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女”,是那些大龄女青年得到的一个新称号,她们被称作“单身派”。日本人则称之为“被男人扔掉的女人”,也可以称为“
3S女人
”:Single(单身)、Seventies(大多数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Stuck(被卡住了)。网络上一度流行着这样的说法,25岁至28岁的未婚女性称为“初级剩女”或是“剩斗士”;28至32岁的未婚女性被称为“中级剩女”或“必剩客”;32至35岁的未婚女性则被划归“高级剩女”的行列;35 岁以上还未嫁的女性则被尊称为“齐天大剩”,大龄单身女性们被贴上了种种年龄标签,而有关“剩女”的形象并不止于此,在这一方面,新闻媒体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媒体的曝光不断构建起社会公众对“剩女”的形象认知。
部分人认为,剩女这个词语的潜在含义就是说:女性不管自身有多大的成就,但如果到了该结婚的年龄却还单身,那就一无是处,是被剩下的,是会让人看不起的。这也同时反映了当前社会的一种价值倾向,许多人依然认为,女性的个人价值的体现,是与她的婚姻状况有关的,这展现了婚姻市场上极不平等的性别关系。这种词语在媒体上,就会更加扩大这种歧视,会误导人们认为这种歧视是一种正确的观念。
上海的家庭问题专家
徐安琪
研究员指出,传统的择偶模式——“男高女低”“甲男配乙女”是催生“剩女”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男性的择偶标准是年轻、漂亮,对事业成功的女性则敬而远之,怕娶回家后会做不了主。其实,这是一种带有歧视性的择偶心态,是需要我们去打破的社会固有观念
。徐安琪还指出,“剩女”这个词虽然已约定俗成,但其实是不科学的,甚至带有一点歧视性,比如,香港学者将“剩女”界定为27岁以上,就包含一种认为女性应该在27岁以前结婚的观念,而不会有人认为男性应该在27岁以前结婚,所以这带有一点性别歧视。
根据2015年《
人口与经济
》刊文调查数据显示:"剩女"的比例在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中有显著提高;从收入角度来说,"剩女"的收入平均水平也在社会学英文期刊《符号互动》(Sym-bolic Interaction)上,香港大学博士杜先致发表了一篇研究中国剩女的论文。在对北京、上海、广东、安徽、辽宁、香港、台湾等地的单身女性进行访谈后,杜博士将剩女分为四种较为典型的类型。
剩女
进取型
“进取型”是指那些条件很优秀的女性,她们由于在职场上取得出众的成就、收入较高,使大多数男性“望而却步”,不敢与她们谈婚论嫁。面对这种传统观念的制约,进取型女性可能会选择她们认为更加 “开明”的西方男性,但这很可能引起父母的反对。另一种更让父母接受的情况是,进取型女性找到事业上更出色的中国男性,但如果找不到,她们就可能一直“剩”下去。为了避免这种独身的尴尬,不少优秀职场女性在找对象的时候,会向对方隐瞒自己的收入状况,从而避免一开始就被男性拒绝。
剩女
传统型
“传统型”,是指那些以结婚为目标,想嫁一个有经济实力的老公的女性。她们的择偶观念比较传统,看重男性的经济地位,然而也正是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她们在异性面前很矜持,缺乏积极主动的策略,所以很可能成为“剩女”。
剩女
突破型
突破型剩女性格普遍较为外向,不喜欢被拘束。她们认为结婚是对自己与伴侣的一种束缚,而这种束缚会阻碍自己的追求。所以她们通常希望伴侣可以与自己采取通过婚姻之外的关系在一起,比如同居而不结婚。这种思想在中国社会其实还是不能很好地被接受,这种人生选择很可能会遭到父母的强烈反对。
一、担心结婚后会影响工作和前途
解决方法:黄金剩女们怎样克服
心理障碍
,首先要改变担心结婚会影响工作前途的心理
如果说23岁的女子是靠一点青春和乖巧博得好感的话,一个30岁的女人则需要体现稳重和能干。一个大龄女子为了工作而不结婚是完全没必要的,正常的婚育应该是公司和个人都应该考虑的问题。
每一个女人都有被人爱的权利。黄金剩女要想把自己嫁掉,关键还在自身,必须要了解怎样克服心理障碍,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克服自己的自己的心理障碍,才能迎来甜蜜的爱情。
二、担心对未来老公不够了解
解决方法:男女双方需要不断地加强相互之间的了解,加深感情,这是最重要的婚前心理准备
这项准备若不充分,其他准备再完备也不能保证婚后生活美满幸福,纵然是婚前物质准备应有尽有,亦难以弥补心理的损伤,维持夫妻真挚的恩爱。建议还是多了解一下再考虑结婚,或者婚前长谈一次,尽可能多的互相了解,或许可以消除对未来婚姻的恐惧感。
三、担心婚后不自由
解决方法:尝试承担
怎样克服心理障碍,关键要看你自己是否想试着改变,在步入一段爱情生活的初期,单身惯了的人可能会有许多的不习惯,比如讨厌二人天天相对,讨厌生活琐事等等,但无论如何,都不要轻言放弃。
不妨为自己设定一个为期三个月的时间段,在这期间去尽力承担自己应尽的那份责任,度过心理适应期后,你对爱情与家庭的信心,一定会飞快增长。
剩女
日本
日本的“剩女”现象不仅在东亚居首,在世界上也名为前列。日本女性早在2013年时,诞下首个孩子的平均年龄就已达到了31.4岁,而平均初婚年龄达到了30.3岁。可以看出,日本女性的晚产、晚婚化现象正在逐步加剧。2015年,日本冲绳县男性终生未婚率高达26.2%,东京女性终生未婚率为19.2%,两地区男女终生未婚率分别居全日本首位。
另外,根据日本内阁府2014年以20岁至39岁男女为对象实施的婚恋意识调查显示,60.8%的未婚男女表示“想找恋人”,回答“不想找恋人”的比例为37.6%,其中女性比例为39.1%,男性比例为36.2%。而关于不想找恋人的理由(多选),回答比例最高的是“恋爱太麻烦”,达46.2%,其次为“希望把精力全部投入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当中”(45.1%)。调查还发现,近4成的日本女性表示不想要孩子。
剩女
韩国
韩国的家庭主妇、全职太太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比例很高的,她们的主要任务就是相夫教子,承担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照顾孩子,甚至包括种花、养狗、酿酒、做酱等各种家务。但是随着韩国社会的日益开放,女权主义的影响以及女性平等权利的争取,近年大量剩女的出现,使得韩国传统的性别价值观发生了很多变化,女性的地位和独立意识较之以往已有很大提高,职业女性越来越多。大多数未婚的韩国女性认为,影响幸福的四大因素第一个是健康,第二个是经济条件,第三是事业的发展,最后才是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