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 名
- 沈丰英
- 外文名
- Shen fengying
- 民 族
- 汉
- 国 籍
- 中国
- 出生地
- 江苏省苏州市吴县胥口镇(今苏州市吴中区胥口镇) [12 ] (今苏州市)
- 出生日期
- 1978年7月26日 [11]
- 职 业
- 昆曲演员
- 主要成就
-
2007年获第23届戏剧梅花奖
2007年“全国昆曲优秀青年演员展演”十佳演员奖
2007年第五届江苏省戏剧节优秀表演奖 - 学 历
- 硕士研究生
早年经历
沈丰英
(14张)
演艺经历
人物荣誉
2007年 被评为“感动苏州”十佳人物;
2008年5月 在苏州担任奥运火炬手。
演出剧目
演出剧照
(9张)
代表作品
白先勇策划的《
青春版牡丹亭
》现场版,2004年4月,由著名作家白先勇主持制作,两岸三地艺术家携手打造的“青春版”
昆曲
《
牡丹亭
》开始在世界巡演,获得极大成功,引起海内外强烈凡响,使昆曲重新进入了大众视野,为保护昆曲作出了贡献。
《青春版牡丹亭》排练花絮
(10张)
昆曲
这项曾经独霸中国剧坛二百年,有过辉煌历史的表演艺术,从上个世纪初,一直遭到传承危机。民国初年,昆曲几乎消失于中国舞台,幸亏有心人士在苏州成立“昆曲传习所”,训练出一批“传”字辈的优秀演员,日后成为二十世纪昆曲薪火相传的旗手。汪世瑜、张继青正是这些“传”字辈老师傅亲手调教的接班人,汪世瑜师承
周传瑛
,张继青受教于
姚传芗
。而今“
小兰花
”班的
俞玖林
拜师于
汪世瑜
门下,而沈丰英亦由
张继青
正式收为门徒,在传承意义上,二人也就隔代继承了“传”字辈老师傅一脉相传的表演风格。这是属于
昆曲
表演艺术中正宗、正统、正派的格调。
《牡丹亭》杜丽娘
(17张)
沈丰英:
我和
俞玖林
是戏校的同学,后来又一起进了昆剧院。
白先勇
先生对我们的要求是一定要下一年苦功夫。
汪世瑜
老师说,你们两个演员的形象不错,但是基本功都不够,差到看不下去的地步。于是,白先勇先生和汪世瑜老师制订了完备的训练方案,为我们进行包括形体、唱腔、表演、文学鉴赏在内的系统强化训练。每天早上7点开始排练,晚上6点结束,雷打不动,晚上加班也是家常便饭。后来汪世瑜老师请来舞蹈教师用芭蕾的方法开肩,开胸腰,以改变我们含胸和内敛的习惯。因为我们的年龄已经过了发育期,骨骼已经成型,训练的难度不小,训练现场有时哭声和惨叫声响成一片。我至今还对一年前的魔鬼训练记忆犹新,很难想像如果再来一次这样训练的话,我还能不能坚持。那时候,天天扳着手指过日子。白先生对我们的要求非常严格,他告诉我,和
柳梦梅
第一次见面,要有初恋和一见钟情的感觉,你看柳梦梅不能瞪着眼睛去看,大家闺秀一定要半带羞怯地去看。在排了几百遍之后,只要我一有松懈,白先生马上便指出,要求重新来过。今年5月去香港演出的时候,气候变化大,白先生担心我和
俞玖林
身体出问题,就一直把我们关在酒店里喝参汤。
青春版《牡丹亭》赞誉
这个幽奇绚丽的爱情故事,从古到今,倾倒众生,令人如醉如痴。它当时一出现,立即掀起剧坛的旋风,沸沸扬扬。——新浪网
本质上这是一堂美极而又奇异的景观,我看完第一场深感看到这出戏是一种荣幸,沈丰英的
杜丽娘
演得『高雅精致』,闺女的一场春梦引人遐思。我没料到会如此感动。是这种台上台下的情感交流以及华丽的服装、闪耀发光的音乐、以回生为主题的剧情使我打算再回到萨德勒斯
韦尔斯
去经历冥府
重返人间
。
白先勇新版《玉簪记》
《玉簪记》
(12张)
比,《玉簪记》的演出让这两位
昆曲
界备受瞩目的梅花奖得主颇感压力。 “一个好演员怎能只有一出戏?”沈丰英说,演员要靠自己塑造的形象说话,“艺无止境”是年轻演员对自己应有的要求。俞玖林的压力似乎还多了一层,他告诉记者,《玉簪记》是典型的生旦戏,与一般昆曲传统戏中花旦为主线不同,这出戏小生的戏份相当吃重。“青春版《
牡丹亭
》已经尝试了双线并重,但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还是一个女子为爱而死、
为爱而生
的故事。这次的《玉簪记》书生的线索很鲜明,潘必正喜欢上陈妙常,很主动地去试探、去追求,演起来很过瘾。”
《玉簪记》不靠本色靠塑造,青春版《
牡丹亭
》的成功与
俞玖林
、沈丰英青春靓丽的形象不无关系,外型俊朗的俞玖林不化妆就是个儒雅书生,苏州姑娘沈丰英则是眉间眼角都流淌着柔情,即便是平时闲谈也是气质娴静的。两位演员与
柳梦梅
、
杜丽娘
的角色很接近。并不讳言当年的“本色”出演的俞玖林、沈丰英对于《玉簪记》有着新的定位——靠表演来塑造角色。 沈丰英为演好陈妙常下足了功夫,在接受
华文漪
老师指点之外,她特别注意观察和体会。“陈妙常是出家人,神态、语气等都有不同。”曾经学过一阵的古琴这次也让沈丰英派上了用场,虽然不是真的在舞台上弹奏,可指法和感觉都在,表演中像模像样。
[6]
个人生活
2005年沈丰英告诉记者,2002年就结了婚。
[8]
这段婚姻维持了三年,他是院外的,沈丰英觉得跟个人精力有限有关。他希望她多在家里,可排了《牡丹亭》,要全身心投入,而为家庭分心,生儿育女,肯定在这几年是不可能的事。两人很平和地分开,因为没有孩子,就像谈了一次不成功的恋爱。沈丰英说女孩子最后还是要以家庭为重,等到艺术水平达到一定高度,会去找一个伴侣,组织家庭,兼顾事业。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