影明星的新概念和新问题。
几天后的7月1日是建党40周年,在一次座谈会中,有关评选中国电影界自已的明星一事,再次被周总理慎重地提起。由此,“宣传我们自己的明星”的具体工作,迅速开展起来。负责具体执行的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参考苏联电影的宣传模式,提出“大面积地在电影院、娱乐场地以及与文化艺术相关联的地方,悬挂广大观众最欢迎和喜爱的演员剧照或个人照片。”
文化部下达指示后,中影公司立即草拟出一批演员名单,下发当时的四大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和八一电影制片厂),四大厂则分别上报了各自拔尖和重点培养的演员。此后,按照各个厂的分配名额,平衡老中青三代演员比例,考虑他们所演影片的影响力,最终综合评定了名单。
上海电影制片厂的赵丹、白杨、张瑞芳、上官云珠、孙道临、秦怡、王丹凤;
北京电影制片厂的谢添、崔嵬、陈强、张平、于蓝、于洋、谢芳;
长春电影制片厂的李亚林、张园、庞学勤、金迪;
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田华、王心刚、王晓棠;
上海青年艺术剧院的祝希娟。
到了这一年的夏天,全国各大影院,已纷纷撤下苏联明星照片,换上新中国的优秀电影演员的形象。北京美术公司制作了22大影星的照片套装,8个月内销售了71万套。甚至有副食品商店把明星们的头像印在糖果上,顾客为了集齐22位演员的头像,不得不一再去买糖。
不过,大多数入选的演员,在此之前对此事一无所知,而是后来在电影院里才意外吃惊地发现的。
1962年,庞学勤为拍摄《兵临城下》路过北京,老同学赵联、李孟尧请他吃饭。在新街口电影院门口,老同学指着一幅巨幅照片给他看,庞学勤感觉跟自己很像,老同学这才告诉他:这就是你啊!同为长影厂演员的金迪,也是1962年去天津去演出话剧《雾重庆》的时候,才非常吃惊地从电影院里看见自己还有那么大的照片悬挂在入场处的大厅里。
“新侨会议”和22大影星评选活动后,中国的电影生产掀起了一次不小的高峰,先后拍摄了一批好片子,如《李双双》、《甲午风云》、《停战以后》、《阿娜尔罕》、《燎原》、《槐树庄》、《南海潮》、《冰山上的来客》、《早春二月》、《小兵张嘎》、《红日》、《农奴》、《英雄儿女》、《阿诗玛》、《白求思》、《党虹灯下的哨兵》、《天山上的红花》等等,代表了“十七年”电影事业的高峰。
实际上,除了知名度提高,这样的荣誉并没有给影星们带来多大好处,相反,在“文革”期间,很多人因此“罪加一等”,受到打击和迫害。
22位艺术家中,已经去世的14位,他们是(按照去世时间排序):
1、上官云珠(1922—1968),表演艺术家,因在《一江春水向东流》《乌鸦与麻雀》《丽人行》《希望在人世》《万家灯火》等经典名片中塑造了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而蜚声影坛。1968年11月23日清晨3时,身心极度疲惫、万念俱灰的上官云珠跳楼自杀。
15、秦怡(1922-),1995年获得中国电影世纪奖最佳女演员,2009年获得得上海文艺家终身荣誉奖及第18届金鸡百花电影节终生成就奖。代表作有《两家春》《女篮五号》《铁道游击队》《马兰花开》。
刘晓庆、陈冲、唐国强、龚雪、李秀明、达式常、张瑜、杨在葆、潘虹、斯琴高娃、张金玲、郭凯敏、吴海燕、周里京、宋晓英、王馥荔、张连文、方舒、李仁堂、姜黎黎、姜文、李羚
原标题:《99岁电影艺术家于蓝去世 | 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的来龙去脉》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