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农业信息化方向)专业硕士学位点研究生培养依托浙江农林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为主要支撑学科,形成了农林业智能设备与信息系统、农林业物联网、农林资源大数据与智能决策三个研究方向。围绕农林信息采集与管理技术、农林业智能装备、农林业大数据技术、农林业物联网等内容开展研究。
(
1
)农林业智能设备与信息系统
主要研究领域:围绕农林业数据标准、电子政务与商务系统,野外作业智能设备,灾害监测预警与防控,农林产品质量检测、追踪与溯源技术等专题展开研究。
(
2
)农林业物联网
主要研究领域:围绕网络路由协议、传输能量控制、节点部署和覆盖、诊断与定位等大规模物联网理论研究,以及射频识别、无线传感器网络与嵌入式系统应用研究,基于物联网的生态环境预警监测、设施农林业环境监测与调控、森林碳汇计量等专题展开研究。
(
3
)农林资源大数据与智能决策
主要研究领域:围绕农林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大数据分析、机器视觉、模式识别、图像处理、虚拟现实、专家系统等专题展开研究。
本学位点拥有
2
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林业智能监测与信息技术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林业感知技术与智能装备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是国家木质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字林业工程与林产品检测新技术方向的主要支撑学科,是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与固碳减排重点实验室的主要支撑学科,是浙江农林大学智慧农林研究中心的依托学科。
农业信息化方向专业硕士学位点现有专任教师
59
人,其中教授
17
人,副教授
25
人,高级职称比例为
71.2%
;现有专职硕士生指导教师
41
人,博士生指导教师
5
人。近一半的教师具有
6
个月以上的美国、加拿大和新西兰等海外留学工作经历。学位点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合理且水平层次高,学科
45
岁以下青年教师占
68.3%
,学科领军人才包括,浙江省“千人计划”创业人才
1
人,省“
151
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员
1
人,第三层次人员
2
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3
人。
近年来,学院共承担各类纵横向科研项目7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4项;省部级项目30余项;近5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浙江省重点重大项目2项,到位科研经费超过3000万元,共获省部级成果奖7项,其中2项科研成果先后获得“梁希林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EI论文177篇,获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39项。
(二)
农业机械化方向
本研究方向主要面向丘陵山地农林装备,培养技术研究、开发、应用、推广及管理等应用型、交叉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为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交叉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农业硕士
2011
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主要依托光机电工程学院农业工程学科,学科起源于
1958
年的木材采伐与运输机械化、木材机械加工专业,现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省级新兴特色专业。现学位点有教授
8
人、副教授
12
人,拥有国家木质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东南丘陵山地农业装备重点实验室、浙江省丘陵山区特色林果智能生产装备协同创新中心、国家林业草原丘陵山地林草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省部级以上高水平科研平台。近
5
年承担国家重大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等
20
余项;获浙江省技术进步一等奖
1
项,省部级二、三等奖
3
项;获国家发明专利
40
余项;发表学术论文
150
余篇;出版各类专业教材以及专著
10
余部。
学位点现形成了陵山地智能农林装备及其关键技术、农林产品智能检测与高值化利用技术与装备、农业机械化规划与发展
3
个研究方向,重点围绕浙江省农林装备与应用等方面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