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19
日晚,我校敬文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马卫中教授在校本部红楼
115
室为同学们带来了敬文讲堂文化传承系列讲座《励志的座右铭
——
明清优秀楹联漫说》。
马卫中教授首先以敬文宿舍张贴的对联
“
好吃懒做请往他处,追名逐利勿入此门
”
巧妙引出话题,既肯定了敬文学子刻苦、淡泊的学风,又指出此联借鉴黄埔军校
“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
”
的对联,二者异曲同工。接着,以自己在国学大师、苏州大学终身教授钱仲联先生寓所所见
“
六十年昆弟之交亲同骨肉,八百卷文章寿世雄视古今
”
对联,谈至复旦大学王蘧常教授题于岳王庙的另一楹联
“
奈何金戈铁马,仅争得偏安局面;至今山光水色,犹照见一片丹心
”
,展现了老辈学者的至情至性。
之后,马教授向同学们讲述了楹联的由来。上书
“
神荼
”
、
“
郁垒
”
的桃符便是对联的雏形。《风俗演义》中记载道,上古之时有荼、郁二兄弟看管百鬼,于是百姓以此桃符避邪驱祸。而至北宋乾德二年,五代后蜀末代君主孟昶作《题桃符》,即
“
新年纳于庆,嘉节号长春
”
,桃符自此转变为春联,更添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希望。
然后,马教授带领同学们欣赏品读了一些励志的明清优秀楹联。胡居仁的
“
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
强调了学习中恒心的重要性,杨继盛的
“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
赞扬了为理想而奋斗的人生信念,由顾宪成的
“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
更是谈至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鼓励同学们立鸿鹄之志,从小事做起。胡寄垣的
“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
,林则徐的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沈翊清的
“
安危他日终须仗,甘苦来时要共尝
”
,这一对对楹联,或体现坚毅执着,或表达家国忧思,或感悟人生至理。马教授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带给同学们心灵启迪。
最后,马教授以苏州大学校训
“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
结束此次讲座,勉励同学们不断探索与充实自我,成为顶天立地的
“
完人
”
。
一直以来,敬文书院坚持
“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个性培养、全面发展
”
的育人理念,致力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此次敬文讲堂引导同学们从小小楹联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奥义,在先辈教诲中体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希望每一位书院学子都能传承敬文精神,志成古今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