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 有用+1
0

活着

播报 讨论 上传视频
孟京辉导演话剧
展开 57个同名词条
《活着》是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制作的话剧。该剧由 孟京辉 执导, 黄渤 袁泉 主演,于2012年9月4日在国家大剧院首演 [1]
该剧改编自 余华 所著同名小说,讲述了在时代、社会变革中,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历着的苦难 [2]
2021年,《活着》上线B 站。 [15]
中文名
活着
外文名
To Live
演出时间
2012年9月4日
演出地点
国家大剧院
类    型
话剧
主    演
黄渤 袁泉
导    演
孟京辉
编    剧
张先 许绿伦

剧情简介

播报
编辑
《活着》剧照 (3张)
地主少爷福贵嗜赌成性,赌光了家业、气死父亲,妻子家珍屡劝无果后被其父带回娘家,福贵被迫靠变卖母亲首饰租间破屋过活。一年后,家珍手拉凤霞怀抱儿子有庆回到家,福贵痛改前非,开始靠演皮影戏过起安分守己的日子。
好景不常,内战时期,福贵被国民党抓去当劳工,一番辗转终回到家乡与一家人团圆,凤霞因病变成哑巴。而在后来的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中,他虽获某些小福,逆境却也一直与他如影相随,最后只剩得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自己的一生 [3]

演职员表

播报
编辑

演员表

黄渤 福贵
配音 -
袁泉 家珍
配音 -
王楠 家珍父亲
配音 -
李蕴杰 福贵母亲
配音 -
王奕 福贵父亲
配音 -
于洋 战地兄弟
配音 -
李建鹏 村长
配音 -
崔凯 龙二
配音 -
汪玥 凤霞
配音 -
苏小刚 二喜
配音 -

职员表

出品人 周予援
制作人 景小勇 王晓鹰 查明哲 史丽芬 戈大立 罗大军
原著 余华
导演 孟京辉
编剧 张先 许绿伦
展开
舞美设计
张武
灯光设计
王琦
音响设计
周涛
多媒体设计
王之纲
音乐作曲
邵彦棚
服装设计
刘丹 、于磊
化妆设计
刘煜
演职员表参考资料 [4-5]

角色介绍

播报
编辑
福贵
演员 黄渤
配音 -
家珍的丈夫。地主家的顽劣的少爷,因赌输掉家产,后被抓去当兵,辗转回家后,亲人相继离去,到了老年的福贵伴随一头老牛生活。
家珍
演员 袁泉
配音 -
福贵的妻子。米店家的千金小姐,嫁给福贵后,为其生下一儿一女。在家道中落后依旧操持家里的事物,包容着福贵,陪着他成长,等着他长大,等着他回家。
角色介绍参考资料 [6-7]

幕后制作

播报
编辑
创作背景
孟京辉与余华在意大利相识,想商讨想把《 许三观卖血记 》改成话剧,却意外的收获余华建议改编的《活着》。由于两人都太忙而搁置。在四年后,孟京辉导演将《活着》搬上舞台 [8]
剧本初期,孟京辉表示有三种设想。第一种是舞台上有两个福贵,一个是讲述者,一个是故事里的人物。第二种以现实主义呈现为主,叙述推动剧情。第三种是从头到尾念小说,舞台上是伴随摇滚乐来来往往的人流、面具和荡漾其中的绳子 [2] 。在话剧筹备期间,孟京辉买了200多本《活着》,演员、灯光、舞美、音响、设计、宣传等所有工作人员人手一本 [1]
舞台美术
张武为该剧设计用数条一米深的割裂深沟布景,成为耕地、战地等。让演员可以完全藏身其间,变换不同方式出其不意地登台亮相。两边的镜像映射让舞台没有空间的限制成为了“四维空间”,为话剧《活着》撑开了舞台表现的维度 [9]
角色启用
孟京辉表示看了电影《高兴》的剧照,觉得黄渤是有个脸上有故事的演员,是《活着》福贵的人选,随即和黄渤开展合作 [2]

获奖记录

播报
编辑
时间
奖项名称
获奖方
获奖情况
2013年
年度大戏
《活着》
获奖 [10]
年度最佳导演
孟京辉
年度最佳男主角
黄渤
2014年
最佳剧目奖
《活着》
获奖 [11]
最佳导演奖
孟京辉
最佳男演员奖
黄渤
最佳女演员奖
袁泉

演出信息

播报
编辑
演出时间
演出地点
演出剧场
2012年9月4日至9日
北京
国家大剧院 [2]
2014年2月3日、4日
德国汉堡
塔利亚剧院 [12]
2014年2月8日、9日
德国柏林(北京和柏林建立友好城市20周年)
德意志剧院 [12]

作品评价

播报
编辑
话剧《活着》故事上围绕福贵历经丧财、丧父、丧母、丧友、丧子、丧女、丧妻、丧婿、丧孙等一系列悲剧,最终成为一个心平气和跟老牛唠家常的老人。对这部剧来说导演在剧情脉络上尊重了余华的小说,舞台呈现上采用“孟氏风格” [13] (《东方早报 评)
喝彩的不是敢于将畸形年代和残酷生活曝光,而是用戏剧的,孟京辉的导演方式来展现死亡以及死亡给活着的人留下的生存命题 [14] (《北京青年报 评)
《活着》成为孟京辉导演作品中长长戏单上的又一个经典,玄妙的技巧,将写实主义、后现代、魔幻主义种种不同的艺术风格杂糅在一起无缝展示,将《活着》举重若轻地呈现,看完之后让部分观众沉重又心疼,还有着挥之不去的反思 [14] (《北京晨报 评)