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位于内蒙古中西部,北与蒙古国接壤,是呼包鄂榆城市群和黄河“几字弯”都市圈的核心城市,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点打造的工业城市,“一五”时期,156个国家重点项目中有6个落户包头。包头总面积2.78万平方公里,辖内9个旗县区和1个国家级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人口276.2万,城镇化率86.7%。2023年,包头市GDP总量达到4263.9亿元,增长10.2%,增速在全国百强城市中位列第一,经济总量达到第72位,比上年前进了9位。其中,规上工业增长值增长23.4%,连续40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3%,总量突破1000亿元,居全自治区第一。荣获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中国制造业名城、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城、全国物流枢纽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等荣誉。

(一)包头是制造业基础雄厚之城。 全市拥有以稀土、晶硅光伏、钢铁、铝业、装备制造和电力为核心的六大支柱产业。装备制造业涵盖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汽车制造等8个门类,拥有内蒙古最大的钢铁、铝业、装备制造和稀土加工企业,形成了从特种钢冶炼、铸造、锻造、机加工、热处理、精密加工到整机装备、试验验证的完备的制造工艺流程。在国民经济分类的41个工业大类中,包头拥有32个。全市具备规模庞大的钢铁、电解铝、稀土材料、永磁材料、阳极铜、煤制甲醇、聚烯烃、碳纤维及碳/碳复合材料等产能,可充分保障原辅材料就地取材,实现装备工业与上游原材料工业耦合发展。

(二)包头是“世界稀土之都”。 包头境内已发现矿物74种,其中,稀土探明储量拥有1.34亿吨,占全国的83.7%、全世界的37.8%,居全球第一。目前,全市拥有稀土企业182户,产业门类齐全、链条完整,拥有全球最先进的冶炼分离技术、全国唯一的稀土产品交易所和最大的综合性稀土科研机构、全国最多的稀土科研人员。下一步,包头市将进一步巩固扩大世界最大稀土原材料供应基地地位,吸引更多磁性材料头部企业聚集,将包头稀土永磁电机产业园建设成全国有影响力的稀土永磁电机生产基地。计划到2025年,产值要达到1000亿元,从“世界级储量"迈向“世界级产业”。

(三)包头是“世界绿色硅都”。 包头市正在全力打造“世界绿色硅都”,目前,通威、协鑫、晶澳、阿特斯、新特、美科等13户头部企业落户我市,全市已形成多晶硅47万吨、单晶硅232GW、切片45GW、电池片16GW、组件17GW的产能,成为全国首批光伏产业产值超千亿元城市,2023年成功入围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最高城市50强,同年被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授予“世界绿色硅都”称号,下一步,包头市将争取年内晶硅光伏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到2027年突破5000亿元。

(四)包头是绿色能源充沛之城。 2023年,包头市全社会用电量突破1000亿千瓦时,是自治区首个破千亿的城市,这一方面反映出经济运行向好,另一方面反映出包头市电力保障能力强。目前,全市新能源技术可开发总量约5600万千瓦,其中,风电可开发量2540万千瓦,年利用小时数3300小时以上;光伏可开发量3060万千瓦,年利用小时数超1650小时以上,是典型的双高值地区。经过3个五年谋划,包头市在山北地区建设打造6个500万千瓦、共3000万千瓦规模的新能源基地,规划了4条500KV百分百绿电输送通道,包风1、2、3、4输电网将山北的绿电送至山南各工业园区(包风1是将达茂西南的新能源送至土右的威俊变电站,23年已经建成,具备送电能力;包风2今年四五月份也可以建成送电,包风3、4去年年底也成功纳规,今年根据新能源建设情况适时开工)。到2025年,包头将形成4条大纵向绿电通道,山南地区东西部各有两条通道,实现绿电直供园区,一年可以输送140亿度电左右。按照当前申报的新能源项目,新建的负荷用绿电占总用电的比例在3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