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诚儒到底有多富有!
最近李诚儒很火
90后可能不太清楚这人是谁
怎么干当众喷郭老师呢?
李诚儒是位老北京、老戏骨,而且还是一个经历过大起大落的“大老板”。虽然有点落魄,但是落得不低。传说人家住的这房子,是故宫旁边的一个四合院,秋高气爽的时候呢,李诚儒喜欢在四合院里放风筝,有时候这风大了,这风筝就飘了,落在故宫的屋檐上,哎,要不回来了。
圈粉无数
这种提笼架鸟的闲人贵气,和郭老师那种《小时代》里的珠光宝气,显然不是一回事儿。2001年的时候,冯小刚有部电影叫《大腕》火了。当中李诚儒演了一个神经病,至今那台词放电影史上都是经典,他这么说的:“咱们搞房地产,一定得选最好的黄金地段,雇法国设计师,建就得建最高档的公寓,电梯直接入户,户型最小也得四百平米,什么叫成功人士你知道吗?成功人士就是买什么东西都买最贵的,不买最好的”。这番深刻讥讽社会现实的情节随着《大腕》的火爆,让李诚儒圈粉无数,80后几乎对他无人不识。更厉害的是其实这段表演,李诚儒是一遍过的。他自己说,要是演第二遍,就没那状态,这才是演员的实力。
01 老北京家族-有多老呢?
李诚儒是老北京家族,有多老呢?300多年了,据说是祖上跟着闯王李自成进的北京,李诚儒1954年人,家境贫寒,6岁时学唱京剧。他曾说过一句话“不懂京剧的演员,是一条胳膊的演员”。17岁的时候进入景山服装厂,当了个缝纫机工人,24岁的时候恢复高考,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的进修班,在这个地方呢,他认识了一个重要的朋友,赵宝刚!
此处咱们暂且按下不表
02 《西游记》-人生转折
1981年,毕业的李诚儒得知,导演杨杰要拍《西游记》,李诚儒很高兴,自认为非常符合唐僧这个角色,找导演面试去了,导演看了他半天就说了一个字,“嗯......”。
杨杰导演非常严格,找了两年,最后才找到自己心目中的唐僧的演员,迟成瑞!但是,当时杨杰导演看到李诚儒办事麻利,就把他留在了剧组打杂。李诚儒有多麻利?他推荐了马德华扮演猪八戒,又推荐了闫怀礼演沙僧。86年西游记播出红遍大江南北,李诚儒只在片尾字幕处留下来个姓名,心里多少是落寞的。既然等不到自己的天命角色,那还是去做生意吧,挣点钱。
03 开上了男人的梦想-80年代奔驰S级
33岁的李诚儒开始了摆摊生涯:卖衣服,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男人流行穿风衣,什么样的风衣呢?先是上海滩里边周润发那种风衣,市面上以欧美版型的宽松肥大为主,其实不适合东方男人的体型。李诚儒去进货,选的是什么呢?东京爱情故事里永尾完治那种风衣,日式版型,清新帅气。李诚儒一卖就火了,据说卖出了十万件,一件就算他赚5块钱,那也是50万啊,听着不多,但当时的有钱人被称为什么呢?“万元户”。普通老百姓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到一百块呢,当时就坐拥百万身价的李诚儒,很快就开上了男人的梦想,80年的奔驰S级车,这约等于如今的劳斯莱斯了。
04 “特别特”商场-起起落落 人生如戏
接下来这李老板继续摆摊,更大的摊儿......
1991年在北京西单,开了一个800多平的商场,叫“特别特”商场。以前帮导演选演员,选出来经验了,他这次登报招聘售货员,全北京报了5000人,李老板选出了其中形象好气质佳的100人,这能不火吗?这等于说选出超级女生卖衣服,传闻这商场一天的营业额就达到50万,而且这样的盛况,持续了整整2年,有钱的李老板,请老同学赵宝刚吃涮羊肉,赵宝刚说:“我要拍一部情景喜剧,要不您来客串一下”那李老板一听眼泪就流出来了,说:“我演,演员梦我啥都演”。赵宝刚说:“行,你过来演一个骗子”。这部喜剧叫《编辑部的故事》,王硕写的剧本联合编剧冯小刚,演完哪一集王硕就问赵宝刚:“嘿...我说这孙子你那儿找来的,啊?”,赵宝刚说:“嚯啊..这我哥们儿,人家做生意的,来这儿客串就是玩票儿”。演完骗子,赵宝刚又拍了《过把瘾》,缺少一个奸商角色,李成儒说:“嗨,我本来就商人,没有比我更合适的了”,这部连续剧又一次爆火,本来演员之火在李老板心中未必能形成燎原之势,但他的事业亏损,给了他一个迎头痛击。那几年呢,他随后就放弃了实业,用大部分的身价,据说是1300万美金去炒外汇,结果亏了一个底儿掉。40不惑的李诚儒只得叹一声,起起落落,人生如戏啊,还是演戏去吧。
05 《重案六组》-不差钱的傲气
这时候已经来到了2000年,《大腕》开拍,冯小刚说:“有一个角色太适合你了,你来演这个神经病”。演了一堆光怪陆离,证明自己之后,李诚儒终于之后,迎来了一个正面角色,《重案六组》当中的大曾,这《重案六组》又是一个国民级的电视剧,此后,虽然李诚儒作品不多,但是几乎每一部他的表演,都极其出彩,也不接烂片,因为自己还是不差钱,据说家里头的家具,是金丝楠木,他还收藏有32条雕龙,平时手里把玩的物件儿,串儿啊,珠子什么的,也很值钱,有多值钱呢?李诚儒自己说,我这些串要是放在过去那得满门抄斩,李诚儒讲话就是这么硬,这种硬呢,带有一些不差钱的傲气,更带有一些实力派的风骨,这种硬,不是说唱歌手唱:“我命硬学不来弯腰的耿”。而是一种敢于说破的直。比如那句经典的“你不能用廉价的笔触,去引起广泛的共鸣”。
岁月静好,蜡笔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